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三国的碎珠》蜀汉篇--郤正,两次救人于水火之中

郤正,河南人。从小好学,淡泊名利。西蜀著名学者,秘书长。一生诗歌词赋的作品很多,但大多没有传下来。郤正虽名气不及诸葛亮、

郤正,河南人。

从小好学,淡泊名利。

西蜀著名学者,秘书长。

一生诗歌词赋的作品很多,但大多没有传下来。

郤正虽名气不及诸葛亮、蒋琬等,却凭智谋与忠诚,先后救了姜维和刘禅。

(一)献策姜维,屯田避祸

姜维北伐时,与邓艾在祁山对峙,局势稍占优。

但后主刘禅身旁的宦官黄皓与右将军阎宇勾结,进谗言召回姜维。

姜维回朝后求见后主无果,满心疑惑愤懑。

这时,姜维从郤正处知晓真相,怒而欲杀黄皓。

郤正赶忙劝阻,冷静分析局势后,献上屯田避祸之计:“陇西沓中土地肥沃,将军可效仿武侯屯田,奏请前往沓中。这样好处多多,既能收获军粮,又能图谋陇右,还能确保魏国不敢窥探汉中,最重要的是在外掌兵可保自身安全。”

姜维大喜,采纳建议,部署好汉中防御后,便率军前往沓中屯田,避开朝堂纷争。

(二)指点刘禅,巧避猜忌

蜀汉灭亡,刘禅被迁到洛阳,司马昭封其为安乐公。

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安排蜀地歌舞,蜀官皆落泪,唯独刘禅嬉笑自若。

司马昭问他,是否思念蜀地。

刘禅的经典回答:“此间乐,不思蜀也。”

郤正得知后,意识到不太妥当。

他明白司马昭对刘禅仍有猜忌,如此回答虽人畜无害,却可能让刘禅永困洛阳。

于是,郤正找到刘禅,建议道:“若司马昭再问,陛下应哭着说‘先人的坟墓在蜀地,心中悲伤,无日不思’,再闭眼表现悲痛,或许司马公就会放陛下回老家。”

后来司马昭再问,刘禅依言回答,却哭不出,只能闭眼装样子。

司马昭一下听出是郤正所教,刘禅也只能老实承认,众人哄堂大笑。

郤正的计策让司马昭打消了戒心。

(三)郤正的结局

郤正与黄皓这个小人曾共事三十多年,也真不容易。

人,最大的能力,不是和君子在一起,而是在小人身边都能毫发无损。

蜀汉灭亡后,郤正舍弃妻儿,毅然跟随刘禅前往洛阳。

一路上悉心侍奉,到洛阳后还教导刘禅礼节,助其与司马昭周旋。

因其忠正,他不但获刘禅感激,还被曹魏赐予关内侯爵位。

西晋建立后,司马炎非常看重郤正的才能,封他为巴西郡太守。

公元278年,郤正逝世,享年7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