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12日,上海初夏的阳光洒满街头,咖啡馆内咖啡香与爵士乐交织,宁静而温暖。
李明坐在窗边,凝视热气袅袅的美式咖啡,试图从连日出差的疲惫中抽身,梳理工作思绪。
作为外贸公司项目总监,他刚完成一项大项目,十年拼搏的辉煌履历让他成为公司传奇。
手机突兀震动,助理小张急促喊道:“李哥!你看到裁员名单了吗?”语气中透着不安。
李明皱眉,沉声问:“谁被裁了?”小张沉默,低语:“你自己看吧。”让空气瞬间凝重。
打开邮箱,“裁员通知”四字如重锤砸心,他愣住,愤怒与疑惑交织:为何是我?
十年心血付诸东流,同事窃语暗藏内幕,恩师陈总却递来神秘文件袋,藏着未知希望。
李明撕开封口,纸条上的字让他泪流满面......
01
2022年6月12日,李明正坐在上海家附近一家安静的咖啡馆里,窗外的街景在初夏的阳光下显得生机勃勃,店内弥漫着咖啡豆的香气,舒缓的爵士乐低声流淌。
他面前摆着一杯刚点的美式咖啡,热气袅袅升起,李明盯着杯子,试图让自己的思绪沉淀,缓解连日出差带来的疲惫。
他是上海一家外贸公司的项目总监,前天才刚从美国出差回来,完成了一个关键的项目,此刻只想在这熟悉的角落里放松一下,整理一下接下来的工作计划。
正当他拿出笔记本,准备记录一些项目复盘的要点时,手机突然震动起来,屏幕亮起,提示音在安静的咖啡馆里显得有些突兀。
李明微微皱眉,觉得有点不合时宜,但他还是放下笔,拿起手机查看来电信息。
看到是自己的助理小张打来的,李明眼中闪过一丝意外,他曾明确交代过小张,除非公司有紧急事务,否则休息日不要联系他。
他心想,莫非刚结束的项目出了岔子?带着一丝疑惑,他接通了电话,小张急促的声音立刻传来:“李哥!你看到公司的裁员名单了吗?”
“裁员名单?”李明疑惑地反问,他一周前就听说公司要裁员,但当时人事明确表示不会涉及他的项目组,所以他没太放在心上。
小张突然提起裁员名单,李明猜测可能是名单有变,或者团队里有人被裁了,不然小张不会这么急着打电话。
他努力保持冷静,沉声问小张:“你直接说,谁被裁了?”不料电话那头的小张沉默了片刻,低声说:“李哥,你还是自己看吧。”
听到这话,李明心头一紧,一种不祥的预感如阴云般笼罩,他自嘲地笑了笑,心想:“总不会是我自己被裁了吧?”
他摇摇头,觉得自己多虑了,毕竟他刚为公司拿下一个大项目,裁谁也不可能裁他。
他打开手机,想查看公司钉钉群里的裁员名单,却发现邮箱里有个未读邮件提示,红点醒目,他还以为是上个月的绩效奖金提前发了。
点开邮件,标题却像一记重锤——“裁员通知”,简短的几个字冷得刺骨。
李明的心跳猛然加速,他怀疑自己看错了,或者这是同事的恶作剧,但想起小张的沉默,他仔细核对了发件人和内容,确认无疑,这是公司发给他的裁员通知。
一股疑惑涌上心头,李明开始回想自己近期的工作,是否出了差错,或者得罪了哪位领导,但怎么想都找不到理由。
李明性格温和,处事大方得体,在公司里无论对下属还是领导,关系都处理得当,工作上兢兢业业,他带领的项目组在每季度的绩效评比中总是名列前茅。
他立刻给熟识的人事主管发消息询问,但对方只冷冰冰地回复:“这是领导的决定,有疑问你去找领导问。”
李明气得把手机往桌子上一扔,拳头不自觉攥紧,手指因用力而微微发白,疑惑迅速被愤怒取代,他忍不住低声骂了一句。
他合上笔记本,迅速收拾东西,决定立刻开车去公司,他要当面问个清楚,搞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从咖啡馆到公司大约花了四十分钟,路上他努力平复怒火,但内心的火焰却越烧越旺,难以压制。
02
李明是上海一所985高校的博士毕业生,原本计划毕业后回老家江苏发展,但母亲突发重病,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他选择留在上海打拼。
他25岁博士毕业,通过校招进入这家公司,如今已35岁,为了在上海站稳脚跟,他以常人难以企及的毅力夜以继日钻研业务,主动承担高难度项目,甚至自学多门外语应对国际客户。
从基层文员到项目总监,李明的每一步晋升都充满汗水与荣耀,他连续三年被评为“年度最佳员工”,带领团队攻克无数行业难题,为公司创下数亿元营收。
他的励志故事在公司广为流传,年轻员工提起他,无不敬佩他从零开始、凭智慧和努力登上管理层的经历,甚至有人视他为职场标杆,激励自己不断向前。
