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6名群众被杀害!1992年晋城市“6·10”特大持枪杀人案侦破始末

1992年6月10日,太行山的夜晚空旷静寂。夜色下,漫山遍野的野草和灌木随风摇摆,大山深处不时传来几声令人恐怖的狼嚎声。

1992年6月10日,太行山的夜晚空旷静寂。夜色下,漫山遍野的野草和灌木随风摇摆,大山深处不时传来几声令人恐怖的狼嚎声。

突然,位于太行山麓的晋普山下,响起一阵急促的冲锋枪声,枪声中,有六名无辜的群众倒在血泊中。穷凶极恶的杀人犯黎海生作案后携带抢来的冲锋枪和100余发子弹畏罪潜逃。

这是一起骇人听闻的特大抢枪杀人案,发生在今年6月10日凌晨2时40分。

凌晨4时15分,晋城市公安局接到案情报告。谢庚芳、史振吉副局长率领刑侦技术人员急速赶到发案现场。

拍照、记录、提取犯罪物证。短短几十分钟的现场勘察,促使指挥员迅速作出决策:通知晋城市各县区设卡堵截;以现场为中心,向东西南北外围辐射清查;组织精干力量兵分两路,一路沿公路沿线走访汽车司机,一路深入山庄窝铺走访村民。

6月10日一大早,晋城市公安局组织召开了晋普山驻地单位中层干部、街道居委会干部会议,动员职工和居民群众,提供线索,加强居民住宅区安全防范。

这天,晋城市的电视台、有线广播及时发布了通缉令:“黎海生,男,22岁,河北省成安县人,身高1.64米,脸型瘦长,皮肤较黑,现在本人杀人后潜逃,右手腕带一块卡西欧牌机械手表,操河北口音。如发现该犯请速报当地公安机关或省公安厅指挥中心。”

同一时刻,山西省公安厅副厅长梁艾如、山西省武警总队总队长史东辉率领有关干警和武警官兵共27人由省城太原全副武装出发了。

案犯黎海生在哪里?

指挥部就黎犯逃跑的方向做了缜密分析,黎犯如果向东北方向逃窜,必然经过矿区和市区,容易暴露。枪声响时,现场有两名目击证人证明,黎犯没有走其他的路,有4条警犬的追踪方向都是朝南沟。

缜密的逻辑思维与现代化的追踪手段相结合,构成了指挥员果断决断的结论:黎犯就在发案现场附近的山中,就在我们的铁壁合围之中。

6月11日,太行山大雨瓢泼。道路泥泞,崎岖险要的羊肠小道给搜山带来了困难。搜索部队在能见度只有七八米的情况下艰难地向前挺进。前面的人在泥泞中跌倒了,后面的人将他扶起继续前进。有的民兵扛着镐头,拿着镰刀、棍棒,有的干脆赤手空拳。

几十平方公里的沟谷山川,灌木丛生,洞穴密布,再加上恶劣的天气的影响,追踪一名罪犯,犹如大海捞针。

伴随着雨淋、寒冷、饥饿、疲劳,搜山部队在大山里度过20多个小时。

6月12日,天公不开眉眼,依旧淅淅沥沥下个不停。指挥员梁艾如、史东辉等领导率领部队冒雨再次上山搜索。4条警犬,全是屡建战功的“猎手”,搜索洞穴、山林、草丛更是它们的拿手好戏。可是几十个洞穴都搜遍了,就是不见黎犯的踪迹。4条警犬累得口干舌燥,不时吐出殷红的舌头喘着粗气。

“快,谁还有水?”警犬引导员用近乎嘶哑的嗓音吼道。

人们摸了摸已经干涸的水壶,无可奈何地摇摇头。

“来,我这里还有点水,还有块面包。”梁副厅长边说边把水壶和面包递给警犬引导员。

“这,这怎么能行。”警犬引导员实在有些不忍心。

“在战场上,警犬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保护警犬是当前最重要的。”

警犬引导员感激地点点头。

无情的山雨下了整整两个昼夜。公安干警、武警官兵和群众马不停蹄,在荒山野岭中奋战了50多个小时。由于超负荷运载,梁副厅长、史总队长都得了痢疾,随行的指挥中心副主任安占功等同志也累得上吐下泻。4条警犬禁不住恶劣气候的袭扰,也不同程度地拉肚子。

那两个晚上,梁艾如和史东辉两位指挥员利用搜山的间隙,搬来地图又圈圈点点地研究了个透彻。

“难道我们的搜索犯了方向性的错误?难道我们的部署在环节上出现了偏差?”梁艾如——这位身经百战的侦察领导干部,仰靠在三菱吉普车的座椅上,望着万籁寂静浓墨般的夜空沉思。

他在深深地反复思考着每一个追踪步骤。夜既充满着冷酷,又弥漫着恐怖和深沉。

6月13日凌晨5时30分,李寨村村民范小月早晨起来,准备给上学的孩子做早饭,发现院门敞开,再一看厨房灶台上有一顶帽子,帽子上粘有泥土和麦穗,还有半截吃剩下的黄瓜,一把黑色雨伞不翼而飞。

