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汉灿烂》原著里,楼犇是楼太仆的侄子,楼家二房的长子,楼垚的亲哥,袁慎的同门师兄,王延姬的丈夫。王延姬也是个厉害人物,后面再写。
在整本书里,楼犇的出场次数并不多,大多数是从别人嘴里得知一些信息,典型的,哥不在江湖,江湖依然有哥的传说。
楼犇才华出类拔萃,袁慎说他单论才干,师门中无人能出其右,凌不疑也曾向太子举荐过他,说他是个谋政理事的大才。
这么有才的楼犇,抱负也十分远大,即入主中枢,指点江山。

原本他是有两条路可以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的,可惜都被堵死了。
第一条路就是前面说的,凌不疑向太子举荐过他。如果成功的话,楼犇应该能够大展拳脚,做出一番事业来。
但是这条路被他的大伯父,也就是楼太仆堵死了。
楼太仆看着忠厚老实,其实心里计较的很。他自己的几个儿子都是蠢材成不了气候,便对弟弟楼济一家大肆打压,不仅将楼济堵在郡丞位置上十几年,还怕侄儿楼犇将来出头之后,会压制自己的儿子。
于是他便在凌不疑举荐楼犇之后,向太子进言说楼犇年纪还轻,要再多走走多看看,历练历练,然后在没有知会楼犇的前提下,替楼犇拒绝了这个机会。
而楼太仆又是太子的伴读和开蒙老师,陪着太子长大,太子对他言听计从,楼犇想直接入朝当大官,基本上是不可能了,因为他的大伯父一定会出来阻扰。
而第二条路,就是从基层做起,循序渐进,积累官秩,慢慢成为国家栋梁。但是这条路,被他自己堵死了。
他虽然有才,但也十分的心高气傲,没法子屈居人下。他自比雄鹰和鲲鹏,不可在矮檐下飞行,也不能在浅水中凫水。于是他便看不上从稗官小吏做起,一步步缓慢晋升。

两条路既然都走不通,于是他便自己创造了一条“捷径”——串通逆贼彭真的大将马荣,诱骗铜牛县令颜忠将家人与精铜托付于他,然后他便屠戮了颜忠全家,再指使马荣赚开铜牛县城,最后假作说服马荣开城投降。
以这种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大功”,作为他仕途晋升的垫脚石。
要不是遇上凌不疑这个狠角色,能从点滴蛛丝马迹中寻找证据,他的计谋可能就成功了。
最后东窗事发,他自刎身亡,父亲和兄弟们被连累流放,妻子也回了娘家。好好一个人才,以这样的方式凄惨落幕,实在让人叹息。

楼犇有此结局,骂楼太仆是一定要骂的,作为家里最有权势的长辈,不思考如何将家族进一步发扬光大,反而为了一己之私,阻扰家族最出挑的子辈前程,真的是恶毒又短视。
但楼犇自己的问题也很大,就是总想走捷径,总想皇上太子能一下子看到他的才能,然后一步登天。
他感激凌不疑举荐过他,一方面确实是凌不疑看出了他的才能,一方面也是因为如果举荐成功,他就不需要从基层做起,就能直接坐上大领导的位置。
他设计屠杀颜忠满门并假作说降,也是因为这样的“功劳”很大,足以令皇上对他刮目相看,然后提拔他的直接进入官场核心。

可是什么事情不是一步一步来的呢?谁都想一飞冲天,可是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呀。
他自己也提到袁慎,说袁慎现在才二十一岁就能在尚书台有一席之地,可是难道他不知道,袁慎是从十五岁开始入论经台,老老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到如今才受到皇上青睐,被选入尚书台,参与国政要事的呀。
要是袁慎一上来就让皇上让他位列三公,估计皇上只会觉得他有病。
而楼犇比袁慎还有才,如果他也能脚踏实地从论经台做起,得到皇上赏识只不过是时间问题,到时候也没人能阻挡他的前程了。
可是他看不上从底层做起呀。
他就想通过捷径,一下子让所有人都看到他的才能,然后一上来就能位及人臣,施展抱负,光宗耀祖。
真的是无力吐槽,难道皇上是他爹不成?
当然最后结果也证明,想走捷径的,结果离目标越来越远;而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向前走的,反而最快到达终点。
楼犇的结局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想取得一些成就,想得到一个好的位置,都是有一个充满困难的过程的。如果你投机取巧走捷径,可能会遇到更多更大的困难,到时候就极容易走偏,产生不可挽回的后果。
所以,最好的捷径就是不走捷径,最好的捷径就是脚踏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