走进公司大楼,熟悉的同事仍在忙碌,但李明总觉得他们的目光聚焦在自己身上,像无形的刀,让他感到刺痛。
他尽量忽视这些目光,加快脚步走向办公室,但路过茶水间时,意外听到自己的名字,让他不由得放慢脚步。
“听说了吗?A组的总监李明被裁了,真是想不到,他们组的业绩不是一直比我们组强吗?”一个陌生女声压低嗓音,但字字清晰传入李明耳中。
“当然听说了,这么大的事,估计全公司都知道了,毕竟被裁的管理层只有他一个。”一个男声带着几分嘲讽回应,李明的脸色更加阴沉。
他不想再听下去,怕听到更刺耳的评论,正准备离开时,第三个声音加入讨论:“听说他被裁还有内幕,有人说带的那个新人小赵是陈总的儿子,估计是想把李明的位置腾给小赵。”
听到这话,李明脚下一软,差点站不稳,他想起三个月前刚带的新人小赵,工作勤奋,为人低调,他毫无保留地将经验和技巧教给他,还因小赵刚毕业,格外用心指导。
没想到小赵竟是陈总的儿子,李明的无私付出,竟成了让自己被取代的导火索。
他气得有些头晕,呼吸急促,带着满腔怒火,他推开了陈总办公室的门。
陈总正坐在办公桌后翻看文件,看到李明闯入,先是一愣,随即站起身,眼神中带着复杂的情绪,既有惊讶,也有深深的歉意和不舍。
看到陈总的神情,李明胸中的怒火稍稍缓和,但仍压不住心底的失望,当初校招把他带进公司的是陈总,这十年来陈总不仅在工作上悉心指导,还在生活上给予不少关怀,他一直将陈总视为职场导师,甚至是半个父亲般的存在。
若早知小赵是陈总的儿子,李明只会更用心教导,视他如弟弟般栽培,但他怎么也想不到,陈总隐瞒小赵的身份,让他倾囊相授,最终却换来自己被取代的结果,这份背叛感像刀子一样刺痛他的心。
李明深吸一口气,尽量让声音平稳,质问陈总:“小赵是你儿子,你不告诉我,让我教他,是不是就是为了让他顶我的位置?”
陈总闻言,眼中闪过一丝痛色,他放下手中的文件,缓缓走到李明面前,语气低沉却真诚地说:“小明,你怎么会这么想?你是我一手带出来的,我比谁都清楚你的努力和才华。
我让小赵隐瞒身份,只是希望他能靠自己闯出一片天,不想他因为我的关系被特殊对待,也不想给你添麻烦。”
他停顿了一下,眼神里带着几分无奈,继续说:“你被裁员的事,我真的尽力了。我在董事会上反复为你争取,甚至跟几个老伙计吵了一架,但这是集体投票的结果,我一个人改变不了。我知道这对你不公平,我也很难受,真的……对不起。”
陈总的声音微微颤抖,眼中泛起一丝湿润,他拍了拍李明的肩膀,像是在安慰一个受了委屈的孩子。
李明愣住了,愤怒渐渐被复杂的情绪取代,他能感受到陈总的真诚,但心底的委屈和不甘依然如潮水般翻涌。
他咬紧牙关,追问:“既然不是因为小赵,那我为什么被裁?我为公司拼了十年,没功劳也有苦劳吧!”
陈总叹了口气,目光沉重,低声说:“公司最近在调整战略,决定收缩海外业务,把资源集中在国内市场。你负责的国际项目虽然业绩出色,但高层觉得短期内海外回报不确定,他们需要精简团队,优先保留国内项目的负责人。这不是针对你,是董事会的集体决定,我也没能改变。”
听到这理由,李明心中一沉,既愤怒又无奈,他想起之前听同事聊起公司因全球经济波动裁撤海外部门,当时以为只是传言,没想到自己竟成了牺牲品。
他苦笑一声,觉得这公司已背离自己当初加入的初衷,转身准备离开。
这时,陈总突然叫住他:“小明,等等,这个给你,这是我个人给你的,公司补偿人事会跟你交接。”
陈总递来一个厚实文件袋,封口被胶带封严,看不清里面,但鼓鼓囊囊像是装了不少钱。
李明想都没想就推回去,他被裁员是公司决定,不是陈总的错,这些年陈总对他多有照顾,他不想拿这笔钱。
但陈总坚持塞进他背包,目光坚定地说:“拿着吧,小明,我知道你妻子前段时间也失业了,家里压力大。
现在就业环境艰难,找工作不容易,你得给自己留条后路。这不是施舍,是我欠你的。”
陈总的语气里带着一丝哽咽,像是在送别一个亲近的后辈,李明的心微微一颤,犹豫片刻,最终收下文件袋,心想等经济宽裕再还给陈总。
03
回到家,推开门的瞬间,李明闻到厨房里飘来的红烧肉香味,熟悉的味道却没能让他放松。妻子小雅在厨房忙碌,围裙上沾着几点油渍,案板上堆着刚切好的青椒和土豆。餐桌上,一束鲜艳的康乃馨在昏黄的灯光下格外醒目,像在努力点亮这个有些沉重的家。看到李明回来,小雅擦了擦手,脸上绽开笑容,快步迎上来,眼中满是期待。
“这束花是我买的,祝贺你项目圆满完成,辛苦了!”小雅的声音轻快,带着一丝骄傲,仿佛在为李明的成就鼓掌。她甚至踮起脚,轻轻整理了他有些凌乱的衬衫领子,像往常一样温柔。
