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的版图上,万荣县不过是一处毫不起眼的小地方。然而,就在这片土地上,静静矗立着一座东岳庙,它虽偏居一隅,却以非凡的建筑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众多古建爱好者心中的圣地,第一次踏入其中,那震撼之感,直叫人鸡皮疙瘩都冒了出来。这座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三批)的古建筑群,藏着太多不为人知的精彩。

东岳庙内最引人注目的当属飞云楼。它建于清乾隆年间,身姿挺拔,三层四滴水的结构,十字歇山式的楼顶,远远望去,气势恢宏又不失灵动。楼体的二三层设有勾栏,每一面还各出抱厦,丰富了建筑的层次感。走进楼内,会发现内槽四角立着通天金柱,这四根金柱撑起了整座楼的“脊梁”,而四柱之间分层设置的多层枋材紧密相连,如同坚实的“骨骼”,构成了庞大的正方形筒式框架,让飞云楼历经岁月仍屹立不倒。

最绝的是飞云楼的檐下斗拱,密密麻麻,数量众多。耍头、昂的形状各异,有的纤细,有的粗犷,它们相互搭配,层层叠叠,像是无数精巧的零件组合成的艺术品。当阳光洒下,这些斗拱的阴影在墙面、梁柱上交错,光影变幻间,与翘起如飞的翼角相得益彰,仿佛整座楼随时都能乘风而起,飞向云端。站在楼下仰头观看,那密密麻麻的斗拱和灵动的翼角,带来的视觉冲击,让人不禁对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心生敬佩。


穿过飞云楼,便来到了午门。作为元代建筑,午门浑身上下透着一股粗犷豪放的劲儿。没有过多繁杂的装饰,线条简洁流畅,结构大气磅礴。墙体厚重,基石稳固,仿佛在无声地彰显着那个时代的建筑风格。抚摸着午门斑驳的墙面,能感受到历史留下的痕迹,它像是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沉默却威严,守护着东岳庙的一方安宁。从外观上看,午门或许没有飞云楼那般华丽,但它的古朴厚重之美,却有着独特的韵味,让人忍不住驻足,细细品味其中的岁月沉淀。



再往前走,献殿便出现在眼前。这座同样是元代建筑,后经明清重修的建筑,雄浑大气,是祭祀时放置贡品的地方。走进献殿,宽敞的空间给人一种庄严肃穆之感。虽然历经多次修缮,但仍保留着元代建筑的雄浑气势。殿内的梁柱粗壮结实,屋顶的构架简洁有力,让人仿佛能看到当年祭祀时的隆重场景。摆放贡品的案台,虽已不再有往日的祭品,但它的存在,却默默诉说着这里曾经的热闹与神圣。献殿的存在,不仅是建筑艺术的体现,更是古代祭祀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人们对神灵的敬畏与祈愿。


在东岳庙中,还有一座小巧精致的香亭。它平面呈方形,十字歇山顶,四周设有勾栏。这些勾栏可不简单,上面雕刻着精美的流云纹和盘龙纹,每一处线条都细腻流畅,每一个图案都栩栩如生。流云纹仿佛真的在飘动,盘龙纹好似要破壁而出,展现出工匠们高超的雕刻技艺。望柱上,还刻有布施姓名题记,这些字迹虽已有些模糊,但却记录着曾经人们的虔诚与奉献。香亭虽小,却凝聚着无数的心血和智慧,是东岳庙中不可忽视的一处景致。在这里,点上一炷香,烟雾缭绕间,仿佛能与古人对话,感受那份跨越时空的信仰力量。




东岳殿是东岳庙的核心建筑之一。这座元代建筑宽深各五间,平面近方形,重檐歇山顶。斗拱四铺作,上檐单昂,下檐出单抄,前檐石柱收刹较大,独特的建筑结构展现出元代建筑的特色。走进殿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精湛的石雕工艺。人物的表情、动作各不相同,有的庄重肃穆,有的和蔼可亲;动物的形象也是栩栩如生,毛发、姿态都刻画得细致入微。线条流畅自然,仿佛一气呵成,让人不得不赞叹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再抬头看殿顶,色彩斑斓的琉璃瓦片在阳光下流光溢彩,每一片瓦片的造型都精美绝伦,图案丰富多样,为东岳殿增添了一抹绚丽的色彩。站在东岳殿内,四周的建筑与雕刻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又神秘的氛围,让人不禁心生敬畏。


而东岳庙中还有一处神秘的所在——阎王殿。这里供奉着地藏王菩萨,不过更让人好奇的是殿后的十八层地狱。可惜的是,目前这里暂不开放,为东岳庙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想象一下,那隐藏在殿后的十八层地狱,究竟有着怎样的场景和故事,让人忍不住浮想联翩。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当它揭开神秘的面纱,又会带给人们怎样的震撼与惊喜。


万荣东岳庙,这座位于小县城的古建筑群,没有宏大的规模,也没有华丽的宣传,却凭借着自身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游客和古建爱好者前来探寻。每一座建筑,每一处雕刻,每一个细节,都蕴含着古代工匠的智慧与心血,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与文化的传承。在这里,时间仿佛静止,让人能静下心来,去感受古代建筑的魅力,去触摸历史的脉搏,去领略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它是隐匿在小县城中的一颗珍宝,虽历经岁月的洗礼,却依然散发着耀眼的光芒,等待着更多的人去发现、去欣赏、去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