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质疏松是常见的骨骼疾病,是骨量降低、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导致的骨脆性增加。通俗地说,就是骨头变脆了。
骨质疏松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和继发性骨质疏松,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老年性骨质疏松和特发性骨质疏松。绝经后骨质疏松多发于绝经后女性,老年性骨质疏松多发于70岁以上的老年人,特发性骨质疏松多发于青少年,具体病因不明。
人每天都在不断地流失骨质营养,男女均逃不脱,女性占的比例会更多些,会流失更多磷、钙、钾、钠等元素。
骨质疏松后,骨架承载的力度发生改变,身体多部位就会出现酸痛。在骨质疏松初期,人体没有什么症状,感觉不出异样,到一定程度才会出现腰膝酸软、腰背疼痛、走路无力、关节响动等表现。50岁以后,很多人会出现这些症状。现在骨质疏松有年轻化的趋势,有些40岁左右的人也会发生骨质疏松。如果在切菜、做饭等需要久站的活动后出现腰背痛,就要怀疑是不是患骨质疏松了。

如何发现骨质疏松

教大家一个自测骨质疏松的方法,三招自测骨质疏松风险。
一站:闭眼单腿站立
闭上眼,单腿站立,如果能保持10秒,说明骨骼肌充足,骨质疏松风险低。
骨骼和肌肉密切相关。如果有强健的肌肉,肌肉收缩就可以增加骨骼的负重力量,成骨细胞也会相对活跃,有助于骨骼健康。而如果发生骨质疏松,往往肌肉量也会减少,平衡能力下降,就难以完成这个动作。
一伸:臂展与身高
伸开双臂,测量臂长,并与身高对比。
正常情况下,两者等长,如果身高比臂长短2厘米以上,可能预示骨质疏松。
一靠:靠墙站
靠墙站直,正常情况下,脚后跟、小腿肚、臀部、肩胛骨、枕骨五点都可以贴在墙面上。
如果枕骨距离墙面大于2厘米,说明可能存在椎体压缩,提示骨质疏松,需要到医院进一步检查。
那么,吃什么能防治骨质疏松呢?
富含胶原蛋白的食物吃起来
打个比方,骨骼好比房子,钙就是沙子,除了沙子,还需要钢筋和水泥这些网架和黏合剂,否则人体的骨骼大厦就无法建造起来。充当网架和黏合剂的就是富含胶原蛋白的食物,如蹄筋、猪耳朵、猪皮、海参、干贝、燕窝等,可以用来预防骨质疏松。在这些动物性胶质食物中,猪皮是最便宜的,可以做成猪皮冻来吃,做法很简单。自己熬煮的猪皮冻,Q弹好吃!可以根据口味搭配一些蘸料,如蒜泥+生抽+香油。
【做法】生猪皮用淀粉水洗净,表面少许的猪毛用镊子拔掉;将洗好的生猪皮凉水入锅,水开后焯3~5分钟,焯水时要开着锅盖,蒸发掉腥气;捞出后趁热用刀片刮去白色的油脂,然后将猪皮切成条,再用温水洗两遍,捞出控水;锅内加水,放入处理好的猪皮熬煮,撇出表面的浮沫,可以放料包(葱、生姜、八角、茴香)同煮;加入生抽和少许老抽,调成自己喜欢的颜色,开锅后小火煮40分钟,快出锅时加入适量盐;煮好后放到低温处放凉,自然凝固成水晶皮冻。

除了动物性胶质食物,还有植物性胶质食物,如黑木耳、银耳、海带、发菜、地瓜叶、冬葵子、木耳菜、秋葵等。
木耳菜,又称“鼻涕菜”,别被它的名字吓到,它的营养可丰富着呢!炒着吃的话,木耳菜会炒出很多黏液,整盘菜都滑溜溜的。木耳菜中的黏液其实是一种果胶,能滑肠、散热,通大小便,常吃还能防癌抗癌。木耳菜还有很高的钙含量,是菠菜的两倍,是一种经济实惠的补钙菜。
秋葵是近些年来的“网红”蔬菜,产量高,种几棵就能吃一整个夏天。秋葵的颜色一般有三种,绿色、白色、红色,其中绿色最为常见。秋葵的营养价值很高,不仅维生素、钙、铁、磷的含量高,种子还能榨油。秋葵切开后也有很多黏液,炒熟后也呈黏腻的口感。
总的来讲,不管是动物胶质食物还是植物性胶质食物,只要是黏黏的、滑滑的,就是有胶质。胶质食物就像是身体的黏合剂,有黏合、修护作用,对于骨质疏松患者来讲,在增加骨强度的同时,可以提高骨韧度。
营养豆浆喝起来
现代医学对于骨质疏松一般强调补钙,但其实钙在人体内的储存量在二十几岁前就完成了。20岁之前,但凡补的钙,均“来者不拒”,都能储存吸收。但40岁之后,再想通过补钙把身体恢复到年轻时的骨骼强度是不可能的事了。不管怎样喝牛奶、喝豆浆、吃钙片,都只能把每天丢失的、消耗的一部分补进来,所谓的“补钙”,准确地说,只是预防和减少钙的“流失”。
骨头里的钙是很难补进去的,但通过一些方法,还是可以对身体发挥其有益的一面。骨头是一个钙库,血里需要钙的时候就从骨头里调出来,不需要就放回去。我们白天吃东西会产生钙,所以从骨头调到血里的钙相对比较少;而到了晚上,白天吃摄入的钙维持两三小时就没有了,后半夜就要调动骨头里的钙入血了。所以,有人建议晚上临睡前喝杯牛奶,减少骨钙的转化,保持骨头的坚硬。

