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高中生开学VS大学生开学#的话题在网络上爆火,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像两面镜子,照出了不同成长阶段最真实的模样。
高中生的开学,是“倒计时里的冲锋” 。前一晚的书桌前,总有熬到凌晨的身影——高二的表妹发朋友圈说:“最后一篇周记写了三个小时,手都酸了”,配图里,卷子、笔散得满地都是。书包里塞的不是玩具,是崭新的课本、错题本,还有家长反复叮嘱的“新学期要好好听课”。
走进教室,第一反应是找同桌对作业答案,黑板上“距离高考XX天”的倒计时早已悄悄更新,连空气里都飘着“不能输”的紧迫感。网友调侃:“高中的开学,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每一笔作业都是‘弹药’”。

大学生的开学,是“自由里的重启” 。提前一周就开始收拾行李箱,塞进去的不是错题本,是护肤品、桌游和换季衣服。路上和室友吐槽“假期怎么这么慢”,到校后先瘫在椅子上聊八卦:“这学期选修课选哪个?”“周末去哪家店探店?”。
大学闺蜜发来语音:“明天开学!刚才去超市买了零食,室友说要给我接风吃火锅”,声音里全是兴奋。有网友总结:“大学生开学,不用再听妈妈念‘别熬夜’,可以和室友聊到凌晨;不用再穿高中校服,能穿自己喜欢的裙子;甚至可以用生活费买一杯喜欢的奶茶,不用再太计算“零花钱够不够”。
想起自己当年读高中的样子。高二开学前一晚,我为了补数学卷子,熬到凌晨2点,可现在回头看,那些“熬到深夜的日子”,成了最珍贵的回忆——因为一起补作业的同桌,现在还保持着联系;因为那些“怕跟不上”的焦虑,让我学会了“坚持”。
而大学开学的场景,更像一场“解放”。记得大一开学那天,我拖着行李箱走进宿舍,室友们已经到了,她们笑着说:“我们买了零食,一起吃吧”。那天晚上,我们聊到凌晨3点,从“家乡的特产”聊到“这学期的计划”,没有妈妈的“催睡”,没有作业的“压力”,只有“自由”的味道。
想起有次和高中同学聚会,大家聊起当年的开学:“我开学第一天一定要穿新衣服,像给新学期‘开个好头’”,“我会把错题本用新的书皮包起来,写一句励志的话”。而现在,我们聊的是“大学的宿舍怎么样”“有没有遇到好玩的室友”。有人说:“高中的‘苦’,是为了大学的‘甜’;大学的‘甜’,是高中‘苦’的回报”。
其实,无论是高中的“补作业”,还是大学的“火锅”,都是成长的“勋章”。高中的“紧张”,是为了“目标”而努力;大学的“自由”,是为了“独立”而学习。就像小时候学骑车,摔过跤才会掌握平衡;高中的“苦”,是为了让你在大学时,能更从容地面对“自由”。
明天就要开学了,不管你是高中生还是大学生,都请好好享受这份“开学的心情”。因为总有一天,你会怀念那些“熬到深夜的作业”,怀念那些“和室友吃火锅的夜晚”,怀念那些“为了什么而努力”的日子。
毕竟,青春就是这样——一边吐槽“开学好烦”,一边背着书包走进教室;一边期待“自由”,一边珍惜“陪伴”。而这些“不一样的开学状态”,正是成长最真实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