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抽出宝贵的时间来阅读这篇文章。
在此,友情地向您作出提醒: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问诊。
盛夏快要到来,高温与湿度攀升让高血压管理难度倍增,医生紧急提醒:患者若忽视细节,可能引发血压剧烈波动甚至心脑血管危机。
为平安度夏,务必警惕以下三大关键风险!
 一、夏季高血压患者需注意三件事
一、夏季高血压患者需注意三件事夏季会出现明显温度和湿度变化,这些环境变化可能会影响我们的血压状态,尤其是已经发生病理血压的人群,稍不注意就有可能导致血压控制不稳定。所以在夏天这类人群一定要注意三件事。
第一件事:警惕过度运动或长时间高温暴露
夏天运动和高温环境都会对血压造成威胁,在这种环境下,人体的皮肤和血管会出现扩张现象,来帮助我们出汗散热,在这一生理机制下,可能导致机体血容量出现减少,同时带动外周血管阻力下降。
这种变化对于健康人群来说可能影响不大,因为健康人群可以代偿性维持血压稳定。
但是已经患有病理血压的人群,可能会出现血管调节功能受损现象,这种现象就容易导致血压骤降或者血压升高,如果高血压患者出汗过多,同时没有及时补充水分,就有可能引发低血压性休克现象。

已经患有病理血压的人群,如果过度运动可能会使我们的心率速度过快,这时候心肌耗氧量也会出现增加现象,如果再叠加高温环境,就有可能导致血管快速扩张,这种情况会引发心肌供血不足。
而且运动后,如果大量出汗,且没有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就特别容易出现低钾血症现象,这一现象会诱发心律失常,增加高血压并发症发生风险。

美国心脏协会对于患有病理性血压的人群进行了运动指导,建议这类人群运动时心率应该控制在“170-年龄”次/分钟以内,如果超过这个范围就有可能增加急性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
对于患有病理血压的人群,适当运动是有积极效果的,但是我们一定要科学运动,同时要进行一定防护措施。我们建议,夏季运动可选择清晨或傍晚这两个时段,务必规避高温时段。

我们最好选择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当然运动选择要根据个人情况来选择,在运动时从低温环境进入高温环境前需要在过渡区停留10到15分钟,过渡区能够帮助血管逐步适应,有利于避免急性并发症发生。
运动前半小时,我们可适量补充水分,但需注意不可大量摄入,以免引发胃部不适。运动期间,每15分钟可适量补充含电解质的饮料,运动之后,则需循序渐进地补充水分与电解质。进行户外运动时,务必采取防晒措施。

第二件事:避免暴饮暴食
在夏季饮食不节制就有可能导致急性血压波动现象,我们在一次性大量进食后,胃肠道血液流动需求量增加,这时我们的心脏输出量也会出现增加现象,同时带动外周血管阻力升高,可能会引发血压急速升高。

我们建议患有病理血压的人群进行分餐制管理,就是将每天热量平均分配五到六餐,严格控制每餐热量,能够有效帮助我们控制一天当中的各种热量摄入。我们在摄入食物时一定要注意细嚼慢咽,适当延长进餐时间。
我们还要选择适合自己摄入的食物,一定要避免腌制食品或加工肉类摄入过多,控制每日食用盐摄入量,最好不要超过5克,在日常饮食当中要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第三件事:避免自行停药或改量
在夏天血压波动是非常正常的,因为血压波动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误判病情的现象,这时候患者认为血压控制住了,可以自行停止服用药物或者减少药物剂量,其实这种做法是非常危险的。
本身夏季血管扩张就会导致血压暂时性的下降,如果是我们自行停止用药,就有可能引发血管出现反弹性升高,部分患者甚至出现停药综合征,这种症状会导致患者出现心率头晕,头痛等症状,如果出现血管反弹特别容易引发心脑血管急性事件。

如果我们需要调整药物使用剂量,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同时一定要连续监测三日以上血压才能考虑是否更改药物使用剂量,如果连续三日以上血压均保持在正常范围内,且没有出现头晕,乏力等低血压症状,才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考虑调整药物剂量。
调整药物剂量前,我们还需要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这项监测能够帮助我们确定昼夜血压节律变化规律,能够帮助我们判断血压是否是隐匿性高血压。

患者自身亦需定期自行监测血压变化。我们建议每日早晚各测量一次血压,同时记录测量时间、活动状态以及血压数值。这些数据能够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病情控制情况,也能为调整药物或更改药物提供相关性依据。
我们在监测血压时,如果发现血压波动超过我们设定的血压控制目标值,应该适当缩短监测间隔时间,并携带相关记录及时就诊,以免出现急性并发症。我们每个月要复查一次,不仅能够帮助我们评估血压控制效果,能有效评估药物疗效以及相关副作用。

