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0 月 28 日,梅根・马克尔(Meghan Markle)在《Town & Country》杂志 11 月刊的专访中,首次公开分享了对 4 岁女儿莉莉贝特公主(Princess Lilibet)的成长期许。此次采访并非聚焦自身,而是以 “访谈者” 身份对话 15 岁慈善创始人埃弗里・科尔弗特(Avery Colvert)—— 这位少女在今年 1 月洛杉矶山火后创立 “阿尔塔迪纳女孩”(Altadena Girls)组织,为无家可归的同龄女孩提供援助。

当聊到埃弗里的公益初心与组织成长时,梅根动情坦言:“哪怕你的事业没有如今这么大,它依然有意义、有影响力。天啊,要是我们的女儿能成为像你这样的人,我会是最骄傲的妈妈。” 这番话不仅流露母女温情,更勾勒出梅根 “以同理心与行动力为核心” 的育儿理念。

梅根与埃弗里的联结,始于今年 1 月的洛杉矶山火。当时山火席卷洛杉矶郡,大量家庭流离失所,梅根与哈里王子不仅联合发声呼吁公众提供避难所、捐赠物资,还亲自前往物资分发点帮忙,梅根更悄悄为埃弗里的 “阿尔塔迪纳女孩” 送去捐赠包 —— 这些低调行动,成为此次专访的情感底色。
在访谈中,埃弗里回忆道,最初只是在社交媒体上呼吁 “帮助山火中的女孩”,没想到会发展成拥有 Pasadena 社区中心的正式组织。梅根敏锐捕捉到这份 “微小初心的力量”,特意打断补充:“你一开始没预料到它会壮大,但这恰恰是最珍贵的 —— 善意不分大小,能帮到一个人就是价值。” 随后她自然提及莉莉贝特:“我常和哈里聊,希望孩子们能明白‘付出’的意义,不是做惊天动地的事,而是看见别人的需要时愿意伸手。埃弗里,你就是这种精神的最好例子,要是莉莉贝特将来能有你这份勇气和同理心,我真的会无比骄傲。”
这番表述并非 “客套称赞”,而是梅根一贯育儿态度的延伸。她在采访中特意提到,自己曾运营生活方式博客《The Tig》时,就常聚焦 “女性互助” 议题,如今成为母亲后,更希望将这份理念传递给女儿:“女孩之间不该是竞争,而是彼此支撑,埃弗里做到了,我希望莉莉贝特也能懂。”

文档细节显示,梅根对埃弗里的欣赏,源于两人在山火救援中的 “并肩行动”—— 而非单纯的 “名人对素人” 的关注。今年 1 月山火爆发后,梅根与哈里在声明中写道:“若朋友、家人或宠物需要撤离,而你有能力提供避难所,请务必伸出援手;记得关心残疾或年长邻居,他们可能需要撤离帮助;有些家庭已一无所有,可捐赠衣物、儿童玩具等必需品,美国红十字会正在一线支援。” 这份声明没有空泛呼吁,而是给出具体可操作的建议,体现出梅根 “务实公益” 的风格。
更令人关注的是她的 “低调行动”:不同于公开亮相的物资分发,梅根以私人身份为 “阿尔塔迪纳女孩” 送去装满生活用品的捐赠包,且未对外宣传。埃弗里在采访中透露:“当时我们刚收到一批女孩的求助,急需卫生用品和保暖衣物,梅根女士悄悄送来好几袋,还留了纸条说‘为你们的勇敢骄傲’,那种温暖不是镜头前的作秀,而是真的在乎。” 这种 “身教”,正是梅根希望传递给莉莉贝特的 —— 她不希望女儿只知道 “公主头衔”,更希望她明白 “特权的意义是帮助他人”。

梅根对莉莉贝特的期望,并非首次提及。2024 年访问哥伦比亚时,她就曾分享过女儿的成长细节:“作为母亲,我努力做的榜样之一,就是鼓励我们的女儿 —— 她 3 岁时就‘找到自己的声音’了。我们为此骄傲,因为只有当女孩知道自己的声音能被听见,她们才会勇敢表达,进而创造一个和我们成长环境不同的、更包容的世界。” 如今时隔一年,这份 “鼓励发声” 的理念,进一步延伸为 “鼓励行动”—— 从 “敢说话” 到 “会做事”,梅根的育儿目标清晰且连贯。
这种理念也体现在日常家庭生活中。就在采访发布前几天,梅根还在 Instagram 分享了家庭万圣节活动视频:6 岁的阿奇在南瓜地迷宫里奔跑,4 岁的莉莉贝特坐在妈妈推着的木制手推车里,一家人围坐雕刻南瓜,画面充满烟火气。视频虽未配过多文字,但 “陪伴” 与 “轻松探索” 的氛围,正是梅根育儿的另一核心 —— 她曾在采访中说 “孩子的同理心,源于对生活的感知力,而不是刻板的教导”,南瓜地里的欢笑、山火救援中的援手,都是她为孩子搭建的 “感知世界” 的窗口。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采访中,梅根全程以 “母亲” 和 “公益关注者” 的身份对话埃弗里,几乎未提及 “苏塞克斯公爵夫人” 的头衔。她主动将话题聚焦于埃弗里的故事、莉莉贝特的成长,而非自身经历,这种 “去头衔化” 的表达,恰是她脱离王室后努力塑造的形象 —— 不是 “王室前成员”,而是 “关注女性与儿童的母亲、公益参与者”。
正如《Town & Country》杂志编辑所言:“梅根的采访没有华丽辞藻,却充满真诚。她聊莉莉贝特时的眼神,和任何一位期待女儿成长的母亲别无二致;她聊埃弗里时的尊重,也完全平等,没有名人对素人的俯视。” 这种 “平等视角”,或许正是她希望莉莉贝特未来拥有的品质 —— 不被 “公主” 的身份束缚,以普通女孩的同理心去感受世界,以勇敢的行动力去改变微小的角落。

梅根对莉莉贝特的期望,本质是 “打破王室特权滤镜” 的育儿实践。她没有用 “公主该有的样子” 去规训女儿,而是以 15 岁慈善家为榜样,传递 “同理心比头衔重要、行动比身份有力” 的价值观。从山火救援的低调参与,到采访中对少女慈善家的尊重,再到日常陪伴孩子感受生活,梅根正在用 “身教” 而非 “说教”,为莉莉贝特铺就一条 “不依赖王室光环,却能自带光芒” 的成长路。这种育儿方式,或许正是她脱离王室后,对 “如何让孩子拥有真实人生” 的最佳回答。
你觉得梅根对莉莉贝特的期望,是 “真实育儿” 还是 “塑造公众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