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深圳大赛项目故事 | 以社区之力,为长者筑起脑健康的温暖防线

在深圳公益慈善项目大赛的30强项目中,“风雨兰・社区长者脑健康项目”(以下简称“风雨兰项目”),致力于帮助长者维护认知健

在深圳公益慈善项目大赛的30强项目中,“风雨兰・社区长者脑健康项目”(以下简称“风雨兰项目”),致力于帮助长者维护认知健康,为轻度认知障碍的群体提供及时的干预机会,减轻照护家庭的负担,并在他们熟悉的社区环境中,点亮了安享晚年的温暖光焰。

在深圳罗湖区的文华社区,72岁的小花阿姨(化名)她曾因脑梗病史和高血压导致不敢接电话、不愿出门,连手脚协调都成难题。社工了解情况后,快速跟进,进行了家访,向其家属了解情况,与家属一起,陪长者到中心参观,并介绍其他伙伴认识,并鼓励其参与体脑激活小组活动,是社工与家属的鼓励,让她在女儿陪同下走出家门,走进体脑激活小组。“你能够做到的”“你能挺过来,已经做得很好了”“经历了苦难之后,剩下的都是美好的时光”……来自同辈的鼓励让她感受到了温暖和支持,持续的认知训练帮助她重新找到了生活的希望之光。体脑激活小组从一开始的运动类、兴趣类服务吸引人气,逐渐开展带有社工专业性的怀旧、园艺、游戏等小组服务,2年的时间,这项服务逐渐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在服务中,这样的温暖蜕变每天都在发生着:小花阿姨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信心,认知障碍患者家属老王(化名)从最初的焦虑不安逐渐学会了如何与疾病和平共处;患者老马(化名)在项目的支持下完成了残疾等级评定,从而获得了相应的补贴和居家服务……这些转变的背后,是对认知症困境的深刻理解和回应。

当钥匙被放进冰箱、熟悉的名字突然想不起、曾经爱干净的长辈拒绝洗澡……这些看似细碎的“异常”,可能是认知症的早期信号。值得庆幸的是,患病前有个重要的阶段,叫作轻度认知障碍阶段。这一阶段是实现认知康复的窗口期,对轻度认知障碍人士而言,进行早期干预,将有助于减少我国认知症带来的家庭和社会负担。

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中约有1500万认知症患者(含1000万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且逐年递增,更令人揪心的是,80%患者就诊时已至中晚期,错失干预良机。而轻度认知障碍这一“黄金窗口期”的存在,让早期干预成为可能。

正因如此,2023年7月,“风雨兰项目”在黄贝街道文华社区启动,旨在探索“家庭-社区-医院”协同的“文华模式”,打造可复制的认知障碍全程管理样本。项目构建起全链条服务体系:面向全民的认知科普28场,惠及2037人次居民,让“轻度认知障碍”不再陌生;基于社康2217人次的AD8基础数据,为574名60岁以上长者开展二次评估,实现“早筛早诊早干预”;为认知功能下降的长者开设体脑激活小组150场次,以游戏、互动刺激认知、联结社交;为确诊家庭提供个案管理,从情绪支持到照护技巧,从就医陪伴到政策指引,全方位纾解压力。更通过培育志愿者、评估员、体脑激活师,让社区力量反哺服务,让温暖在邻里间流动。

这份坚守收获了认可:项目入选南方周末优质项目推介,获评“2024年度全国老龄社会建设创新案例”,培训案例获社会工作教育实践案例大赛二等奖,更被CCTV-13、学习强国等媒体关注报道。这些肯定,印证着“社区主导、多方协同”模式的价值,更见证着风雨兰项目在社区土壤里扎根生长的力量。

项目在文华社区深耕,探索认知症全流程管理模式,打造“文华样本”,目前,项目在宣传科普、筛查评估、小组干预、家庭支持、人员培养等板块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未来,项目将持续深耕,将服务推广至更多社区落地。

愿这株“风雨兰”继续在社区绽放,让每个长者都能在熟悉的烟火气中,守住记忆的温度,安享岁月的静好。

注:本文案例素材及相关数据均由项目方提供。

大赛背景

深圳公益慈善项目大赛由深圳市民政局主办,深圳市福利彩票公益金资助,深圳市社会公益基金会承办,立足深圳、面向全国,植根十余年的创新实践,不断优化全国推介、公益创投和评选展示相结合的社会化赛事运营理念与模式,以基层基础民生服务需求为导向,聚焦老年人、残疾人、儿童以及社会救助对象、精神障碍患者、临时遇困人员等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遴选和培育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优质公益慈善项目,建设深圳公益慈善项目库,搭建开放、多元、务实的公益慈善项目创投赋能实践平台,助力深圳打造民生幸福新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