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绍兴年间,临安府(今杭州)城外十里处的湖墅镇,有一个叫做新桥市的商贸聚集区。这里是京杭大运河的重要枢纽,每日往来商船络绎不绝,形成了"商贾云集,货殖如山"的繁华景象。据《梦粱录》记载,当时的新桥市"店铺林立,酒旗招展",是临安城外围最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之一。
在这个热闹的市集上,有一家远近闻名的丝绵铺。铺主吴防御,这个称号并非正式官职,而是民间对曾担任过团练防御使(相当于现代军分区司令)致仕官员的尊称。吴防御与妻子潘氏苦心经营多年,将一家小小的丝绵铺发展成新桥市首屈一指的富户。铺面坐落在市集最繁华的地段,三开间的门面终日客来客往,后院的仓库里堆满了从湖州、苏州采购来的上等丝绵。
吴家独子吴山,时年二十四岁,自幼在商贾环境中长大。他面容清秀,举止文雅,却又不失商人的精明。每日清晨,他都要从城中宅邸赶到新桥市的铺中,监督伙计们开门营业。这个年轻人身上,承载着吴家两代人的期望——既要守住家业,更要光耀门楣。
二、河畔初遇的陷阱绍兴十九年(1149年)春日的某个晌午,吴山因家中事务耽搁,比平日稍晚来到铺中。刚踏进店铺,他就发现后门外的河岸边停靠着两艘剥船(一种用于短途货运的小船),几个工人正忙着将箱笼、家具搬进隔壁空置已久的仓房。更引人注目的是,船上下来的三个妇人:一个身材微胖的中年妇人,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妪,还有一个年约二十、容貌姣好的少妇。
"小妇人姓韩,排行第五,官人唤我金奴便是。"当吴山上前询问时,那个年轻妇人盈盈一礼,眼波流转间自有一番风情。她身着素色罗裙,发间只簪一朵绢花,看似朴素,却掩不住动人的姿色。
吴山平日被父母管教甚严,何曾见过这般主动大胆的女子?他只觉得心头一热,竟鬼使神差地答应将仓房租给她们居住。殊不知,这看似偶然的相遇,实则是一个精心设计的圈套。
原来,这韩五娘本是临安城中的暗娼,因在城里惹出事端,才搬到新桥市重操旧业。宋代对娼妓业管理严格,登记在册的官妓必须住在指定区域,而像韩五娘这样的"私窠子"(暗娼)则往往流窜于城乡结合部,专挑商人聚集的地方下手。
三、情欲漩涡与金钱交易接下来的日子,吴山成了韩五娘仓房的常客。每当铺中无事,他总会找借口来到后院,与金奴调笑取乐。起初,他还保持着商人的谨慎,但很快就在金奴的温柔攻势下丧失了警惕。
"官人若是真心待我,何不借我五两银子应急?我们母女初来乍到,连置办家什的钱都没有了。"一日云雨过后,金奴偎在吴山怀中,柔声细语地提出要求。
五两银子在当时可不是小数目。据《宋史·食货志》记载,绍兴年间一个七品官员的月俸不过十五贯(约合十五两银子),普通工匠的日薪更是只有百文左右。但被情欲冲昏头脑的吴山,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这正中金奴下怀。在宋代,这种以借贷为名的钱财往来,往往是暗娼控制客人的手段之一。一旦客人上钩,她们就会以各种理由不断索要钱财,直到将对方榨干为止。
吴山的异常很快引起了铺中主管的注意。这位在吴家服务了二十多年的老掌柜,曾委婉地提醒少东家:"近来市面上颇不太平,有些外来人专做'扎火圈'(宋代诈骗术语)的勾当,少东家还需谨慎些。"但此时的吴山根本听不进任何劝告。
四、病魔缠身与梦境警示一个月后,吴山终于为自己的放纵付出了代价。这日从金奴处回来,他突然感到浑身乏力,继而发起高烧。更可怕的是,如厕时竟排出血尿,显然是感染了恶疾。
在宋代医学条件下,这种性病极为凶险。吴家急忙请来临安城中最有名的大夫,诊脉后,老大夫连连摇头:"公子这是邪毒入体,加之元气亏损,恐怕......"话未说完,但意思已经再明白不过。
病榻上的吴山开始被噩梦纠缠。在梦中,总有一个胖大和尚前来索命:"贫僧是桑菜园水月寺住持,因为犯了色戒,死在彼处,久滞幽冥......今日特来要你做个阴魂之伴!"
这些梦境看似荒诞,实则反映了宋代社会的宗教观念。在南宋时期,佛教的因果报应思想深入人心,人们普遍相信纵欲过度会遭到神灵惩罚。吴山的梦境,正是这种集体意识的体现。
五、家庭危机与商业困境吴山的病倒,让吴家陷入了双重危机。一方面要救治独子的性命,另一方面还要维持丝绵铺的正常运转。更棘手的是,新桥市的其他商户已经开始传言吴家少爷染上了"脏病",这对以信誉立足的商家来说,无疑是沉重打击。
吴防御这位曾经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老将,此刻却显得无比苍老。他不仅要面对儿子的病情,还要应付闻风而来的债主——原来吴山为了讨好金奴,竟私下从铺中支取了大量银钱。
"逆子!你可知这些钱财,是你祖父一辈子的心血!"病榻前,吴防御老泪纵横。在宋代商人家庭中,这种因子弟不肖导致家业败落的案例比比皆是。据《宋人轶事汇编》记载,临安府每年都有数十起类似的家庭纠纷。
六、宗教仪式与心灵救赎绝望之下,吴防御决定采取当时普遍认可的解厄方式——举办法事。他不仅请来高僧在家中诵经,还亲自到金奴住处设坛超度。
在新桥市这样的商业社会中,商人的声誉就是生命。通过公开举办法事,吴防御向外界传递了两个信息:一是吴家仍是虔诚信佛的正经商人,二是吴山已经与那段不光彩的往事划清界限。
法事过后,吴山的病情果然逐渐好转。这在现代医学看来或许是巧合,但在当时的人们眼中,却是因果报应的明证。病愈后的吴山仿佛换了个人,他主动向父母坦白了一切,并发誓要重新做人。
七、劫后余生的商业智慧半年后,完全康复的吴山重新站在丝绵铺的柜台前。经历生死考验的他,对经商之道有了全新的认识。
"做生意如做人,最要紧的是'诚信'二字。"在一次与主管的谈话中,他深有感触地说,"那些看似捷径的歪门邪道,终究会让人付出代价。"
这番话道出了宋代商业文化的精髓。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南宋商人越来越重视商业信誉的建立。在新桥市,商人们自发组织了"行会",制定行业规范,惩戒不守诚信的商户。
吴山的故事也因此在新桥市传开,成为教育年轻商人的活教材。每逢有新商户入驻,老商户们总会提醒:"别忘了吴家少爷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