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国考申论班,招收一名中流985高校的法学硕士,我很吃惊。
为什么呢?因为我的申论辅导班,相对闭塞。
我平时主要整理机关单位公开发表的文稿素材、分享文稿起草经验技巧,目的是辅助文友提高机关单位公文写作的质效。
因此,我的“朋友圈”,大多在体制内工作,特别是从事文字工作的文友。
我的申论辅导班招生工作,基本围绕这些文友。因为一些文友对我的人品及写作能力比较认可,会介绍他们的子女,以及亲戚朋友同事,参加我的申论班。当然,这些文友中,也有在事业单位和国央企工作的,有的也有考公需求。
在当前“软推广”遍地的流量时代,成长为申论名师,靠的已不是仅仅是教学实力,而是经济实力。
而我办申论辅导班,主要目的是个人兴趣和实现自身价值,因此招生比较“懒散”——忽悠、纠缠、共情等手段,不屑去用,主打重新当老师的“过瘾”。
然而,这位985的法学硕士,显然不是其他文友介绍而来。于是,我就问他,怎么知道我的。
这位同学说:老师我没事的时候就会翻做申论内容的博主,想找个厉害的给我指点迷津,我行测考了一次77.1一次79.3,就是申论一直翻车。找了几个月发现,只有老师的文字比较有水平,分析的也透彻
之前看到老师出的有一期分析别人大作文的帖子,感觉您才是那种真的能说透的老师,能给学生指出来具体问题,而不是说什么不符合形式要求之类的套话
我一看,法学高材生的确优秀,看问题、抓重点的能力很强。况且,我之前还没有招收到985高校的学生,不免有了惜才之心。
其实,一些学生在咨询我的申论课程时,总会问:有没有督学、有没有“一对一”作业批改,有没有“一对一”答疑解惑。
我的回答是:没有!
我很理解这些学生的心理,这样做对于提高申论成绩的确有显著效果。但有一个重要前提:这位老师一定要真正懂申论。
如果老师不懂申论,那么对你进行100次的“一对一”辅导,也是无用功。
况且,我没有团队和机构,招生、答疑、授课,都是我一个人,我也没有时间和精力“一对一”开展辅导——这并不是我的主业。
因此,我的申论辅导班学生通常不多,遇到985高校学生的几率也就变小。
我奇怪的是,这位同学行测成绩这么高,证明个人智力和综合能力都不差,但为什么申论成绩屡屡不行呢?
我第一判断,这位同学应该申论基础不牢,不能正确把握申论的审题和答题方向,领会不到申论命题人的意图,只会套用各类模板,过于注重运用答题的方法和技巧,才导致申论成绩一直不高。
之后,我让这位同学做了2025年河南省申论真题,验证我的判断。
我看了这位同学拟定的答案后,一种无力感油然而生。
按照之前与这位同学交流的信息,这位同学2025年河南省考的申论成绩50分,曾跟两位老师学习申论,其中一位在非常有名的公考机构,另一位则在网络上小有名气。
但从这位同学的申论答案来看,都是“答题套路”和“规范词”,在答题的“举手投足”,看不出对申论的正确理解。
这足以见得在公考辅导市场上,一些申论教师为了追求“高效率”和“吸人眼球”,将授课的重点,都放在了如何学好、用好“答题套路”上,本末倒置!
比如,找动词、找领导讲话、找转折词,在答案中运用积累过“规范词”等等,学生认为这种方法简单易上手,满篇“规范词”还能彰显“高大上”和“神秘感”,买卖双方都妄想用“投机取巧”的方式,实现申论分数质的提升。
这显然是不切实际的——申论命题人在命题时,主要针对的就是这种“套路式”的教学,反的就是所谓的“套路”。
就拿这位同学的答案为例:
第二题:根据“给定资料2”,为参会的工信厅领导写一个总结发言提纲。(20分)要求:主题突出,定位准确;详略得当,不考虑格式;不超过400字。
我看了答案,哭笑不得。我问这位同学,是否知道自己答案的缺点在哪里。
这位同学说:老师这个学生理解就是,主题突出就是突出投资审批改革这个工作内容,定位准确就是站在领导的角度把握这个会议,具体怎么写学生还搞不太懂
我看出来,这位同学没能真正理解我的意思——审题、答题有问题。
我说:你可能也参加过各类会议,你想想,哪个人的发言是你这种格式的。作答要求中,并没有要求你条理清晰,你却将内容用1、2、3的方式分开,这明显是为了分点而分点。恰恰没有将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表达清晰。而发言最主要的就是要有逻辑性,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什么应该详说,什么应该略说。其中,开场白、总结问题、结语等内容形式,更典型是模板的痕迹,更是不可取的。
这位同学争辩:老师这是培训班教的,说提纲就是提词器之类的,让人看着知道哪里说啥,要注明内容
我说:我都说了,现在不要考虑答案的具体内容,仅仅是申论的一些最基础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技巧,你都不掌握。如果你保持现在这个基础,下次申论考试仍然只能考50多分。因为你只能凭借运气去得分,而不是实力。
我们来总结上面的观点。
这位同学注重答案本身,这无可厚非。但这位同学答案的“模板化”太严重——不注重答案内容,而注重答案形式。
从答案的形式上来看,这位同学将答案分为:开场白、总结问题、总结经验、结语四个部分,并一一标明。
如果申论命题人在问题题干或作答要求中,明确要求将内容分成四个部分,那么这种结构没问题。但申论命题人没有要求,你还这么写,这就是模板。
提纲是不把文章所有内容写出来,只把主要内容提纲挈领式地写出来。
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把最重要的内容,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写出来,不用展开详说。类似于你提出了论点,但不用论证。
同时,各位同学想想,你见过哪个会议上的发言,用这种结构形式?
从答案的内容上来看,这位同学在答案中运用大量“专业化”词汇,比如:政府主导、内生增长机制、有效投资、内生裂变,等等。我没有看给定资料,但这些词语应该不全来源于给定资料,应该有这位同学日常积累的“规范词”。
但这些“规范词”是申论命题人真正想让你概括的吗?这些“规范词”申论阅卷人能懂吗?这些规范词,可能这位同学也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意思。
综上所述,这位同学的申论基础比较差,对于归纳、概括、分析、综合等申论基本概念不够了解,对于申论命题人在问题题干和作答要求中的提示不管不顾,对于申论重点考察什么、应该如何备考等方面存在认知偏差,这些造成其申论成绩低的重要因素。
我把与这位同学的对话,以图片的形式分享给同学,供学习研究。
申论更多的实用经验和技巧,我将在2026年政论文国考申论授课时,与同学们深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