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KTV,9年倒闭7万家?本来是件很悲伤的事,评论区却能笑死人

2014年那会儿,全国KTV最多有12.3万家,随便走条商业街都能看到亮着灯的包厢。结果到2024年底,能查到的存续门店

2014年那会儿,全国KTV最多有12.3万家,随便走条商业街都能看到亮着灯的包厢。

结果到2024年底,能查到的存续门店只剩4.9万家,不足5万家。

算下来,每10天就有100家KTV消失,这哪是大家说的“腰斩”啊,简直是“脚踝斩”。

尤其那些2000平方米以上的传统量贩店,以前装修动不动就砸千万。

包房能有60到80间,现在连电梯都舍不得开有老板吐槽“空转一小时要40块电费,烧不起”,你说这落差惨不惨?

专家们对着数据愁眉苦脸,说这是夕阳产业的必然命运。

不过比起这些冷冰冰的数字,评论区的画风才叫一个颠覆。

有人编段子说“60后把KTV当广场舞,90后当回忆杀,00后当鬼屋探险”。

还有人吐槽“新歌里的Rap像嘴里含了炮仗,根本唱不利索;老歌唱到《青藏高原》直接缺氧,老板都得递氧气瓶”。

最逗的是价格梗,“9.9元唱3小时还送瓜子,我都怀疑老板在洗钱”。

本来以为大家是真的不玩KTV了,后来才发现不是,是“怀念不起”以前凑200块能跟朋友唱通宵,现在200块只能买杯精酿,还得站着喝,这差距谁顶得住啊?

可能有人会说,KTV不行了就是因为年轻人不唱歌了,但其实不是,是唱歌的地方变了。

2014年全民K歌一上线,直接把“练歌房”搬进了手机里,到2022年,这APP的用户就有5.7亿,在线K歌的市场规模都到175.8亿元了。

以前大家晚上8点到12点都泡在KTV,现在拿着手机就能唱,谁还愿意专门跑一趟门店?

再加上短视频的冲击,15秒一首神曲,听着热闹又省时间,3分钟的歌曲副歌都显得冗长。

还有现在的新玩法,剧本杀、Livehouse、露营酒吧,年轻人去这些地方能打卡发朋友圈,能互动出片,反观KTV,除了包厢就是麦克风,确实有点老土了。

更要命的是成本压得人喘不过气,一线城市里,2000平方米的KTV门店,一个月房租就要60到80万,再加上员工宿舍、水电、设备折旧,全是必须花的钱。

结果团购还把价格压得极低,北京三环的下午场,20块钱就能唱一小时,有老板自嘲“这收入还不如去跑外卖”。

还有版权问题,2018年起音集协开始追版权费,一首歌一年要8到12块,大一点的门店一年光版权费就要30万起;想更新曲库吸引顾客,又得追加预算,这不就是个死循环吗?

但也别觉得KTV这行就彻底凉了,有些店找对了自己的小赛道,反而活得有滋有味。

西安有家“夕阳红”主题KTV,专门做中老年人生意,下午场对55岁以上的人收9.9元,还送菊花茶和润喉糖,结果天天满座,节假日得提前一周订房,这招算是把“怀旧需求”抓得死死的。

还有合肥的自助KTV,老板特别会算账,把服务员都砍了,加了无人售货机和台球桌,24小时营业。

这样一来,单店投入少了60%,回本周期缩到14个月,在下沉市场特别受欢迎。

本来想说说商K,北京朝阳、成都九眼桥的商K包厢费2000起步,酒水毛利也高,但这行风险太大,2023年成都就有商圈的商K因为违规被端了,真不是谁都能做的。

其实,KTV的问题不是“没人爱唱了”,是“没跟上大家想要的感觉了”。

年轻人不是不唱歌,只是换了姿势。

在线K歌每天的平均使用时长有28分钟,晚上10点到12点最火,这不就是以前线下KTV的黄金档吗?

抖音上“合唱”的话题都播了260亿次,最火的片段被二创了47万次,还有语音派对房,一晚的礼物流水都能破百万,唱歌的需求一直都在。

线下也不是没机会,只是得换个玩法。

上海有KTV搞“KTV+脱口秀”包场,边唱边看脱口秀;成都弄“KTV+汉服剧本杀”,穿汉服唱歌还能玩剧情;北京甚至有“KTV+心理咨询”的疗愈麦,唱完歌还能聊聊天解压。

说白了,现在唱歌只是个由头,能提供情绪价值才是关键。

老板们也没闲着,想了各种“续命招”。

有的把60间包房砍到30间,剩下的空间白天租给别人当共享办公,一个月能赚5到8万,抵掉三分之一的房租;

有的工作日请B站的音乐区UP主来直播带唱,线上打赏和门店分成,坪效都提高了不少;

还有的搞“黑胶情歌夜”,只让唱90年代的粤语老歌,要求顾客穿复古衬衫,门票88块还含一杯莫吉托,一晚能翻台4次,挺会玩的。

上次路过商场,看到一家老式KTV贴满“清仓大促”的海报,本来想笑它落后,结果鬼使神差推门进去,点了首《十年》。

麦克风的回声一响,突然就懂了这不是衰败的产业,是我们再也回不去的青春。

以前凑钱跟朋友抢麦克风的日子,唱到嗓子哑还不肯走的瞬间,这些记忆不是KTV没了就会消失的。

其实KTV9年倒闭7万家,看着是行业的事儿,本质上是我们生活方式的变迁。

有人愁它的未来,有人笑它的现在,但说到底,我们在意的不是KTV本身,是它承载的那些吵吵嚷嚷的时光。

以后它可能不叫KTV了,叫“情绪疗愈舱”或者“声音剧本杀”,但只要还有地方能让我们一起唱歌,那段青春就不算散场。

【免责声明】:本文创作宗旨是传播正能量,杜绝任何低俗或违规内容。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私信及时联系我们(评论区有时看不到),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评论列表

hjs盛
hjs盛 2
2025-11-04 08:57
去KTV,去吃饭,去野外烧烤,去打羽毛球,兵兵球,是60后70后最喜欢的。大家都一帮朋友聚在一起玩。所以60后70后结婚都很容易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