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读《黄帝阴符经》
杨玉鼎(邯郸)
“阴符”即暗合,意为该篇文章所阐述的理论与自然之道暗合。本文托名黄帝,传说为黄帝所撰写,至于真实成文时间,则众说不一,商代,周朝,战国,也有人认为是唐朝,比较集中的看法是在北魏。写这篇文章的人,大约是一个修练者,其黄老哲学方面的造诣颇深。此文章虽只有四百五十一个字,但言简约而意深奥,是一篇我国古代很有影响的哲学文献,修炼者、道教、养生者、谋略策划者、兵家等,各依自家的需要解读它,我则从现代哲学的角度来理解它。
上篇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故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於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变定基。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练,谓之圣人。
逐段解读: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故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於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
认识和领悟天地万物的规律,遵循这些规律而为,一切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天地万物中的每一个事物,都具备五行,或称为五气,即木、火、土、金、水。这些指的不是组成事物的物质类别,而是代表关乎事物正常运行的五个方面的条件、功能,或称作用等。木,代表生发,物质和能量的有序聚集、储存、增量;金,代表凋谢,物质和能量的离散、消耗、减量;火,代表热、溶解、运动、上升、膨胀;水,代表寒、凝结、静止、下沉、下降、收缩;而土则起着基础、承载、连络、控制等作用。五个方面相互关联,其功能发挥相生相克,即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形成相对的动态平衡,也就是事物正常的运行状态。相反,五个方面功能中即使一个功能失常,或过强,或过弱,或产生其它问题,也会使动态平衡遭到破坏並连累其它方面而影响事物的正常运行状态,对人和社会来说就是灾难,因此,失常的五行就成了五贼。懂得了这个道理,维护五行的平衡,避免五贼形成,就能使人保持健康,社会保持昌盛。心里有了对五贼的认识和警惕性,可如何避免五贼形成?那就是要克服我们自己的偏执和自以为是,顺应天道,遵循自然规律,遵循相关事物本身客观存在着的运行规律。
“易”的推演,左手“象”,右手“数”,象数之运也;象数相合,以体会事物的运动状态和发展变化规律。掌握了天地万物发展变化的“象”和“数”,就如同整个宇宙都掌握在自己手里、天地万物的发展变化都发生在自己身上一样。
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的本性是自然之性;但人的社会属性,又使人心很容易受各种社会观念影响。人心是人体接收和处理各种信息的机构,它会随机地接收各种思想,可能是正确思想,也可能是错误思想。为此,要立天道为标准来制定人道,使人道顺应天道,人心顺应天机,目的是天人合一,为善,为顺,为吉。
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变定基。
这里的“杀机”是指灾难性事件。天灾如天象异常、大旱大涝、高温酷寒、暴风雨雪、雷击陨落,等等;地灾如地震海啸、山崩地裂、火山暴发、形成堰塞湖、泥石流等等;人灾,也叫人祸,如人为的林火、草原着火、建筑物着火,空气、水体、土壤的污染,过度的猎取致一些物种灭绝,过度放牧或开垦引起土地的沙漠化、荒漠化等等,而危害社会和发动战争则是最大的人祸。各种灾害对人、对社会当然是负面的东西,但它们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是天地万物运动规律的组成部分,所以我们要正视它们,适应它们,釆取相应措施预防它们,避免受伤害,或把伤害降到最小。预防灾害、减少灾害损失的安排和措施应是保证各种社会事业顺利进行的基础。同理,修练者在修练过程中也可能遇到各种灾害,所以也必须有防灾、避灾、减灾的思想准备和措施安排,以作为其修炼中顺利“万变”的基础。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动时必溃。
人性有巧有拙,巧者静藏于内,拙者动显于外。人有九窍,九窍可动也可静。九窍之动易招外邪,其中耳、目、口三者的动尤显重要。三窍妄动犹如木头中生火,祸发必烧尽木头;又如国内生奸,情势有变其必致国家溃亡。
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若一个人能拫据以上所述各项的利弊要旨修练自己,那就可以称作圣人了。
中篇
天生杀机,道之理也。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人知其神而神,不知不神之所以神也。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君子得之故躬,小人得之轻命。
逐段解读:
天生杀机,道之理也。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
这里的“杀机”和“盗”都是“利用”的意思,即取其它物种的物质之全部或部分为自已所用,是自然规律的一部分。例如,植物吸取自然界的二氧化碳、水、含各种微量元素的矿物质和太阳光这些离散态物质,在其叶绿素中进行光合作用,以生成植物生长所需要的醣类、蛋白质、脂肪、各种维生素、各种生物酶等;食草动物的生长需要这些营养,就取植物的根茎叶果而食之;食肉动物则需取食草动物的血肉而食之;人类不仅取动植物资源为自己所用,而且取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来解决自己的衣食住行及各种社会活动的需要;而水和空气则是植物、动物、人类都离不开的自然资源。人有主观能动性,不仅可以进行动植物养植,而且可以植树种草,改善自然环境,保护和繁育濒于灭绝的动植物,等等。而人和动物的排卸物及尸体都会被自然分解为离散态物质最终进入土壤和空气中又成为植物和其他生物可以利用的资源。
三盗既宜,三才既安。
