常常有家长问:
孩子这么叛逆和厌学,要怎么办啊!
很少有家长问:
孩子这么叛逆和厌学,有哪些方面是家长造成的原因?
当家长有自己的教育可能有问题时,认知和思维就发生了新的变化。
遗憾的是,很多家长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问题,只是觉得孩子有问题,而自己需要的是找一个方法,找一个话术,然后说完,做完孩子就能纠正过来。

看到这样控制型的家长,把全部力气都用来千方百计改变孩子,所有的心思都放在焦虑,着急以及试图控制孩子上。
有时候,也会把我气得吐血。说了一遍又一遍,让家长把精力放在修复自己,提升自己的心理能量,不要总是密不透风的关注着孩子。
家长好像什么道理都懂,说得头头是道,追求着高大上的理念,不断的学习,修心和自我感动式的卷自己。
可是,懂了几箩筐的道理,一到孩子身上,一见着孩子的面。
只要孩子说一句负面的话,只要孩子稍微不开心,只要孩子一点行为不符合家长的预期。
家长的那个焦虑,就像飞流直下三千的瀑布一样,倾泻而出。
此时的家长一门心思就是怎么让孩子开心?怎么让孩子不说负面的话?说些什么能让孩子积极乐观?做些什么,能让孩子摆正自己的位置,不再任性。
要么是陷入自己的情绪中,无尽的怀念那个过去的乖孩子,过去懂事又上进的优秀娃。
一个劲的埋怨,后悔,跟伴侣之间相互推诿和甩锅。都是对方的错,才导致了孩子现在的叛逆与厌学。
相互推诿,秋后算账有用吗?
一个巴掌拍不响,孩子之所以厌学和叛逆,既有妈妈的责任,也有爸爸的责任,这是合力没成,反而相互起了反作用。
叛逆和厌学的青春期孩子的底层成因,出奇的相似:
一个爱唠叨,什么都管,要求很高,又很高控和过于勤快的妈妈。
一个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爸爸,要么完全不管,要么简单粗暴的管。
孩子在冰火两重天的家庭教育中,会出现既任性又自我要求高,既无法独立又想挣脱家长的控制。

太容易培养出既要又要还要的青春期孩子了。
吃不了现实的苦,也无法接纳普通的自己,对妈妈很依赖,但又抗拒,试图挣脱,又无法切隔。
因为,这些孩子习惯了妈妈的照顾与包办,适应了妈宝的生活节奏。
没有什么责任意识,也没有什么能吃苦的韧性,要求还多,还任性。
一言不合,就威胁,恐吓,发脾气,捣蛋,来威胁家长,尤其是妈妈妥协。
妈妈看似很厉害,嘴巴不饶人,话放得狠,事却做得软,像纸老虎一样。
爸爸呢,基本不管事,或者管事的时候,也只会息事宁人,要么直接放水,要么完全禁止,用强硬对抗强硬。
结果就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三角模式:
孩子拿捏妈妈,爸爸看不下去,出手强硬干预,直接变成了翻车现场,爸爸也无可奈何,直接逃走,把烂摊子甩给妈妈。妈妈各种埋怨,指责爸爸,原本是父母一致管娃,结果变成了三角模式的各自为战,相互攻击。
每个人都很委屈,每个人都很内耗,每个人都在唉声叹气。
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
父母原本是要合力的,变成了相互攻击和埋怨。
情绪只要崩掉,想解决问题是想多了。父母此时不成为新的问题,就不错了。
还怎么去帮孩子托举,为孩子赋能呢?

有这样一句话:
孩子的叛逆与厌学是替家庭在生病。
这是有一定道理的,投射出来的是父母之间也有问题,父母各自也有各自的问题。
本着谁的问题,谁负责,但不要企图改变任何人。无论是爸爸改变妈妈,还是妈妈改变孩子,还是妈妈试图改变爸爸,都没有任何可能性。
徒劳无功。每个人能改变的只有自己,只有先稳住自己,才有下一步的柳暗花明。
如果父母做不到,那是父母自身要修炼和努力的方向,做到的越晚,孩子就耽误的时间越长。
这是为人父母各自的修行,同时也是孩子在叛逆与厌学路上,需要经历与自我迭代的必经之路,这是各自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