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哈马斯和以色列达成停火协议!

当地时间 10 月 9 日凌晨三点,开罗的外交斡旋中心还亮着灯。埃及外交官阿卜杜勒揉了揉发红的眼睛,和卡塔尔、美国的同行

当地时间 10 月 9 日凌晨三点,开罗的外交斡旋中心还亮着灯。埃及外交官阿卜杜勒揉了揉发红的眼睛,和卡塔尔、美国的同行对视一眼,同时按下了消息发送键 —— 一条让中东暂时屏住呼吸的新闻,就这样跳出屏幕:哈马斯和以色列,终于在打了近两年后,谈成了加沙停火的第一阶段协议。

一、协议里的 “生死交换”:72 小时要做的事

这次的协议没那么多虚话,核心就围绕 “人” 展开。最牵动人心的,是那 20 个以色列人质的回家路。他们是 2023 年 10 月 7 日那场混乱里被哈马斯扣下的 48 人中,熬到现在的幸存者 —— 想想看,在暗无天日的地下室里待近两年,能活着等到释放,已经是万幸。

作为交换,以色列要放掉近 2000 名巴勒斯坦囚犯,这里面甚至有 250 个被判了终身监禁的人。有人觉得 “20 换 2000” 太不对等,但在中东的冲突逻辑里,这种交换从来不是简单的数字比。

军事上的安排也透着 “各让一步” 的妥协:以军会撤到双方商定的界线,但不会完全离开 —— 目前还控制着加沙 53% 的领土;哈马斯不用马上缴械,这个最敏感的问题,双方都同意 “先放一放,后面再谈”。

还有加沙人最急需的人道援助。协议说,停火前 5 天,每天会有 400 辆卡车拉着水、食物和药品进加沙,之后再慢慢增加。要知道,现在加沙有近 200 万人靠援助活着,这些卡车就是他们的 “救命车”。

不过这份协议还没完全落地,得等以色列内阁 9 号晚上投票批准。如果顺利,那 20 个以色列人质最早 11 号就能见到家人。有意思的是,最先把消息捅出来的不是中东国家,而是美国前总统特朗普 —— 他在社交平台上比埃及外交部还早 20 分钟发文,说 “是我促成的停火”,后来他团队私下承认,这么做就是为了 2024 大选抢点外交话语权,倒也直白得有点好笑。

二、为什么现在愿意停火?双方都扛不住了

没人愿意轻易停火,除非真的 “打不动了”。这场从 2023 年 10 月开始的冲突,到现在已经造成了太多人命:巴勒斯坦这边超 6.7 万人没了,以色列也有 1200 人丧生 —— 数字背后,是无数破碎的家庭。

哈马斯的妥协藏着难言之隐:加沙的军事据点被炸得差不多了,火箭弹储备只剩战前的 15%,更要命的是,加沙城的水电全断了,老百姓喝口水都得靠援助。这种情况下,继续硬扛,先撑不住的是自己人。所以他们同意把行政权交给 “民族共识机构”,但 “保留武装” 这一条绝不让步 —— 这是他们和以色列谈判的最后筹码。

以色列那边,内塔尼亚胡的日子也不好过。人质家属天天在总理府外抗议,举着亲人的照片喊 “放他们回家”;国际上,欧盟、联合国多次批评以色列的 “过度反击”,连美国都悄悄压他 “别太激进”。这次要放 2000 个囚犯,尤其是 250 个重刑犯,国内强硬派骂声一片,但 “救人质” 已经成了以色列民众最关心的事,内塔尼亚胡再固执,也不能逆着民意来。

当然,外部的推力也少不了。特朗普直接用 “再不停火,后果会像地狱一样” 施压哈马斯;埃及和卡塔尔则当了半年的 “传声筒”,光是线下谈判就搞了 17 轮,终于把双方拉到了同一张桌子前。

三、这份和平有多脆?三个问题没解决

但别以为停火了就万事大吉。很多中东问题专家看完协议都摇头,说这东西 “像纸糊的,一戳就破”。几个没解决的矛盾,就像埋在和平路上的地雷。

第一个是 “武装问题” 的死结。以色列咬死了要 “解除哈马斯武装”,觉得不缴械,以后还会有冲突;哈马斯却反过来要求 “以军先全撤出加沙,再谈武装问题”。去年 3 月那次停火就是教训 —— 当时双方也谈了 72 小时停火,就因为这事谈不拢,停火只维持了 48 小时,炮火又烧起来,那次又死了 1350 人,其中 490 个是没来得及躲的孩子。

第二个是加沙的 “治理权真空”。美国提了个 “20 点计划”,想让自己主导一个 “和平委员会” 来管加沙,结果巴勒斯坦人集体反对 —— 毕竟,谁愿意自己的地盘被外人管?现在协议里只说 “先移交行政权”,但以后到底谁来管、怎么管,还是一笔糊涂账。

最关键的是 “信任没了”。2025 年 1 月那次停火,以色列本来答应释放 500 个囚犯,结果拖了 3 天还没动静,哈马斯直接翻脸,停火当场破裂。所以这次哈马斯特别要求 “让联合国或者埃及做担保”,怕以色列又 “说话不算数”。连最基本的信任都要靠外人担保,你说这份和平能稳吗?

四、停火不是终点,只是 “喘口气”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日内瓦的记者会上,手指敲着桌子说:“我见过太多次停火,但如果只停在‘不打了’,却不解决巴勒斯坦人的自决权 —— 他们连自己的国家都没有,谈何和平?这种停火,只是给战争按下暂停键。”

巴勒斯坦分析人士巴沙拉特说得更直接:“这不是和平协议,只是双方都累了,想喘口气。” 想想也是,当 11 号那 20 个以色列人质抱着家人哭的时候,加沙北部的难民营里,还有孩子在废墟里捡爸妈留下的玩具;当援助卡车开进加沙时,还有老人在问 “这水能不能喝,会不会有毒”。

加沙的天空暂时没了炮火,但要让和平真正扎根,还得回答几个问题:以军什么时候能全撤走?巴勒斯坦人什么时候能有自己的国家?那些失去家园的人,能回到自己的房子吗?这些问题不解决,加沙的黎明,可能还是会被炮火惊醒。

毕竟,真正的和平,不是 “暂时不打了”,而是 “再也不用打了”。

你若喜欢,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