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史记注解》之乐书20

乐也者,动于内者也;礼也者,动于外者也。故礼主其谦,乐主其盈。礼谦而进,以进为文;乐盈而反,以反为文。礼谦而不进,则销;

乐也者,动于内者也;礼也者,动于外者也。故礼主其谦,乐主其盈。礼谦而进,以进为文;乐盈而反,以反为文。礼谦而不进,则销;乐盈而不反,则放。故礼有报而乐有反。礼得其报而乐,乐得其反则安。礼之报,乐之反,其义一也。《史记注解》之乐书18

音乐是内在的情感表达,礼仪是外在的行为表现,因此礼仪的核心内容是谦让,音乐的核心内容是情感饱满,礼仪主要以谦让形式来表现,因此谦让也就成为了外在的具体规则,音乐以情感饱满来进行感化大众,因此情感饱满也就成为了大家的表现形式。

礼仪谦让但是不对外表现就会被削弱,音乐情感饱满但是不去感化大众,音乐就无法得到有效的发挥,因此说礼仪需要对外表现,音乐需要用饱满的情感去表达。

礼仪得到大众的遵守,大众就可以和睦的相处,音乐得到大众的认可,大大众就可以得到心灵的安定。

礼仪的表现和音乐的表达所要达到的目的是相同的,都是要让大家能够和睦快乐的生活。

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乐必发诸声音,形于动静,人道也。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于此也。故人不能无乐,乐不能无形。形而不为道,不能无乱。先王恶其乱,故制《雅》、《颂》之声以道之,使其声足以乐而不流,使其文足以纶而不息,使其曲直繁省廉肉节奏,足以感动人之善心而已矣,不使放心邪气得接焉,是先王立乐之方也。是故乐在宗庙,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故乐者,审一以定和,比物以饰节,节奏和以成文,所以和合父子君臣,附亲万民也,是先王立乐之方也。故听其《雅》、《颂》之声,志意得广焉;执其干戚,习其俯仰诎信,容貌得庄焉;行其缀兆,要其节奏,行列得正焉,进退得齐焉。故乐者天地之齐,中和之纪,人情之所不能免也。

音乐便是让人高兴的,这是人内在情感的体现无法进行避免,高兴必然会发出各种声音,然后通过外在的动作进行表现,这是人正常的表现。

声音行为的变化,情感心灵的波动,在音乐中都能够得到体现,因此说人不能没有音乐,音乐不能够没有固定的乐曲进行记述,不按照既定的乐曲演奏,人的行为很难形成规范,没有规范的指导便会出现混乱。

先贤厌恶混乱的局面,所以便制定了《雅》、《颂》这样的乐曲来进行规范,按照这样的乐曲演奏音乐可以统一而不乱,乐曲蕴藏的内在核心可以进行有效传达,乐曲的节奏可以简节不间断的演奏,能够感化激发个人内在的良善之心,不让奸邪恶念进行扩散,这就是先贤制作乐曲的目的。

因此音乐在宗庙之中演奏的时候,君臣一起听这样的乐曲,便会生出敬爱之心,在乡镇之中宣传这样的音乐,老少听这样的乐曲就充满了和顺之气,在家中听这样的乐曲,父母兄弟姐妹,便会越来越亲近。

因此音乐的作用,便是制定相应的标准让大家来和睦,规范外在的行为节奏,节奏和谐就成为了一个曲目,正因为如此音乐所以能够让天下能够和睦传,让天下的百姓都能够自愿学习音乐,这也是先贤制定音乐的目的。

因此听演奏的《雅》、《颂》之声,个人的志向便得到了拓展,拿着干戚这些乐器进行音乐舞蹈的演奏,个人的容貌便会变得装严,在表演队伍之中个人的行为举止按照音乐的节奏进行,队伍便可以整日,个人的步调也就得到了规范,因此音乐是天地间声音的汇集,和睦生活的标准,这是人内在情感不能欠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