包括人类在内的天地万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利用、互为条件、又相互制约、适者生存,形成了天地间纷繁的物质运动体系;天地万物之间也正是遵循了相互依存、相互利用、互为条件、相互制约、适者生存的原则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生态平衡,这是规律。但人类的许多过分行为违背规律,使这种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反过来也给人类造成了本不该有的灾难。所以,人类应规范自己的行为,修复和保护生态平衡,让人类对资源的利用与天地万物对资源的利用形成良性的互动。“三盗既宜”,天地、万物和人各守其位,始终保持相对的动态平衡,才能使三者都安然,都可持续地向前发展。
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
按时节调理饮食,保身体健康;把握时机、循规律而为,各种事业才能安然。
人知其神而神,不知不神之所以神也。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
人们总以为神衹神圣,却不知无形无声平常无奇的事物规律才是神圣。如日月运行自有定数,万事万物的大小变化也自有规律可循。懂得了事物孕育生成、发展变化规律,遵循规律而为,如神明一样的智慧就产生了,伟大的功业也就能造就了。
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君子得之故躬,小人得之轻命。
为成就事业而利用关键资源,都要讲究一个时机,都有个窗口期。这个“时机”,或称“窗口期”,叫“盗机”;一般人看不见,也闹不懂。(其实,盗机也不难理解,简单点的,如麦子熟了要及时收割,水果熟了要及时采摘,过早、过晚都会产生损失。)高尚的人珍惜“盗机”,利用它做有益于天下的事业;自私的人利用它谋取私利,总自以为得计,但往往损人反害己,没有好下场,甚至枉丢性命。
下篇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返昼夜,用师万倍。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于目。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至乐性余,至静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炁。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人以奇期圣,我以不奇期圣。故曰:沉水入火,自取灭亡。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是故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阴阳相胜之朮,昭昭乎进乎象矣。
逐段解读: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返昼夜,用师万倍。
瞎子耳聪,听力好;聋子眼明,更善于观察。一个人若能弃绝利益的牵挂,排除各种干扰,集中精力于一个目标,其功力就相当常人功力的十倍。若其昼夜不停地只专心琢磨一个问题,则其功力就相当常人的万倍。
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于目。
心可因物而动,也可因物而静,其关键在于目。人的思想首先来源于眼睛看到的客观事物所形成的感性认识,感性认识的积累和升华方能成为人的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才是决定人合理行为的根据。
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
天地按自己的规律运行,无意施恩与谁,但它的运行推动了万物孕育生长,则是对万物最大的恩泽。风雨雷电,也只不过是自然的物质运动,但它因此为万物提供了生命要素,就使万物,如成语“雨后春筍”所描写的,莫不蠢蠢欲动。
至乐性余,至静性廉。
最快乐的人是胸怀宽阔有包容心的人,因为他志向高远,不会因小事烦心;能使自己心境最安静的人是无私的人,因为他不会因为财产私利心里纠结不已。
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炁。
无序的离散态和有序的聚集态是物质运动的两种基本形态。有序聚集态有形的天地万物都是由包括能量在内的无序离散态物质转化而来,然而其中有一些亊物有其个性,其内部一边聚集(生发,储存),一边离散(凋谢,消耗),叫“新陈代谢”,呈相对的动态平衡状态。当这种动态平衡解体之时,就是该事物消亡、重新转化为无序离散态物质之时。“新陈代谢”是“生命”的表达、体现和象征。我们把具有“新陈代谢”特征的事物称为“生命体”。
天地万物中的每一个生命体,包括人和社会,都是矛盾的集合体,同时也是“利益”的共同体。它们由许多相互关联的功能组织、功能机构或功能群体组成,如人体的肝、心、脾、肺、肾,用木、火、土、金、水代表它们,叫五行,也叫五气;它们各负其责,分工合作,一起来保证“新陈代谢”的正常运行。这些功能组织、功能机构或功能群体,如果不是相互关联地放在一起,因它们每一个都有表达存在和加强自我的欲求而天然“至私”,表现为极力扩大自己利益和作用的倾向,致相互间形成矛盾,若不受限制,就会恶性竞争相互伤害,使“新陈代谢”不能正常运行,其结果既伤害了整体,反过来也伤害了它自己。但又必须“用”它们,少了哪一个也不行,于是“生命体”在进化过程中就进化出了使它们相互关联的一种机制来避免这种恶性竞争。这种机制叫“和谐”,它使所有的功能机构、功能组织或功能群体之间相互关联,相生相克,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如中医学里说的,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又生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又克木,形成一种相对的动态平衡,一种体内的生态平衡,一种体内的良性互动的秩序;其最佳的状态谓之“中”,其状态不佳谓之病,若“和谐”解体了则谓之亡。对一个生命体来说,除了上述其体内的“和谐”之外,当然还有这个生命体与其所处环境中“万事万物”之间的“和谐”。
“和谐”这种机制是一种自然选择的结果,没有“和谐”就没有事物的“生命”;只有有了“和谐”才能保证在无序离散态物质有序聚集为事物机体组织和机体部分组织重新离散为无序离散态物质之间保持正常的相对的动态平衡,即保持“生命体”正常的“新陈代谢”,保持“生命”的正常状态,使“生命体”整体平安、正常发展,各方面都受益。这样,是不是也就实现了“至公”?《中庸》第一章有言:“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然而“禽之制在炁”。虽然“和谐”,即生态平衡,在“生命体”进化过程中已形成,但在其生命过程中总会有内在的或外在的许多因素使其失衡,因此就需要“炁”来管控和应对。那么“炁”又是什么呢?下边,咱们就以人为例来说明“炁”吧!
