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9日,江西瑞金叶坪镇两名年逾七旬的邻居因一捆柴火的归属爆发争执,74岁的曾某某将73岁的被害人推倒后,骑坐其腹部,用石头猛砸其太阳穴十余次致其死亡。作案后,曾某某藏尸于空房后的树下,次日凌晨转移掩埋,并淡定搬走引发血案的柴火。时隔8个月,该案于11月19日开庭审理,检方以故意杀人罪提起公诉,被害人女儿毛女士同时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要求严惩凶手。目前案件已庭审结束,择期宣判。

作案手段的极端性起诉书显示,曾某某在控制被害人双手后,连续击打其要害部位,手段残忍。更令人愤慨的是,行凶后她不仅藏尸、埋尸,还冷静搬走柴火,凸显其主观恶性。
量刑争议:年龄是否应成“免罪金牌”?被害人女儿毛女士强调“年龄大不是免死金牌”,呼吁法律公正。根据《刑法》规定,75周岁以上故意犯罪可减轻处罚,但曾某某作案时未满75岁,且藏尸毁迹行为可能构成从重情节,最高可判死刑。

农村空巢老人的生存困境柴火对城市人或许微不足道,但对农村老人而言是生存资源。两位老人长期因琐事积怨,折射出农村空巢群体经济拮据、精神孤独的现状。缺乏子女陪伴与心理疏导,微小矛盾易被放大成极端冲突。
基层治理的调解缺位叶坪镇政府虽在案发后介入,但悲剧暴露了基层矛盾调解机制的滞后性。农村常见的柴火、宅基地等纠纷若未及时干预,可能发酵为恶性事件。需建立长效跟踪机制,将矛盾化解于萌芽。

毛女士的诉求聚焦两点:一是严惩凶手,拒绝因年龄从轻判决;二是通过民事诉讼争取赔偿。此案判决不仅关乎个体正义,更将成为农村高龄犯罪量刑的标杆案例。公众期待司法在情与法间平衡——既考虑老年人身心特点,也绝不纵容暴力犯罪。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