李明的表情却僵住了,笑容在脸上凝固,像被突如其来的寒风冻住。他还没来得及告诉小雅裁员的事,这个消息像一块巨石压在胸口,让他几乎喘不过气。今天的一切发生得太快,从咖啡馆的震惊到公司里的愤怒,他甚至没时间消化,更别提如何开口对妻子坦白。他低头看着小雅期待的眼神,心底涌起一股酸楚。
小雅察觉到他的异样,笑容渐渐收敛,眉头微微皱起。她小心翼翼地问:“怎么了?出什么事了?”她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安,手指不自觉地攥紧了围裙一角,像在准备迎接什么坏消息。
李明沉默了片刻,喉咙像被什么堵住,嘴唇动了动却发不出声音。他低头盯着地板,试图整理思绪。小雅几个月前刚被裁员,家里的经济重担全压在他一人肩上。上海的房租高得像座山,每个月两万多的开销像刀子一样割在心头,更别提他们还是独生子女,每月要给双方父母寄生活费,江苏老家的母亲身体不好,医药费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他知道,这个家已经经不起更多的打击。
最终,他深吸一口气,低声说:“我被裁员了。”声音低得像在自言自语,却在安静的房间里炸开,像一记重锤砸在两人之间。
小雅愣住了,手里的围裙缓缓滑落,掉在地上,发出一声轻响。她的眼睛瞪大,像是没听清,又像是拒绝相信。她声音颤抖地问:“那我们怎么办?我也没工作,存款撑不了多久。”她的目光在李明脸上游移,带着一丝无助,像在寻找一丝希望能推翻这个残酷的事实。
李明的心狠狠一沉,他突然想起还有房贷,那笔每个月从妻子工资卡自动扣除的支出。因为小雅之前一直在职,他几乎忘了还有这笔账。去年他们咬牙用积蓄在老家买了房,首付掏空了两人多年的存款,当时觉得两人都有稳定工作,月供虽然高,但咬咬牙还能撑过去。可现在,接连的失业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把他们精心搭建的生活砸得粉碎。
他挤出一丝笑容,试图安慰小雅:“别担心,存款还能撑一阵,明天我就找工作。还有陈总给的文件袋,里面应该是钱,能帮我们渡难关。”他拍了拍小雅的肩,声音故作轻松,但心底却没有半点底气。他甚至不敢去想,如果文件袋里的钱不够多,他们该怎么面对接下来的日子。
小雅没说话,只是默默捡起地上的围裙,低头走进厨房继续忙碌。但李明注意到,她的背影多了几分僵硬,切菜的动作也变得机械,像在用忙碌掩盖内心的慌乱。那晚的饭桌上,两人相对无言,红烧肉的香味在空气中飘散,却没人动筷子。康乃馨在桌上静静绽放,像在嘲笑他们的无力。
第二天早上,李明习惯性地七点醒来,伸手去摸手机,想查看工作邮件,却猛然想起自己已经失业。空虚感像潮水般涌来,淹没了他所有的力气。他躺在床上,盯着天花板上的裂纹,脑子里一片空白。窗外传来上海早晨的喧嚣,地铁的鸣笛声、楼下早餐摊的叫卖声,提醒着他生活还在继续,可他却像被世界抛弃,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想到经济压力,李明强迫自己爬起来,打开电脑,开始在招聘平台投简历。他熟练地筛选职位,重点投递外贸和项目管理的岗位,觉得自己十年经验和985博士的背景,怎么也能很快找到下家。他甚至挑了几个薪资稍低但发展空间大的公司,心想只要能先稳住局面,别的都可以慢慢来。每投出一份简历,他都觉得自己离希望近了一步。
但两天过去,简历如石沉大海,没有一家公司回复。第三天,他终于接到一个电话,是个小型外贸公司的HR,语气礼貌却冷淡:“李先生,您的简历我们看过了,资历确实不错,但我们更倾向于年轻一点的候选人,成本更可控。”挂断电话,李明愣在原地,心底升起一股屈辱感。年轻一点?成本可控?他才35岁,职业生涯正该是巅峰,怎么就成了“成本高”的代名词?
他不甘心,换了个平台继续投简历,甚至主动降低了薪资预期,投了一些基层管理岗位。他告诉自己,只要能先有个落脚点,面子什么的都不重要。可结果依旧令人绝望,偶尔有面试机会,对方要么嫌他“资历过高,不适合初级岗位”,要么质疑他“稳定性不足,可能会跳槽”。李明气得几乎砸了键盘,他不明白,自己兢兢业业十年,怎么就成了没人要的“过剩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