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靖难“无间道”,朱棣的隐秘战友有多强【上篇】

自打朱元璋诡异驾崩之后,朱棣就开始筹备起事了,因为他知道,他和大侄子之间,已经彻底没有斡旋的余地。但是,一个事实摆在面前

自打朱元璋诡异驾崩之后,朱棣就开始筹备起事了,因为他知道,他和大侄子之间,已经彻底没有斡旋的余地。

但是,一个事实摆在面前,他并没有这个实力。

以明朝的藩王制度,朱棣作为“塞王”,是允许有自己的护卫部队的,麾下主要有燕山左、中、右三护卫:

按照理论满编计算,大约有2万人左右。

但是经过建文前期的削藩政策,实际兵力可能有部分缩水。

根据后世史学家的普遍观点,截至起事前,朱棣麾下:

实际可用兵力大约在1万人左右。

还有,一个藩王不远万里,从北京一路跋山涉水推到南京,战线如此之长,就光靠北京那点家底,除非一路外卖拼好饭,否则河北都出不去。

所以,朱棣靠什么赢,显然,光靠军事力量是不可能的。

说到底,靖难之役压根就不是一场军事对抗,而是一场政治仗,朱棣的军事才能还不足以打赢一场不可能胜利的军事仗,这样的军事天才放眼整个人类历史,有且只有一个人,只不过是500年后。

那么,朱棣的政治势力究竟有多强,无间道玩的有多溜,这不得不提一个人,没有他的精彩表演,可以说朱棣的春秋大业就直接被扼杀在摇篮里。

靖难功臣之首—李景隆

这头功可不是乱说的,是朱棣亲自册封,理由是“默相事机之功”,也就是“暗中协助促成关键事机”,后授勋奉天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加封太子太师,并增岁禄千石,一时间风光无限,成为永乐朝最靓的仔。

下面请看李景隆的精彩VCR,看他如何“暗中协助促成关键事机”:

第一幕,郑村坝之战,李景隆50万大军围攻孤城北平,竟然久攻不下,然后被回援的朱棣在郑村坝击溃,李景隆仓皇跑路。连营寨都没破坏,所有的后勤物资全部留给朱棣,给了朱棣一个新手大礼包。

从史书记载中可以看出,这份大礼包,或者说是投名状,简直是诚意满满,且远超朱棣的预期。

《明太宗实录》:“景隆遗弃马匹、器械、辎重如山,不可胜计。”

《明史·李景隆传》 :“燕王遂袭破其营,景隆溃而南走。尽亡其军资、器械数十万。”

《国榷》 :“景隆遗器械、辎重巨万,马匹二万八千六百有奇,悉为燕军所获。”

第二幕,白沟河之战,李景隆60万大军与朱棣决战,李景隆率先跑路,导致大军一触即溃,建文政府自此再无与朱棣正面对抗的主力野战军。

结果还是老套餐,营寨和所有后勤物资原封不动全部留给朱棣,另外还有惊喜,干脆连后勤基地德州也放手送给朱棣,德州有什么?肯定不是扒鸡,而是“获粮储百万石”,别问,问就是给家人送福利。

《明太宗实录》 :“是役也,魏国公徐辉祖率师来会,未至而景隆等已败。辉祖独全军还。诸军降者凡十余万,悉纵遣之。所得辎重、马匹、器械不可胜计。”

《明史·成祖本纪》:“景隆溃散,追奔至月样桥,降者十余万。获其辎重、器械、马匹如丘山。”

《明史纪事本末·燕王起兵》:“燕师追至月样桥,降者十余万,尽散遣之。李景隆走德州。燕王复攻德州,景隆走济南。德州陷,守将陈旭等解甲降,获粮储百万石。”

谢幕演出,金川门之变,直接打开南京大门,迎朱棣军入城,直接把饭喂嘴里,也亲手断送了建文的江山。

可见,对于刚刚起步的朱棣来说,完全可以说是没有枪没有炮,景隆老弟给我们造,让朱棣迅速完成原始积累,在极短的时间内,发展成为足以与中央抗衡的势力。

那有没有一种可能,李景隆只是单纯的能力不行,后面的开城门迎朱棣也是识时务的表现而已。

有可能,但是可能性无限接近于“0”。

我们先从李景隆的身世开始看,他的父亲李文忠,是开国第三功臣,位列徐达、常遇春之后,奶奶朱佛女是朱元璋二姐,而且李文忠自幼被朱元璋收为养子,情同父子,这也是为什么功臣大清洗中,李文忠可以保全的原因,所以说:

李文忠是朱元璋的亲外甥,养子,李景隆和朱棣是表叔侄,两人又同属于一个贵族皇亲圈子,换句话说,论私交,本来就是一家人,论公情,二人利益同体,说白了若建文削藩成功,李景隆这种勋贵后代,是不可能有好果子吃的。

你说他能力不行?在建文刚开始削藩的时候,李景隆率兵突闯河南,兵不血刃逮捕周王朱橚,朱橚藩地在中原地区,虽然人不靠谱,朱元璋责骂其“自古至今愚蠢无有如此者”,但是位置最显赫,实力最强,所以李景隆处理了朱橚,既为朱棣铲除隐患,又赢得建文的好感信任,可谓一举两得。

这样的人,你能说他能力不行,事实上是军事能力和政治谋略均无短板。

所以,李景隆这样的金牌卧底,朱棣的隐秘战友,早在建文削藩之前就开始了自己的精心运筹,虽然个人的结局逃不过狗烹弓藏,但是对于靖难的贡献,在朱棣众多隐秘战友中,无人能出其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