那么,吃钙片、喝牛奶、喝豆浆,到底选择哪一个更好?喝牛奶真的好过喝豆浆吗?
很多人都知道补钙最好喝牛奶,因为牛奶里的钙和蛋白质结合的比例是最容易让人吸收的。实际上,在吸收钙的过程中,镁是不可或缺的。但牛奶中几乎不含镁。所以,喝牛奶补钙能否达到我们所期待的效果,还是个未知数。挪威是牛奶制品人均消耗量较大的国家,但同时也是因缺钙而造成骨质疏松患病率偏高的国家。
豆浆是由大豆制成的,豆浆里的钙和蛋白质结合的比例确实不如牛奶好,但豆浆里面含有一种植物雌激素——异黄酮,它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说,豆浆是几乎可以打满分的优质食品。已经证明,异黄酮对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有良好效果。这种植物雌激素进入人体后,可以弥补雌激素的缺乏,而且有很好的强骨能力,对女性特别有益。
如果是单纯补钙,喝豆浆和喝牛奶都是很好的方法,但如果是四五十岁的女性,多喝豆浆显然更合适。尤其是有些人一喝牛奶就腹泻或过敏,而过度补钙又可能会增加高钙血症、结石等的发生风险。有研究发现,每日摄入30~50毫克的大豆异黄酮就可以起到保健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各种不同的处理方式,如浸泡、蒸煮、油炸、烘烤等,都会显著影响大豆制品中异黄酮的含量。有研究证实,大豆刚刚发育的胚芽中,异黄酮的含量和活性最高,其雌激素最容易被人体吸收。超市里售卖的细长的黄豆芽,其胚芽能量已经耗尽,而我们平时喝的豆浆,又因泡发的黄豆胚芽还没有被激活就打碎,均大大降低了大豆异黄酮的活性。浸泡使10%的异黄酮流失于水中,油炸后大豆异黄酮的损失率达36%,烘烤使大豆异黄酮丢失15%~21%;膳食纤维会干扰大豆异黄酮的吸收。所以,如果想在膳食中多摄入大豆异黄酮,在烹调大豆及其制品时要尽量选择蒸、煮的方式,且避免与膳食纤维含量高的食物同时食用。

适量芝麻酱吃起来
“入口绵,到口光,嚼口香,吃后想”,说的正是芝麻酱。在各种调味品中,只有芝麻酱具有遇盐变咸、遇糖变甜、单吃很香的本事。

吃芝麻酱也是很好的补钙方式。在我国的膳食中,除了奶制品,钙的主要来源是豆类和蔬菜,而芝麻酱的钙含量远比豆类和蔬菜高,吃10克芝麻酱就相当于吃了30克豆腐或140克大白菜所含的钙。经常食用芝麻酱对骨骼、牙齿的发育都大有益处。
同时,芝麻酱含铁量也较高,比猪肝高1倍,比鸡蛋黄高6倍。
补钙又补铁,芝麻酱都能兼顾,何乐而不为呢。但要适量而止,因其脂肪含量较高,想减肥的人或肥胖者最好少吃。
内容来源: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零基础轻松学中医养生》
本书著者:
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 刘凌云
声明:本材料仅供疾病认知教育使用,无意提供任何医疗建议或推荐具体治疗方案,与您个体疾病状况有关的任何治疗方案或其他医疗相关问题,请咨询您的主治医生。
注意:本文封面图片和文内图片均来自版权图库,转载时请注意,避免侵权。
图书质量问题反馈
电话:010-59787234
邮箱:zhiliang@pmph.com
点击本行文字,进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