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学历贬值,咱们还要不要继续鸡娃?

昨晚刷短视频时,几个画面让我心里久久不是滋味:一位父亲在小区做保安,上白班;刚大学毕业的儿子找不到合适工作,只能接下父亲

昨晚刷短视频时,几个画面让我心里久久不是滋味:一位父亲在小区做保安,上白班;刚大学毕业的儿子找不到合适工作,只能接下父亲的晚班岗,父子俩虽在同个岗位,却难得见上一面,镜头里父亲的眉头始终拧着,嘴里反复念叨 “供你读四年大学,怎么还是跟我一样看大门”;另一位母亲在夜市摆摊卖热卤,凌晨两点还在收拾摊位,原本盼着女儿毕业后能坐办公室,结果女儿毕业后投了几十份简历石沉大海,最终只能挽起袖子帮母亲切卤味,母亲擦汗时望着女儿的眼神,满是无奈与绝望。

这些画面背后,藏着一代人的认知困境。老一代大多抱着 “读书改变命运” 的执念,他们亲历过 “考上大学就能端铁饭碗” 的时代 ——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村里出个大学生能被整个乡镇羡慕,毕业后要么进国企、要么当公务员,妥妥的 “阶层跨越”。

可如今,大学生数量从 1999 年的 108 万增长到 2024 年的 1179 万,三十多年间翻了十倍多,学历早已从 “稀缺品” 变成 “必需品”,但老一代的期待还停留在过去。他们算着账:从小学到大学,补课费、学费、生活费加起来几十万,付出这么大代价,怎么也得换个体面工作,要是子女去送外卖、摆地摊,在他们眼里就是 “白读书了”,更担心子女这辈子没出息,结婚生子、养老都成问题。

可子女也有自己的委屈。他们不是不想找好工作,而是现实不允许。去年有数据显示,全国高校毕业生 1179 万,加上往届未就业人员,求职人数突破 1500 万,可企业招聘需求却在缩减 —— 互联网大厂裁员、国企事业单位缩编,甚至有些基层岗位招聘时,都标注 “优先考虑硕士学历”,美其名曰 “人多好挑”。这种情况下,很多大学生只能放下 “身段”,去做和学历不 “匹配” 的工作。可转头又要面对两重压力:外人嚼舌根,说 “读了大学还不如没读的”;父母不理解,指责 “你怎么这么没出息”。就像我邻居家的儿子,去年毕业没找到工作,去送外卖,每次回家都要把工服藏在楼道里,就怕父母看见伤心,可还是被母亲发现了,母子俩抱着哭了一场,母亲说 “我不是嫌你送外卖,是心疼你读了这么多年书,还是这么辛苦”。

这时候,“读书无用论” 和 “脱不下的孔乙己长衫” 两种言论又开始盛行。其实仔细想想,这两种声音大多出自两类人:一类是没好好读书的,看到大学生找不到好工作,就觉得 “读书没用”;另一类是读了书却没达到父母期待的,一边纠结 “要不要放下学历面子”,一边又怕被人说 “白读书了”。但这两种观点都太绝对了,根本站不住脚。

首先,学历是贬值了,但不是没价值了。就像今年我表妹找工作,她大专学历,去应聘一家公司的行政岗,HR 直接说 “我们最低要求本科”,她连面试机会都没有;而她的同学是本科,虽然也没进大厂,但顺利找到了一家中型企业的文员岗,月薪比大专生能多 2000 块。这就是现实:学历就像敲门砖,哪怕砖的 “成色” 不如以前,但没有这块砖,连门都进不去。而且最近二十年,学历也从来不是 “逆天改命” 的神器,只是让你有更多选择 —— 比如同样是做销售,读过大学的人更容易理解产品逻辑、跟客户沟通,晋升速度也更快;同样是送外卖,有大学生用编程做了路线规划表,效率比别人高一半,后来还被平台聘为运营专员。这些都说明,学历带来的不只是一张文凭,还有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这些 “隐性技能”,这些才是能让人走得更远的资本。

其次,关于 “卷家长还是卷孩子” 的讨论,其实答案很明确:盲目卷谁都没用,关键是 “有意义的卷”。我同事老陈就很清醒,他儿子上初中时,数学成绩一直不好,但画画特别有天赋,能对着动画片里的角色画得惟妙惟肖。一开始老陈也逼着儿子补数学,结果儿子越补越抵触,成绩反而下降。后来他想通了,不再逼儿子跟别人比分数,而是送儿子去学美术,现在儿子考上了美术类专科,还没毕业就有工作室找他画插画,一个月能赚四五千,比很多本科毕业生刚入职时的工资还高。反观另一位朋友,家里经济条件一般,却非要逼女儿考民办本科,每年学费加生活费要十万,女儿本身成绩不好,读得很吃力,毕业后也没找到对口工作,最后还是去做了收银员,不仅没让家里 “长脸”,还欠了一堆外债。

这两种情况对比明显:“卷” 要以赋能为前提,要看孩子是不是这块料,而不是盲目跟风 —— 如果孩子确实不是读书的料,不如让他学门技术,比如汽修、护理、烹饪,这些行业现在缺口大,只要技术好,一样能有稳定的收入,比硬撑着读个没用的大学强得多。

最后想说的是,我们没必要纠结 “读书值不值得”,也没必要焦虑 “要不要鸡娃”。学历贬值是时代趋势,但读书依然是普通人最靠谱的出路 —— 它或许不能让你立刻 “飞黄腾达”,但能让你在面对生活时,有更多选择的底气,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就像那些毕业后去送外卖的大学生,他们或许暂时没找到理想的工作,但只要不放弃学习,说不定哪天就能凭借积累的能力,找到更好的机会;而那些逼着孩子盲目 “内卷” 的家长,不如先冷静下来,看看孩子的天赋和兴趣,找到适合孩子的路,这比 “死磕学历” 更重要。毕竟,生活的意义不是 “比别人强”,而是 “找到自己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