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老年人的“隐秘危机”:别让艾滋病“悄悄敲门”

这不是“年轻人”的专利: 老年人艾滋病感染现状触目惊心 近年来,老年人群艾滋病感染比例持续增加,艾滋病老龄化趋势值得

这不是“年轻人”的专利:

老年人艾滋病感染现状触目惊心

近年来,老年人群艾滋病感染比例持续增加,艾滋病老龄化趋势值得我们关注。

为什么老年人也会感染?

这些“想不到”的传播途径要警惕

艾滋病病毒主要通过三种方式传播,包括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传播等。只要有高危行为(无保护性接触或血液交换),任何年龄段都可能感染!

不少老年人在伴侣去世或离婚后,可能通过相亲、社交活动等结识新伴侣,但部分人因“年纪大了不用避孕”、“都老夫老妻了”等观念,忽视安全套的使用——而安全套不仅是避孕工具,更是阻断艾滋病、梅毒等性传播疾病的关键屏障。

部分男性中老年人可能因孤独、生理需求等原因发生商业性行为,但这类行为中对方感染状态未知,且中老年人往往更少主动要求使用安全套(觉得“不好意思”或“对方不会拒绝”)。

此外,如果一方早年有过高危行为但未检测(比如年轻时外出打工期间发生过无保护性行为),可能在多年后通过夫妻生活将病毒传染给配偶——这类“迟发性感染”在老年夫妻中并不少见。

“我身体好,不会得病”?

老年感染者的三大误区

很多老年人确诊后常说:“我平时不生病,怎么突然就得了这个病?”这背后往往藏着一些误区:

误区1:“艾滋病离我们很远,只有‘坏人’才会得”

→真相:艾滋病和道德无关,任何年龄段、任何职业的人都可能因高危行为感染。它是种传染病,不是“惩罚”,更不是“羞耻”的标签。

误区2:“年纪大了没必要用安全套,反正不生孩子了”

→ 真相:安全套的核心作用是“防病”,而非仅仅避孕!老年人虽生育需求低,但若接触含病毒的体液(如精液、阴道分泌物),病毒仍可能通过微小破损进入血液。

误区3:“感染了也没症状,不用管”

→ 真相:感染艾滋病病毒后会进入平均7-10年的“无症状潜伏期”。但HIV病毒一直在破坏免疫系统,等到出现持续发热、腹泻、体重骤降、机会性感染、癌症等艾滋病期症状时,往往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如何保护自己和家人?

老年人必看的“防艾指南”

(一)全程正确使用安全套

无论何时发生性行为,都必须全程正确使用安全套!

(二)定期检测

艾滋病目前无法根治,但通过规范服用抗病毒药物,感染者可以长期生存!

(三)和子女/伴侣坦诚沟通

很多老年人感染HIV病毒后不敢告诉家人,独自承受压力,反而延误治疗。其实,坦诚沟通是对自己和家人负责。

来源:扬州疾控 编辑:丁丰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