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七年维权路终现破局曙光 安徽萧濉果树补偿纠纷彰显法治温度

在法治社会建设进程中,民生权益的保障始终是重中之重。安徽淮北市民张某峰与当地街道办之间长达七年的果树补偿纠纷,历经多轮诉

在法治社会建设进程中,民生权益的保障始终是重中之重。安徽淮北市民张某峰与当地街道办之间长达七年的果树补偿纠纷,历经多轮诉讼与协商,既折射出群众依法维权的坚韧,也见证着司法机关与相关部门对公平正义的坚守。如今,随着案件的持续推进,这场牵动人心的民生纠纷正朝着依法依规解决的方向稳步前行。

河畔植绿初心:一场政企民的共赢约定

时间回到 2013 年春季,为推进萧濉新河河堤绿化工程,淮北市相山区曲阳街道办规划打造 350 亩软子石榴种植基地。当地居民张某峰响应号召,接手 88.5 亩河滩地,自行出资培育三万余棵石榴树;其余 200 多亩土地由其他居民零散种植,树苗由街道办统一提供。

街道办明确承诺,种植户享有果树的所有权与收益权,若遇征用或河道治理,相关补偿费用将全部归种植户所有。这份约定既推动了生态环境改善,也为种植户带来了合理预期,成为当时政企民协同推进生态建设的生动实践。张某峰悉心照料果园,历经五年培育,三万余棵石榴树进入盛果期,成为他家庭收入的重要支撑。

治理引发争议:补偿核算中的程序波折

2018 年,萧濉新河河滩治理工程启动,果树补偿工作随之开展。统计数据显示,河滩内总计果树 45813 棵,其中张某峰种植的石榴树达 34708 棵,其余不足 12000 棵由零散种植户培育。

令人意外的是,零散种植户均按实际棵数获得了合理补偿,张某峰的补偿却陷入僵局。曲阳街道办最初仅按 2400 棵果树数据入账,经审计单位多次要求核实,先后调整为 13000 余棵、15487 余棵,最终在补偿说明中承认张某峰的果树至少有三万多棵,坦言此前少报数据是为减少补偿金额。

相山区相关部门核查后认定补偿计算严重失实,要求街道办重新核算。但街道办随后出具告知函,宣布原补偿协议作废,建议张某峰通过诉讼途径解决,这场补偿纠纷由此进入司法程序。

(补偿评估明细,张先生提供)

(补偿方案,张先生提供)

司法护航正义:四次判决筑牢维权底线

自 2022 年起,张某峰为维护合法权益,先后四次提起行政诉讼,司法机关的公正裁决成为他维权路上的重要支撑。

第一次起诉后,濉溪县法院判决撤销原补偿协议,责令街道办 30 日内妥善处理果园补偿及利息问题。但街道办沿用作废文件,编造数据出具新的《补偿告知函》,引发第二次诉讼。法院经审理认为补偿标准与相关文件不符,再次撤销告知函,限街道办 60 日内重新处理,可街道办仍以相同数据和作废文件作出相似行政行为。

2024 年第三次起诉时,张某峰提交了街道办出具的《重新补偿说明》,其中明确确认果树 34708 棵、属 8 年盛果期且归其所有,但法院以 “司法不干预行政” 为由,仅判决撤销告知函并责令重新处理。张某峰上诉至淮北市中级人民法院后,中院维持原判,强调街道办应先行查明事实、不得沿用作废文件作出相同行政行为。

四次判决虽未直接确定补偿数额,却一次次纠正了街道办的违法行政行为,明确了处理方向,彰显了司法对行政行为的监督作用,为当事人合法权益筑牢了制度防线。

(区里告知函,张先生提供)‍

(街道办事处告知函,张先生提供)

坚守终见希望:多方协同破解程序循环

2025 年 3 月,曲阳街道办第三次出具《补偿告知函》,否认张某峰的果树所有者身份,仅同意按 “管理费” 标准核算补偿,张某峰无奈提起第五次诉讼。案件在 8 月、9 月两次开庭审理中,街道办试图以新的会议纪要推翻此前多份公函,却未能提交合法有效的新证据支撑其主张。

值得欣慰的是,随着案件受到广泛关注,相关部门已启动协同推进机制。相山区纪律检查部门曾发函要求街道办重新核算补偿款,明确指出原评估报告存在错误、不能作为补偿依据;司法机关也在审理中持续强化对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审查。越来越多的知情人愿意提供证言,相关证据链条不断完善,打破程序循环的曙光逐渐显现。

如今,张某峰的七年维权路仍在继续,但他始终坚信法治的力量。这场纠纷的处理,不仅关乎一个家庭的合法权益,更关乎政府公信力与法律的严肃性。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背景下,我们有理由相信,相关部门将秉持实事求是、依法办事的原则,查清事实真相,依法作出公正合理的补偿安排,让种植户的付出得到应有回报。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这起果树补偿纠纷的解决过程,既是对群众合法权益的切实保障,也是法治政府建设的一次生动实践。期待在各方努力下,这场持续七年的纠纷能早日画上圆满句号,让公平正义如期而至,让更多人感受到法治社会的温暖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