炁又称元气,它是人体之内一种独立于人感知之外的信息能量流。它来自于父母遗传给后代的、和胚胎一起由受精卵转化生成、推动胚胎发育並随胚胎发育而完善的、隐于人的肾脏内的、以人的生命规律(基因)为基准的、与人体每一个细胞里都储备的基因信息相呼应以推动这个人按照其生命规律(基因)正常发育成长和正常运行的、能量有限的独立信息能量源,一个基因信息的贯彻实施和监控中心。为什么说这个信息能量源是“独立”的?因为它是先天的,与后天由饮食转化来的能量的输送渠道不相通。“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类比一下,现代工业自动化设备中,其动力(强电)系统和程序控制、检测和反馈、误差自动补偿(弱电)系统也是相互独立的。为什么说其能量又是有限的?因为它是父母给的,对于一个人来说就那么多,省着点用寿命才长。自古至今都有个说法,那些欲望过盛、心朮不正和为私利害人者都会折其寿,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心态不好,影响元气的传输和作用的正常发挥,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心思太重,使内脏关系失衡,就不得不持续地消耗元气来加以平衡。
这个信息能量源,也可以说是一个人体的信息处理中心。信息能量流(炁)是双向流动的,一方面将人体各组织器官的实际状态信息传向这个中心,另一方面该中心会将收到的信息与人体生命规律(基因)的基准状态作比较,若有偏差就会发出修正的信息能量,相关组织细胞会根据自存基因软件核对信息并作出响应,从而促使相应组织器官回复或修复至正确状态,因此,元气(炁)不仅是推动人体正常发育成长和正常运行的能量,也是人体自我修复的能量,人体自愈的能量,人体康复的能量。
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
生和死,恩和害,都是对立统一关系。生是死的根源,死是生的基础。恩者,利也。恩因害生,害因恩而生,恩会转化为害,害也会转化为恩。
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人以奇期圣,我以不奇期圣。故曰:沉水入火,自取灭亡。
愚昧的人懂得了一些天地变化的道理就自以为有智慧,就自以为高明;我认为能洞悉现实社会发展变化的规律才是真正的智慧,才是真正的高明。一些人有了些欺诈别人的本领就自以为聪明;我认为对人应以诚相待、把诚信作为本份才是真正的聪明。一些人的灵魂为物欲所困,喜欢感官刺激,以能追寻到一些奇人怪事、稀奇的物品为快乐,为人生目的;我则认为平淡无奇、无牵无挂、自在地生活才是幸福,才是真正的快乐。以上的对比说明:一个人若已落入水火之中还自以为得计,那就要自取灭亡。
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
自然之道是抽象的东西,无形无声,但它是天地万物生发成长的根源。天地万物的运行规律,蕴含(浸)在自然之道之中,所以它所表达的也是阴阳相互作用的道理。阴和阳两个方面相反相成,相互转化,自然而然就形成了天地万物的运动变化。
是故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阴阳相胜之朮,昭昭乎进乎象矣。
圣人知道自然之道不可违,所以就制定了各种规则以尽可能地顺应自然之道。然而,即便是律历也无法和至静的自然之道完全契合。于是,就产生了一种“奇器”,叫作“易”。它是一种帮助人思维的工具,它以八种卦象为基础,结合六十甲子,能产生各种各样象征性的东西,演绎成事物发展变化中的各种运动状态。这样,阴阳相反相成、相互转化的各种情况,就都能通过“易”的各种象和数的组合,清清楚楚地表达出来。
读者若有兴趣,点击标题处左下边的作者头像进入“关注”,即可看到我的其它作品。
(全文字符共6319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