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生酮饮食:是“科学捷径”还是“健康陷阱”?

生酮饮食在追求减肥的众多方法中,生酮饮食成为备受瞩目的“捷径”。这种高脂肪、极低碳水化合物的饮食模式,虽在全球范围内迅速

生酮饮食

在追求减肥的众多方法中,生酮饮食成为备受瞩目的“捷径”。这种高脂肪、极低碳水化合物的饮食模式,虽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流行,却也始终伴随着争议与困惑:它究竟是科学的奇迹,还是潜藏的健康隐患?

今天,我们将从科学视角出发,重新审视这一饮食法,深入解析其运作原理、可能带来的益处,以及那些不容忽视的潜在风险。

生酮饮食的起源

生酮饮食的概念最早可追溯至1921年,由美国梅奥诊所的韦尔德医生提出。在其诞生之初,它并非用于减肥,而是作为一种针对儿童难治性癫痫的辅助疗法,并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确切的疗效。直至近年,这种饮食法才重新回归大众视野,被广泛运用于体重管理和健康改善领域。

从本质上讲,生酮饮食是一种通过极端调整宏量营养素比例来实现的饮食策略。它要求摄入极高比例的脂肪(约占70%-75%)、中等比例的蛋白质(20%-27%),同时将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严格限制在极低水平(3%-5%)。其核心原理在于,通过切断身体主要的能量来源——碳水化合物,迫使人体启动一种称为“生酮”的代谢状态。此时,肝脏会将储存的脂肪分解,转化为名为“酮体”的分子,作为替代燃料为身体和大脑供能,从而达到消耗脂肪的目的。

生酮饮食的作用

1.控制癫痫

酮体能够作为大脑的一种高效能量来源,有助于改善大脑功能。这正是生酮饮食最初被用作儿童难治性癫痫辅助疗法的科学基础。此外,研究还显示,它可能对脑代谢疾病、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脑或脊髓损伤以及孤独症谱系障碍等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潜力。

2.减肥

在生酮饮食初期,体重的快速下降主要源于水分的流失。由于身体快速消耗储存的糖原,而每克糖原会携带三克水,因此糖原耗尽会直接导致大量水分流失。进入中后期,当体内糖原储备不足,身体会转向分解脂肪作为主要能量,从而真正促进脂肪氧化代谢、增加脂肪酸利用并减少脂肪堆积。同时,酮体本身对大脑有抑制食欲的效果,加之高脂肪与适量蛋白质的饮食模式能提供持久的饱腹感,使人更容易长期坚持低热量摄入,从而实现体脂与体重的有效控制。

控制血糖

生酮饮食严格限制了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从源头上显著降低了体内的葡萄糖水平。这一变化减少了对胰岛素分泌的需求,从而减轻了胰腺的负担,有助于促进其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这种代谢调节对于维持血糖水平的稳定具有积极作用。

生酮饮食的风险

引发“酮流感”

在开始生酮饮食后,身体可能出现一系列短期不适,统称为“酮流感”。症状包括头痛、疲倦、嗜睡、恶心、头晕、胃部不适、便秘、虚弱及心跳异常等。

增加肝肾负担

肝脏需要负责生成酮体,并将蛋白质转化为葡萄糖,同时将代谢废物合成尿素;而肾脏则需承担起将尿素和酮体排出体外的工作,整个过程加重了这两个器官的负担。

导致营养素缺乏与便秘

由于大量摄入动物性食品,而严重缺乏蔬菜、水果和全谷物,极易导致多种维生素与矿物质摄入不足。同时,膳食纤维的缺乏也常常引发便秘等问题。

影响血脂与肠道菌群

《细胞报告医学》的一项研究显示,若不限制富含饱和脂肪的肉类,会直接增加饱和脂肪摄入,进而提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载脂蛋白B水平,并对双歧杆菌等肠道有益菌群产生负面影响。

资料来源:

[1] 《生酮饮食增加“坏”胆固醇》李木子

[2]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栾健,宋一全,姚民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