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特朗普又要干一件轰轰烈烈的事

加沙的土地上,停火协议后的景象让人心情复杂。大批巴勒斯坦人开始从南边向北边移动,试图返回他们早已被夷为平地的家园。这条回

加沙的土地上,停火协议后的景象让人心情复杂。大批巴勒斯坦人开始从南边向北边移动,试图返回他们早已被夷为平地的家园。这条回家的路漫长而艰辛,交通工具五花八门,有的人幸运地找到一辆驴车,有的人蹬着破旧的自行车,但更多的人只能依靠自己的双腿,在废墟中艰难跋涉。他们每一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劫后余生的疲惫和对未来的迷茫。地中海的风依然温柔,但吹拂过的不再是完整的城市,而是一片连绵不绝的瓦砾。

而这一切,都源于一场即将在埃及西奈半岛上演的盛大聚会。这场被命名为“沙姆沙伊赫和平峰会”的活动,其核心议程只有一个:庆祝加沙战争的终结。这场聚会的总策划人兼当仁不让的主角,是唐纳德·特朗普。他坚信,是他再一次以雷霆手段介入,才为中东带来了这宝贵的喘息之机,甚至宣称一个持续三千年的和平时代即将到来。不管外界信不信,他自己是深信不疑的。

要理解这场盛会的排场,就得看看那份越来越长的嘉宾名单。作为东道主,埃及最初的想法是请一些和中东局势关系最密切的老熟人,比如欧洲的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以及中东地区的卡塔尔、阿联酋、沙特、土耳其这些重量级玩家。此外,也考虑到了巴基斯坦和印尼这样高度关注此事的国家。

但这份名单到了特朗普手里,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他大笔一挥,宾客的范围直接扩大了好几圈。欧洲那边,又加上了西班牙、匈牙利、希腊;中东地区,巴林和科威特也被拉了进来。更远一些的日本、加拿大、印度,甚至连看似和主线剧情毫无关联的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都收到了邀请。

最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连伊朗也被列入了邀请名单。给人的感觉是,只要愿意来捧场,特朗普恨不得把全世界都请到西奈半岛。

为了这场个人外交生涯的高光秀,特朗普的行程被安排得紧凑而富有戏剧性。按照计划,他会在10月13日先飞抵以色列,在以色列议会发表演讲,并与人质家属见面,以展示他强硬又不失温情的一面。第二天,他将转场埃及,与埃及、卡塔尔、土耳其的领导人共同出席一个签字仪式,正式宣告战争的结束。

紧接着,就是那场汇集了全球数十个国家领导人的峰会,届时他将发表一场重要的讲话。

虽然讲话稿还是个秘密,但大家都能猜到里面大概会包含些什么。他很可能会站在台上,告诉所有人,这已经是他亲手平息的第八场国际冲突了,而不再是他之前常挂在嘴边的七场。为此,他特意邀请阿塞拜疆和亚美enia的代表前来,就是为了让他们当个活生生的例子。他或许还会意味深长地看一眼印度的代表,仿佛在提醒他们,印巴之间的停火,也应该记在他的功劳簿上。

讲话里估计也少不了要敲打一下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他一直觉得自己早就该得这个奖,很多领导人也提名过他,可结果总是不尽如人意。他甚至可能会提到,今年的获奖者在领奖时都公开表示,这个奖项理应属于特朗普。这种不被承认的感觉,让他憋了一肚子火。挪威那边据说已经开始紧张了,生怕这位美国前总统发起脾气来,就算不拆了议会大楼,也可能拿贸易问题来出气。

当然,戏演完了,总得有人出钱收拾场地。加沙被打成了一片白地,重建需要天文数字的资金。指望美国自己掏腰包是不现实的。那么,这笔钱自然要与会的嘉宾们来分摊。欧洲国家要出点,中东的石油富国们更要出大头。被特意邀请来的日本,除了鼓掌之外,恐怕也得准备好打开钱包。特朗普届时一定会软硬兼施,用尽各种办法让大家掏钱。

就在这看似完美的剧本里,偏偏有个关键角色可能要缺席了。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很大概率不会出现在峰会现场。他若出席,无疑会成为众矢之的,安全也是个大问题。更何况,他可能也担心特朗普会在现场提出更多让他无法拒绝的要求。但不论出于何种原因,他的缺席,无疑会让特朗普的这场庆功大会显得不那么圆满。

说到底,这场盛大的和平庆典,其基础却并不牢固。停火协议看着好,但分成了两步走。第一步大家交换人质,停止交火,这个相对好办。真正困难的是第二步,涉及到许多实质性的难题。

比如,哈马斯内部是否所有人都愿意放下武器?以色列又能否真正克制住清除哈马斯成员的冲动?对哈马斯而言,释放所有人质就意味着交出了对抗以色列的最后一张牌。美国、卡塔尔、埃及这些斡旋方,又能提供什么样的安全保证?

这些问题,每一个都可能让和平的愿景化为泡影。更核心的是,造成这一切冲突的根源——巴勒斯坦人的建国问题,在这次的协议中被巧妙地回避了。只要巴勒斯坦人继续生活在没有尊严和希望的境地里,反抗的火焰就永远不会熄灭。

于是,镜头拉回到加沙,那些在废墟上跋涉的身影,成了对这场政治盛会最深刻的讽刺。他们艰难地活了下来,是幸存者,但他们的家园已经不在,他们的未来在哪里,没有人能给出答案。他们的建国梦想,不知还要在历史的尘埃中等待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