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全网声讨的“海底捞讨蛋糕”事件:病态家长,能养出多没教养的娃

你们有没有发现,在社交媒体上,带娃在海底捞讨要蛋糕,好像成为了一种打卡挑战似的。我刷到的就不止一条。在海底捞餐厅,一个小

你们有没有发现,在社交媒体上,带娃在海底捞讨要蛋糕,好像成为了一种打卡挑战似的。

我刷到的就不止一条。

在海底捞餐厅,一个小姐姐正整理头发,准备拍摄面前的生日蛋糕,一个宝妈就举着手机,带着自己三四岁的小孩来到小姐姐的餐桌。

全程手机记录着,不断向孩子递话,“你要说什么呀?快说生日快乐。”

男孩机械地说出“生日快乐”,眼睛直勾勾盯着生日蛋糕,没有任何祝福之意。

小姐姐并没有主动分享蛋糕。

妈妈催促他:“那你还想说什么呀,你说。”

小男孩说:“可以给我吃你的蛋糕吗?”

小姐姐一愣,出于情面大方地给了一块蛋糕。

小孩在妈妈的提醒下,说了“谢谢”。

看到这里,我是真的佩服这位家长,脸皮真厚。人家过生日,第一份蛋糕没给亲朋好友,给一个陌生的小孩子,合适吗?

美其名锻炼孩子,有考虑过这种行为打扰到别人了吗?对方愿意方便配合吗?如果被拒绝了,小孩能坦然接受吗?

但万万没想到,这位宝妈还自豪地问自己的小孩:“这是你自己要来的小蛋糕,是吗?”发在平台上,配文:“是努力成长变得勇敢自信有礼貌的小崽呀”

网友看了都不乐意了,这不是成长啊,这是教自己的孩子不劳而获啊。

这种家长真的还不少。

有一个父亲带自己5岁的小孩在麦当劳用餐的时候,刚好邻桌是一个外国人,觉得这是练英语的好机会,强迫自己的孩子上前搭讪。结果人家外国人想独自用餐,直接“get out!”回应,结果小男孩懵了呆在原地,特别尴尬。

这位父亲不乐意了,认为外国人不礼貌,当场录视频要求对方道歉,还想着在网上引起舆论声讨。

最后,可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个老外道了歉。

不知道有没有人还记得疫情的时候,一首《听我说谢谢你》舞蹈因传递感恩走红,是一个家长让孩子给医护人员跳舞,为了表示对于防疫工作的感谢,医护人员也很耐心看完并鼓掌。

很温馨的画面,结果大量家长开始跟风模仿了。不顾医护人员的疲惫,表演从感恩变成了负担。

还有一个宝妈看中某童装店三套衣服,以女儿可当童模为由,要求老板免费寄样。

遭拒后仍不放弃,深夜持续向老板发孩子照片、视频,甚至在老板未回复时指责对方不礼貌,试图靠纠缠白嫖衣服。

以上种种,看似都是为了孩子好,实际上都是家长将自己的育儿成就感凌驾在别人的感受上,没有边界感,给孩子植入错误的价值观。

神经科学里有个 “镜像神经元” 理论,这理论说孩子就跟镜子似的,会模仿家长的行为。

家长带着孩子去讨蛋糕,孩子学到的可不是勇敢,而是觉得 “想要啥就能随便跟别人要”。

家长为了不花钱拿童装,大半夜缠着店老板,还反过来怪老板 “没礼貌”,那孩子就会觉得 “靠耍赖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家长硬逼着孩子去和外国人搭话,人家拒绝了,家长还生气地拍视频想让对方难堪,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就容易形成 “别人都得顺着我” 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想法 。

真正的教育,不是要把孩子培养成那种到处讨蛋糕的“社牛”,而是要教会他们有尊严地去满足自己的需求。

人与人相处,得有边界感,还得有同理心。

自己的需求固然值得被重视,但绝不能为了满足自己就去消耗别人,没必要拿别人的尴尬来凸显孩子所谓的“成长”。

真正的成长,是要懂得尊重别人的界限,用得体的方式去和这个世界打交道。

家长只有放下手里的镜头,去掉功利心,才能真正教会孩子:勇敢得有个分寸,这才是真正的自信,社交的时候懂得尊重他人,这才是真正的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