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安石《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作者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1021-1086 年),创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 年)春。
当时王安石因推行 “王安石变法” 遇阻,曾一度罢相隐居江宁(今江苏南京,钟山为江宁境内名山,是王安石故居所在地);
这一年,宋神宗再次召他回汴京(今河南开封)复任宰相,王安石乘船北上途经瓜洲(今江苏扬州南,长江北岸重要渡口),泊船夜宿时,见江南春景,念及家乡与变法重任,遂写下这首诗。
诗最早收录于南宋李壁《王荆公诗注》,后被《宋诗钞》《千家诗》等选本收录。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宋诗部分)评其 “语简意深,‘绿’字炼得精妙,乡愁与壮志交织,一诗双意”;
尤其 “春风又绿江南岸” 一句,因 “绿” 字的动态美感与丰富意蕴,被历代诗评家奉为 “炼字教科书”。
诗中 “京口”(今江苏镇江,与瓜洲隔江相望)、“瓜洲”“钟山” 均是真实地理坐标,“一水间”“数重山” 精准勾勒出 “旅途 - 故乡” 的空间距离。
——
京口和瓜洲不过隔着一条江水,钟山(家乡)也只隔着几座山。
温暖的春风又一次吹绿了江南的两岸,天上的明月啊,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呢?
——
一封 “江船夜思短笺”,每句都藏着 “远” 与 “近” 的拉扯、“公” 与 “私” 的交织,把乡愁的细腻与壮志的沉毅写得入木三分。
首句 “京口瓜洲一水间” 的 “一水间” 太妙 —— 不是 “一水隔”,是 “一水之间”,一个 “间” 字把 “隔江相望” 的距离写得既近又远。
近的是肉眼能望见对岸的京口,远的是江水滔滔难渡;
“京口”“瓜洲” 的地名对照,让乡愁有了具体的坐标,不是抽象的 “远方”,是能叫出名字的 “家门口”。
“钟山只隔数重山” 的 “只隔” 藏着 “自我安慰”——“数重山” 本是距离,可王安石偏说 “只隔”,明明还远,却故意说得近,藏着 “想回家” 的迫切;
钟山是他隐居的地方,也是心灵的归宿,“数重山” 隔的不只是地理,还有 “官场纷争与田园闲适” 的选择,让这句诗多了层人生的重量。
第三句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是全诗的 “魂”,更是炼字的神作。
“春风” 是 “时间的信使”,“又” 字写尽 “岁月流转”—— 去年的春风吹过,今年的春风又来,可自己还在奔波;
最绝的是 “绿” 字,王安石最初写的是 “春风又到江南岸”,觉得 “到” 字太直白,改 “过”,嫌太轻;
改 “入”,嫌太窄;改 “满”,嫌太笼统;
最后定为 “绿” 字 ——“绿” 不只是颜色,是 “吹绿” 的动态,是 “从枯到荣” 的变化;
这个字把春风的 “无形” 变成 “有形”,把江南的 “死寂” 变成 “生机”,也让乡愁有了 “可盼的春天” 作伴,不那么沉重。
尾句 “明月何时照我还” 的 “何时” 是 “追问的软”。
不是 “我要回家” 的强硬,是 “明月啊你告诉我,什么时候能回家” 的温柔发问,把壮志的 “硬” 化成乡愁的 “软”;
明月是古人思乡的经典意象,王安石把 “归期” 交给明月;
这句诗里藏着他的矛盾:一边是变法的重任要北上,一边是家乡的安宁想南归,“还” 字里,全是人生的两难。

王安石的 “江船炼字”
写这首诗时,王安石的船泊在瓜洲渡口,已是傍晚,江风带着春天的暖意,吹得岸边的草芽微微晃动。
他站在船头,往南看,能望见京口的城楼,再往南,就是江宁的钟山。
那是他住了好几年的地方,院子里有他亲手种的树,书房里还堆着没看完的书。
随行的仆人递来纸笔,他想把此刻的心情写下来,先写下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觉得还行,可第三句 “春风又到江南岸” 总觉得不对:“到” 字像只是 “来了”,没写出春天的样子。
他皱着眉,把 “到” 划掉,改成 “过”—— 春风 “过” 江南,像一阵风刮过,太轻了;
又改成 “入”—— 春风 “入” 江南,像钻进缝隙,太窄了;
再改成 “满”—— 春风 “满” 江南,像到处都是,太笼统了。
他放下笔,走到船边,看着江对岸的草色,突然发现:去年冬天还是枯黄的草地,现在已经泛出了淡淡的绿,风一吹,那绿色好像还在慢慢扩散。
“绿!”
他突然喊出声,对,就是 “绿”!
春风把江南 “吹绿” 了,这是能看见、能摸到的春天啊!
他赶紧拿起笔,把 “满” 划掉,写下 “绿” 字。
写完第三句,他看着天上的明月慢慢升起来,映在江面上,突然想起 “什么时候才能回家呢”,就添了最后一句 “明月何时照我还”。
仆人在旁边说 “大人,这诗写得真好,尤其是这个‘绿’字”,王安石笑了笑,没说话。
他知道,这个字里,不只是春天,还有他心里的乡愁。
后来他到了汴京,有人问他 “为什么偏偏用‘绿’字”,他说 “因为春天不是‘到’了,是‘活’了,‘绿’字能让春天活起来”,这话传到后世,成了文人炼字的经典故事。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它写的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的 “两难”。
可能是 “想加班赚钱,又想回家陪爸妈”;
可能是 “想留在大城市闯,又想回小城市安稳”;
可能是 “想做自己喜欢的事,又想满足别人的期待”。
这些 “两难” 像诗里的 “一水间”“数重山”,看着近,走起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