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一部手机丢了一份工作,值得吗?
上海李先生花 4 万给父母升吉祥航空头等舱飞布鲁塞尔,父亲遗落的手机被安全员张某私藏。
张某最终被解聘、罚 2 万还五年难申申根签。
可这场风波从 9 月 14 日开始,兜兜转转半个月,才在网上吵得沸沸扬扬。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事情的起点是 9 月 14 日的航班。
李先生心疼 67 岁父母要飞 12 小时长途,特意花 4 万元把二人 HO1659 航班的经济舱升级成头等舱。
飞机在布鲁塞尔落地后,父亲因为着急出机场会合,没顾上检查随身物品,直到取完托运行李才猛拍大腿:“手机落头等舱了!”

老两口赶紧往登机口跑,却被机场工作人员拦住:“旅客下机后机舱已封闭,按规定不能再进去,我们帮你联系机组吧。”

可这句 “帮忙”,之后就没了下文 —— 等了快 1 小时,既没见机组回话,也没见有人送来手机。
求人无门,母亲只能用自己的手机拨丈夫的号码,前两次能打通却没人接,第三次直接提示 “已关机”。

老两口慌了神,赶紧视频连线儿子李先生。
李先生一听,立刻用自己的手机登录父亲苹果账号的 “查找” 功能,先把手机远程锁定。
还留言标注了自己的手机号和英文说明:“捡到请联系,必有重谢”。

可苦等了好几个小时,始终没接到捡手机人的来电,手机定位刚好显示停在布鲁塞尔当地一家酒店。
他连忙拜托朋友核实信息,结果发现那竟然是吉祥航空专门给机组人员安排的住宿酒店,他这才疑心手机是被机组人员捡走的。

在之后的两天里,李先生差不多每天都联系吉祥航空的客服。
想追问手机查找的进展,可对方始终没给明确答复。
对方要么说 “正在协调比利时地勤核查,需要时间”,要么就反问 “你能确定定位准吗?有没有可能是系统误差?”始终没给实质性进展。

直到 9 月 16 日早上,李先生刷新定位时突然发现:手机居然从布鲁塞尔 “跟着航班” 飞回了上海,最后定位在了青浦区的一个小区里。
他立刻联系上青浦警方,民警全程陪着他在小区里找了两三个小时,挨栋核对住户信息,却始终没找到明确线索,李先生怕耽误民警工作,只好先暂时放弃。

转机出现在 9 月 18 日。李先生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电话。
对方支支吾吾说 “捡到你家人的手机,想还给你们”。
李先生让对方把手机送到附近派出所,可来送手机的不是打电话的人,而是一个自称 “朋友” 的男子。

追问之下才知道,真正捡手机的是 HO1659 航班的安全员张某。
至此,手机终于找回来,可老两口在布鲁塞尔的 4 天行程全泡汤了:
因为少一个手机,老两口在国外的旅游处处受限,几乎没能正常进行。

这事原本只在私下协商,直到 10 月 11 日,李先生见航司迟迟没给满意答复,才在社交平台发文讲述经过,很快引发关注。
当天下午,吉祥航空主动联系李先生,电话里反复道歉,

称 “对员工失职造成的损失深表歉意”,但未提具体赔偿细则,只说 “愿承担部分合理损失,具体可协商”。
可李先生不接受,他称行程取消、沟通耗时等实际损失超 3 万,“不是讹钱,是补实际亏空”,双方因赔偿金额谈崩。
没多久,安全员张某也通过航司说出了自己的 “理由”。

他说自己下机后整理机舱时,在头等舱储物袋里发现了手机,“当时第一反应是上报,但又怕公司说我没及时发现,扣绩效甚至处分”,所以就想着先把手机带回家,等找到乘客联系方式再私下还回去,
“我要是想私藏,根本不会让朋友送回去,早就把手机卖了”。

可这番辩解没得到认可 —— 毕竟从 9 月 14 日捡到手机,到 9 月 18 日送还,中间 4 天里,他既没上报公司,也没主动找乘客,反而让手机跟着自己跨国飞回上海。
最终,吉祥航空还是解聘了张某,民航部门还对他处以 2 万元罚款,

比利时方面更是给他记了 “外侨行政记录”,五年内不准申请申根签证。
而李先生和航司的赔偿纠纷,至今还没谈拢。
其实这事里,三方都有该反思的地方:

李先生父亲下机前没检查物品,有保管不当的责任;
张某怕处罚就私藏乘客物品,违背了职业操守;

航司一开始的拖延推诿,更是让小事演变成了公共事件。
如果当初航司能及时核查、张某能按流程上报,根本不会闹到这步田地。
你觉得李先生要的赔偿合理吗?

要是你是安全员,捡到乘客遗失的手机会怎么做?
参考文献
2025-10-14 13:27·夜下话文书《4万头等舱乘客手机忘拿,被工作人员顺走,细节曝光,乘客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