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三十年后再出发,海尔兄弟开启新探险

打雷要下雨 雷欧~ 下雨要打伞 雷欧~这首熟悉的旋律再次响起,承载着一代人的童年记忆正以全新方式回归。“感谢国家广电总局

打雷要下雨 雷欧~ 下雨要打伞 雷欧~

这首熟悉的旋律再次响起,承载着一代人的童年记忆正以全新方式回归。

“感谢国家广电总局的认可,感谢山东省广播电视局的大力推荐,也感谢社会各界和各位网友的支持与共创!”10月22日,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周云杰在社交平台宣布《海尔兄弟续集》成功入选国家广播电视总局2025年重点动画项目公示名单。

经典IP回归的背后,是海尔集团对今年8月启动的续集创作计划的实质性推进。与此同时,今年3月上线的高清重制版在三日内创下破亿播放量,网友纷纷留言“童年回来了”。

01.

1995年,当大多数企业还在琢磨怎么卖冰箱时,海尔创始人张瑞敏做了一个超前决定:把公司年利润的15%投给动画制作。

这不是拍广告,而是真金白银做科普。

《海尔兄弟》历时8年,总投资3000万元,212集,成为中国首部企业投资制作的科普动画长片。它讲的是智慧老人创造的海尔兄弟,和伙伴们环游世界、探索自然奥秘的故事。

从太平洋到美洲、南极,从澳洲到非洲、欧洲、亚洲,几乎每一集都是地理、人文、历史、自然科学的“小百科全书”。

数据不会骗人。

首播时,收视率超过同期引进的《猫和老鼠》,覆盖全国96%的县级电视台。

它还成了首部海外签约的中国动画,登陆美国电视台。

有网友说:“终于能让我的孩子看到比课本更生动的地理百科全书。”

02.

30年后,当海尔兄弟再次归来,世界变了。短视频、AI、元宇宙,孩子们的眼球被无数新事物争夺。海尔的选择是:不搞“情怀收割”,而是“全民共创”。周云杰亲自下场,开通抖音两天粉丝破百万,在评论区回复网友:“安排!”

续集怎么拍?网友说了算。形象设计、剧情分支、主题音乐,甚至探险路线,都可以投票决定。制作方透露,已收到数千条创意提案,包括太空探险、人工智能伦理等方向。

技术也在升级。4K修复、3D建模、虚拟现实,AI全息投影的智慧老人,可能成为新导师。

故事不再是单纯的“征服自然”,而是加入“碳中和环球行”“AI危机”等当代议题。科普内核不变,但科学有了温度。

03.

《海尔兄弟》的回归,不止是一部动画的翻新。

它背后,是中国企业从“卖产品”到“输出文化”的战略升级。海尔集团把IP运营当成长期主义,不是赚快钱,而是做生态。舞台剧、短视频、数字藏品、跑酷手游,甚至马拉松赛场的“海尔兄弟跑团”,都在传递“智慧探索者”的形象。

续集入选广电总局重点项目,绝非偶然。翻看总局2025年扶持政策,“科普创新”“生态共创”“时代内涵”是关键词,而海尔早已用行动回应了这些要求。

从2022年联合喜马拉雅做《海尔兄弟历险记》有声公益科普,到2023年向希望学校捐赠4万套海洋科普丛书;从2018年与“科普中国”合作探索宇宙奥秘,到如今续集计划融入中国天眼、雪龙2号等当代科技元素,海尔兄弟的“科普基因”从未褪色,只是不断装进新的时代内容。

国家广电总局的背书,更让这个IP有了“国家队”的意义。

从“Made in China”到“Told by China”,海尔兄弟可能是第一个由企业打造、国家背书、全球传播的中国科普IP。

04.

30年前,《海尔兄弟》填补了国产科普动画的空白。30年后,它依然稀缺。

当代孩子需要的,不再是简单的“雷电形成”“火山爆发”,而是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基因编辑的启蒙。

如何用“海尔式”趣味讲解ChatGPT?如何让量子计算变得生动?这是续集的挑战,也是机遇。有网友说:“这是对童年最好的致敬!”但更重要的是,它可能成为两代人共同的“科学课堂”。

80后、90后带着孩子一起看,一边怀旧,一边学习。这种代际传递,正是科普最珍贵的价值。

雷欧又响了,科学要升温“打雷要下雨,雷欧~”当熟悉的旋律再次响起,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部动画的回归,更是一个国家科普精神的延续。

海尔兄弟的30年,是中国企业IP的实验,也是文化自信的注脚。它告诉我们,好的科普,不止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科学温度的共鸣。好的IP,不止是情怀的收割,更是文化长征的接力。

雷欧又响了,科学要升温。

也许不久后,孩子们会唱着新的《雷欧之歌》,像他们的父母一样,从两个只穿裤衩的男孩身上,收获探索世界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