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又要"日不落"了?最近有大新闻!英国皇家海军"威尔士亲王"号航母率领一支"豪华舰队"正在向亚太地区进发,还美其名曰"高桅行动"(Operation Highmast-25)。英国媒体更是狂妄到直接宣称能"吊打东大"(东方大国,即中国)!

这支"无敌舰队"到底有多强?他们真有这个实力在中国家门口耀武扬威?难道英国人忘记了当年的鸦片战争已经过去近200年,而中国早已不是清朝了吗?
这支精锐舰队到底有多“精锐”?4月22日,英国皇家海军"威尔士亲王"号航母从朴茨茅斯军港启航,准备前往亚太地区。听起来很厉害,对吧?但当我们仔细看看这支所谓的"精锐舰队"组成时,情况就变得有点滑稽了。

这支舰队由哪些船组成呢?一艘"威尔士亲王"号航母、一艘45型"不屈"号驱逐舰、一艘23型"里士满"号护卫舰和一艘A136补给油船。就这?这就是要来"吊打"中国的舰队?

显然,英国人自己也觉得这阵容有点寒碜,于是让挪威贡献了一艘"南森"级护卫舰和一艘补给舰,加拿大派出一艘"哈利法克斯"级护卫舰。这样,整个编队总共凑出七艘舰艇,其中还包括两艘补给舰!

"威尔士亲王"号,满载排水量约有65,000吨。其舰载机数量——"威尔士亲王"号总共24架F-35B战斗机,分属皇家空军617中队和皇家海军809中队,每个中队12架,外加5架"梅林"预警直升机。

相比之下,中国的航母可搭载超过36架歼-15战斗机和多种直升机。单从数量上看,中国航母的战斗力就已经超出不少。而且,英国这次派出的舰队防空能力极为有限,仅有一艘45型驱逐舰具备较强的区域防空能力,而挪威的"南森"级护卫舰虽然装备了AN/SPY-1F雷达,但垂直发射系统仅有8联装,只能用于发射ESSM近程防空导弹。
英国媒体的“彩虹屁”有多离谱?英国媒体对这支舰队的吹捧简直到了令人啼笑皆非的地步。《每日电讯报》甚至发表文章声称"皇家海军航母打击群能在战斗中获胜",理由是什么呢?
他们认为中国的高超音速导弹虽然厉害,但"必须先发现航母位置",否则再厉害的导弹也无处可打。这话听起来很有道理,但问题是:你以为中国只有高超音速导弹吗?你以为中国没有强大的侦察体系吗?

中国拥有完整的侦察卫星网络、预警机系统、岸基雷达、无人机和反潜巡逻机等多层次侦察手段。仅侦察卫星就能提供频繁的过顶拍摄,一艘航母在大海上可是很难躲藏的。更别提中国还有强大的电子侦察系统,可以捕捉舰队的电子信号。英国舰队想在西太平洋玩"躲猫猫",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英媒还宣称F-35B"战术性能远胜于中国海军的歼-15"。这种简单的比较忽略了现实作战环境。但其航程短,荷载小。而在近海作战环境中,中国不仅有歼-15舰载机,还有岸基的歼-16、歼-20、歼-35等先进战机可以协同作战,形成数量和质量上的综合优势。

英媒还吹嘘随行的"机敏"级攻击核潜艇有多厉害,说它能"无视一切东大的水面舰艇和水下潜艇",必要时可以"将许多东大舰船全部击沉到海底"。这种说法简直是军事科幻小说!现代反潜作战是体系对抗,中国在近海有完善的水下声呐系统、反潜巡逻机、反潜直升机和反潜舰艇,一艘核潜艇想在中国近海畅通无阻,除非它有隐形衣。
面对中国的立体防御体系,他们能撑多久?假如这支英国舰队真的进入中国周边海域,会面临什么样的情况呢?
中国有完整的"三位一体"侦察体系,包括天基侦察卫星、空基预警机和电子侦察机、海基侦察舰和水下声呐阵列。英国舰队从进入西太平洋的那一刻起,就会被各种侦察手段牢牢锁定。