夏季高血压管理需以“运动适度、饮食节制、用药规范”为核心,通过科学管理,高血压患者完全可实现安全度夏,享受健康生活。如果高血压患者在夏季没有合理控制血压,容易导致并发症发生,下面我们详细了解下这些并发症。
 二、高血压患者夏季需警惕这些急性并发症
二、高血压患者夏季需警惕这些急性并发症夏季高温环境会对高血压患者的生理调节能力构成一定挑战,特别容易引发血压波动,或是靶向器官损伤,在这种情况下容易引发一些并发症,脑出血就是其中之一。
夏季高温会致使皮肤血管扩张,血液重新分布于体表,进而让大脑血流量相对减少。
大量出汗会致使血容量下降,血液粘稠度增加,进而产生形成微血栓的风险。
高血压患者由于血管弹性降低,且存在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在血压波动时更易出现血管破裂现象。

该急性并发症出现的典型症状,主要以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或是意识障碍为主,患者能够明显感觉到“三偏征”,偏身感觉障碍、偏瘫、偏盲,严重者出现呼吸骤停。
高血压性脑出血多发生于基底节区,在全部病例中占比达60% - 70%。
出现这一并发症,应该立即拨打急救电话,保持患者平卧,头部偏向一侧以防止误吸。
患者不可随意搬动,头部严禁摇晃,亦不可自行用药。监测生命体征,一旦发现呼吸暂停,应即刻施行心肺复苏。

高血压性脑病也是夏季高血压患者容易发生的急性并发症,因为夏天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加上昼长夜短部分患者会出现睡眠障碍,这种因素都容易导致血压在短时间内出现急剧升高现象。血压便会突破脑血管自动调节的阈值,从而引发脑水肿与颅内压增高。

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丧失后,脑血流量灌注过度,从而致使血管源性脑水肿出现。
患者常常会出现剧烈头痛、意识障碍以及癫痫发作等症状。
眼底检查可见视网膜动脉痉挛,出血或渗出,脑脊液压力常>200mmH₂O,出现这种情况,应立即就医。

患有病理血压的患者在夏天还容易出现急性左心衰竭这一并发症,因为高温因素导致机体外周血管出现扩张现象,这种现象会影响回心血流量减少,同时还会影响交感神经兴奋,那么我们的心率会出现加快现象,心肌耗氧量也会出现增加。
这些情况就容易导致心脏压力增加,加之部分患者有左心室肥厚或是冠状动脉储备下降,在血压波动的情况下就容易出现急性左心衰竭。

其主要症状为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以及咳粉红色泡沫痰。体检可见双肺底湿啰音、心率增快(>110次/分)及第三心音奔马律,心电图常显示ST-T段压低或T波倒置。出现这一并发症应该及时进行半卧位或坐位,双腿下垂以减少回心血量,同时给予高流量吸氧。

主动脉夹层这一并发症也容易在夏季出现,夏季血压波动剧烈时,主动脉壁中层弹性纤维断裂,血液进入血管壁中层形成假腔。高血压患者由于存在动脉粥样硬化、马凡综合征等基础病变,其发生夹层的风险会增加5 - 8倍。
夹层撕裂常起始于升主动脉根部,向远端扩展可累及冠状动脉,肾动脉及肠系膜动脉。

该并发症会出现突发“撕裂样”胸痛,疼痛可放射至背部、腹部或下肢,常伴有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双侧脉搏不对称及新发心脏杂音。
CT血管造影(CTA)中可观察到主动脉真腔受压、假腔形成以及内膜片撕裂的征象。这种情况应该及时就医,并且24小时内进行急诊手术治疗,如人工血管置换术或腔内修复术。
夏季高血压并发症的防治,患者需与医生建立紧密沟通机制,定期复诊并调整管理方案,通过科学管理实现血压平稳控制,降低心脑血管事件风险,保障夏季生命安全。

高血压患者需以科学为后盾,从用药、饮食到环境管理步步为营,严防血压波动,牢记医生提醒,不因一时疏忽酿大祸,健康无小事。
文献参考:[1] 《血压升高的“元凶”竟是它!做好这些能降压》.武汉协和医院.2023-10-27
[2] 《高血压的“罪魁祸首”不是盐,而是它!再不忌口就晚了...》.北京卫视我是大医生官微.2023-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