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秋雨阅兵展实力,火星-20压轴登场,朝鲜构建多层次打击体系

在半岛绵绵秋雨中,朝鲜于10月10日深夜至11日凌晨在平壤举行了纪念劳动党成立80周年的阅兵活动。这场冒雨进行的夜间阅兵

在半岛绵绵秋雨中,朝鲜于10月10日深夜至11日凌晨在平壤举行了纪念劳动党成立80周年的阅兵活动。这场冒雨进行的夜间阅兵,通过灯光、方阵与军事装备的精心编排,展现出独特的视觉冲击力,为整个仪式平添了几分严肃氛围。此次阅兵延续了近年来朝鲜在夜间举行重大庆典的习惯,体现了其对仪式感染力和视觉效果的持续追求。

阅兵式上,朝鲜集中展示了其现代化武器体系建设的最新成果。在弹道导弹领域,已形成梯次分明、覆盖不同射程的打击体系。作为压轴亮相的“火星-20”洲际弹道导弹,搭载于11轴超重型特种运载发射车,其直径约2.7米,长度超过27米,采用固体燃料推进技术,据评估射程可达15000公里以上,具备覆盖美国本土并搭载多弹头的能力,成为朝鲜战略威慑力量的核心组成部分。

在中远程打击层面,“火星-16乙”导弹采用两级液体燃料推进,配备高超音速滑翔器弹头,能够在末段实施高速机动变轨,有效增强突防能力。该导弹射程估计在3000至5500公里之间,可对关岛及亚太地区的美军基地构成威胁。在战术层级,“火星-11乙”及其改进型“火星-11戊”短程弹道导弹使用固体燃料,具备500至1000公里的打击范围,朝鲜方面称其能够突破现有反导系统,实现对韩国、日本及相关美军基地的精确打击。

此外,朝鲜还展示了多次试射的600毫米超大型多管火箭炮,该系统射程可达400公里,可配备子母弹或钻地弹头,用于对敌方纵深区域的机场、港口等面目标实施饱和打击。在巡航导弹方面,自2021年首次公开相关型号以来,朝鲜已发展出射程约1500公里的远程巡航导弹,强调低空飞行与雷达规避能力,进一步丰富了其对固定高价值目标的打击手段。

综合分析,朝鲜武器装备发展呈现出三个显著趋势:首先是全面应用高超音速技术,提升对反导体系的突防能力;其次是推进导弹固体燃料化,增强快速反应与生存能力;第三是构建由弹道导弹、巡航导弹、巡飞弹和远程火箭炮组成的多层次精确打击体系,实现从战术到战略层面的全域覆盖。

在非传统弹药领域,朝鲜自2023年起频繁展示各类巡飞弹。这些具备管式发射与折叠翼设计的武器,能够在目标区域长时间巡飞,并在发现目标后实施自杀式攻击,以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打击指挥所、雷达站等关键节点。

本次阅兵中还出现了改进型主战坦克,其配备的激光告警与主动防护系统,显示出在无人机时代的战场适应能力。炮兵装备方面,155毫米自行榴弹炮虽技术传统,但通过加装自动装弹机提升了火力密度与机动性。新亮相的模块化火箭炮系统采用可更换发射箱设计,兼容多种口径火箭弹,部分型号配备卫星制导,圆概率误差小于10米,显示出朝鲜在远程火力上的持续升级。

从洲际导弹到巡飞弹,从高超音速武器到模块化火箭炮,朝鲜正系统构建一个融合常规与核打击能力、覆盖多层次的立体火力体系。这一发展态势不仅影响着半岛的安全格局,也对东北亚乃至全球的战略稳定产生着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