中国可能会派出轰-6K/J携带YJ-12A超音速反舰导弹进行"常规巡航",让英国舰队清晰看到这些武器的存在。同时,中国的航母战斗群可能会"偶然"出现在附近海域,进行"例行训练"。这种威慑展示不是挑衅,而是明确的信号:我们做好了应对一切情况的准备。

如果局势升级,中国还有多种反舰打击手段。从东风-21D/26等反舰弹道导弹,到鹰击-12/18等超音速反舰导弹,再到轰-6N可以携带的高超音速导弹,形成了远程、中程、近程的完整打击链。英国舰队的防空系统主要是45型驱逐舰上的"紫菀"防空导弹,设计时主要考虑的是拦截超音速反舰导弹,面对高超音速武器和反舰弹道导弹,其效能值得怀疑。
英国此行的真实目的是什么?既然这支舰队在军事上不足以对中国构成真正威胁,那么英国派它来亚太地区的真实目的是什么呢?
答案很可能是政治和外交象征意义大于军事意义。英国脱欧后一直在寻找"全球英国"的定位,希望在全球事务中扮演更加独立和重要的角色。"高桅行动"是向世界,特别是向其盟友美国展示英国仍然是一个"全球玩家"的姿态。

同时,这也是英国对美国"印太战略"的一种呼应和支持。美国近年来一直试图拉拢盟友在亚太地区"制衡"中国,英国此举可视为对这一战略的响应。就像2021年英国派出"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访问亚太一样,更多是一种政治姿态而非真正的军事行动。

此外,这次出访也有经济和贸易因素。英国希望加强与印太地区国家的经贸联系,航母访问往往伴随着高层外交活动和商业协议。特别是在脱欧后,英国迫切需要开拓新的国际市场和贸易伙伴。

最有趣的是,英国此举可能还有一种"试探"性质。通过观察中国对这支舰队的反应,英国可以评估中国的军事能力和政策立场,为未来的战略决策提供参考。这就像是棋盘上的一次试探性走法,目的不是赢棋,而是了解对手。
中国会如何回应这次挑衅?面对英国舰队的到来,中国最可能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呢?
中国很可能会保持克制和自信,不会过度反应。毕竟,从军事角度看,这支英国舰队并不构成实质性威胁。过度反应反而会给对方制造外交筹码。
中国可能会进行常规的军事监视和跟踪,展示自己的军事存在和能力。这可能包括派出军机近距离监视、舰艇跟踪,以及可能的军演活动。这些行动既是为了收集情报,也是为了发出明确信号:中国有能力应对任何潜在挑战。

在外交层面,中国可能会通过官方渠道表达关切,但不会过分渲染或升级事态。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可能会重申中国对领土主权的坚定立场,同时呼吁有关国家不要采取破坏地区和平稳定的行动。

最重要的是,中国会继续推进自身的军事现代化进程,这才是长期应对外部挑战的根本之道。近年来,中国海军发展迅速,不仅服役了003型"福建"号电磁弹射航母,还在建造更多先进的055型驱逐舰和其他现代化舰艇。这种稳步推进的军事发展,比针对单一事件的反应更具战略意义。
纸老虎的巡航,不过是昔日帝国的回光返照总结一下,英国这次派出"威尔士亲王"号航母前往亚太地区,更多是出于政治和外交考量,而非真正的军事挑战。从舰队组成来看,它缺乏足够的防空和反潜能力,在中国的立体防御体系面前难以构成实质性威胁。
英国媒体的夸张报道反映了一种"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心态——虽然日不落帝国已成历史,但"大英帝国"的自我认知仍然存在于某些英国人的潜意识中。在现实世界里,英国需要正视自己作为中等强国的地位,量力而行。
对于中国来说,应对这类挑战的最佳方式是保持战略定力,不被一时的噪音干扰,继续推进军事现代化和国防建设。正如中国古语所言:"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无论英国航母如何"高桅",它也只能在中国强大的国防体系面前充当一个过客,一个昔日帝国辉煌的回忆。而中国将继续沿着自己的道路前进,在国际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