望头村村民方敏老汉反映,他在山顶一所破庙里见过罪犯,并且问,他是哪来的?罪犯不敢正面回答,只是闪烁其词惶惶然说了几句话就溜走了。

经过警犬追踪,在望头村山坡一处麦田里发现了罪犯丢下的两发子弹,在一条山沟里发现了范小月家被盗走的那把雨伞。

种种迹象表明,公安机关的追踪方向是正确的,罪犯没有跑出包围圈,就在附近的几个村的山上。

6月13日下午2时20分,干警们终于发现了黎犯的行踪。指挥部当机立断,向参战干警和民兵发布命令,从下午2时30分开始全面搜山。

长治市武警支队调集30名官兵赶来增援。

当天下午5时,省公安厅厅长李玉璋、省武警总队吴耀南副总队长率领武警三支队、临汾支队60名官兵,从太原、吕梁调集了7条警犬,赶来增援和慰问。

6月14日凌晨2时,李寨乡武装部长汗涔涔地跑到指挥部报告说,有个形迹可疑的人已经跑到望头村。指挥部当即调集力量,包围了望头村,结果一无所获。

6月14日早晨,在西河村山梁上的桃源里,搜索部队发现一枚啃得非常干净的桃核,经警犬辨认,认定是罪犯在极其饥饿的情况下上树摘吃的。李厅长、梁副厅长等领导率领部队不顾道路泥泞,翻山越岭,顺着罪犯走过的道路追踪,从早上8点多一直追到晚上9点,才返回李寨乡休息。

6月15日早晨8点多钟,史总队长带领省公安厅刑技专家王文玉、秦富民等人前往交通饭店核实情况,汽车行至南村乡沟东村,就见有一对中年男女拦车报案:“民警同志,昨天晚上一点多钟有一个年轻人敲我家饭店的门,一听此人说话是河北口音,我们没敢给开门,今天早晨,我们听说村南有一家里被盗了。”

在群众的带领下,干警们很快来到被撬的村民家。原来这家的主人是年近七旬的老太太,听说这山上有案犯出没,就锁上家门回闺女和儿子那里去住了。幸好现场保护完好,在屋子里靠墙处留下一串明显的足印,更明显的是还留下一个枪托印。

经“米格”、“俭日”两条警犬的鉴别,认定是黎犯所留,黎犯曾在这里休息过。

这一重要情况表明,黎犯没有跑远。

“追!”左权县公安局警犬训练员苗世田向警犬“俭日”发出口令。“俭日”甩动四蹄顺着黎犯的足迹追踪而去。

经4个多小时的追踪,最后追至一悬崖边断线了。很明显,黎犯利用悬崖峭壁的枯藤盘旋下去了。

山的对面显现出一串新鲜的脚印。苗世田带领警犬绕山的左侧又追了上去。下午2时20分,追至沟东村一山峦时,西冯沟村民兵奕小红等4人正在拼命追赶一个手提冲锋枪的人。

“抓坏人了,抓坏人了!”民兵一边追一边大喊。前面三四十米的地方,黎犯仓皇逃窜。后面4名民兵赤手空拳和赶来的警犬共同追击。突然,黎犯猛地停住,端起冲锋枪扭头就扫。枪声回荡在荒野山川。

指挥员梁艾如迅速端起望远镜朝山头望了望。一切都尽收眼底,了如指掌。

“所有邻近的各警种、民兵在听到命令后,以最快的速度迅速向李寨村大山靠拢。”梁艾如果断地下达了命令。

通讯指挥台十万火急将命令发布到各搜山部队。搜山刚返回李寨乡政府的李玉璋厅长接到群众报告之后,又收到无线电台的呼叫,迅速调集人马,带领警犬“米格”直奔李寨村山梁。

各警种和民兵在接到命令后,也从四面八方围拢过来。

黎犯被堵截包围在一处灌木与杂草遮盖的洞穴内。“黎海生,你已被包围了,限你5分钟缴械投降。”指挥员反复向黎犯展开政治攻势。

砰!一颗罪恶的子弹从洞中射出。黎犯企图负隅顽抗。

在包围圈前面的太原市公安局警犬队长张跃平指挥警犬“米格”向躲在洞穴中的黎犯猛扑上去。一个俯冲,“米格”将黎犯扑倒,死死咬住黎犯的左大腿,一直将黎犯的裤子撕咬到脚跟。

砰!又一颗罪恶的子弹射向“米格”。包围在洞穴外的张跃平听到枪声,心头一震,感到不妙,急忙令“米格”返出。只见米格前胸中弹,鲜血淋漓。但威猛顽强之势依然不减。它瞪着深蓝色的眼睛,死死盯住洞穴。

为了擒获黎犯,保护在场公安、武警官兵的安全。张跃平狠了狠心,再次令“米格”冲进洞穴。

砰,砰!洞中传出两声沉闷的枪声。“米格”倒下去了。

忍耐是有限度的。面对犯罪分子拒捕的嚣张气焰,公安干警和武警官兵怒火中烧。省武警三支队副支队长甄小群,主动向指挥部请战。在得到批准后,他从战士手中夺过冲锋枪,从侧翼包抄接近洞穴。

一发发子弹穿过黎海生罪恶的头颅。涵洞内静了下来。又一条警犬在驯犬员的指令下冲进了洞内,随之一具尸体被警犬拖了出来,经鉴定,死者正是犯罪分子黎海生。

晋普山沸腾了,太行山沸腾了。

人们不会忘记,在最困难、最危险的时刻,身肩重任的指挥员、英勇顽强的公安干警、武警官兵和参战民兵所表现出的光辉形象。

人们不会忘记,在搜索部队饥寒交迫的时节,上党老区人民翻山越岭给公安、武警官兵送来热腾腾的馒头和鸡蛋。

人们不会忘记,在生与死的面前,功勋警犬“米格”所表现出来的无畏气概。人们不会忘记,在这场紧张的战斗中,全省各地市和河南、河北、陕西等省公安机关昼夜设卡堵截的公安干警。

历史作证,人们将记住1992年6月15日晋普山追捕罪犯的正义枪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