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成人糖尿病患者约有5.89亿,我国患病率更是达到11.9%,算下来每8个成年人里就有1位糖友。
比高发病率更吓人的是它的“隐身术”——2023年一项覆盖204个国家地区的研究发现,44%的成年糖尿病患者都没确诊。
糖尿病属于“消渴病”的范畴,早期可能只是气血津液有点失调,胰岛素敏感性下降,但身体没明显感觉,等有症状时往往已经耽误了功夫。
所以日常盯紧身体信号太重要,尤其是上厕所时的小便变化,藏着不少血糖密码。
第
1
点
—The First—
血糖高不高?小便早把底透了
别以为只有扎手指测血糖才准,中医自古就讲究“观尿辨病”,很多血糖超标的人,小便早就露出马脚了。
除了西医说的“三多一少”,这3种小便变化可得多留心,它们可能是身体在喊“血糖太高了”!
1
尿有烂苹果味
正常小便也就有点淡淡的氨味,要是尿里飘出明显的烂苹果味,那可得警惕了,这是典型的“燥热内盛”证。
消渴病本来就容易“阴虚生内热”,要是血糖长期失控,体内的燥热之气会越来越盛,就像一把火不停烧耗津液。津液不够用了,身体就会开始分解脂肪来供能,这一分解就产生了酮体,跟着小便排出来就有了烂苹果味。
2
尿量突然变多
成年人每日正常尿量约为1.5-2升,超过2.5升则被认为是多尿。血糖过高的人肾脏会“加班加点”工作以排出多余的葡萄糖,所以会有明显的尿频症状。
在中医理论中,这与“肾虚”和“肺胃热盛”有关。中医把糖尿病分为上、中、下三消,其中上消主要表现为大渴,与肺有关;下消则饮一溲二(小便量多),与肾关系密切。
3
尿里泡沫久久不散
尿液内出现久久不散的泡沫,可能与肾脏疾病、血糖过高相关。尿液内过多的糖分,会让尿液表面张力上升,从而出现大量无法消散的泡沫。
中医认为这是“精气不固”的表现,提示肾的固摄功能失常。当糖尿病影响到肾脏时,尿液中会出现蛋白,这也是泡沫增多的原因之一。
第
2
点
—The Second—
这些“降糖蔬菜”真能当药使?
最近几年,朋友圈里总流传着“某蔬菜能降糖”的说法,尤其受老年人追捧,说吃了就能代替药。
但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都觉得这事儿不靠谱。咱们就拿最火的3种蔬菜来说说:
一
苦瓜
民间把苦瓜叫“植物胰岛素”,说它能降糖,因为里面有苦瓜皂苷、多糖这些成分。动物实验里,这些成分确实能发挥点类似胰岛素的作用,但那都是提纯后注射或吃药片才有的效果,跟直接吃苦瓜完全是两码事。
苦瓜性寒味苦,确实能“清热泻火、生津止渴”,对于消渴病里“燥热伤津”的类型,吃点苦瓜能缓解口干舌燥的症状。但它顶多是辅助调理,要是本身脾胃虚寒,吃多了还会拉肚子。想靠吃苦瓜降血糖停药?那纯属异想天开。
二
西蓝花
有人说西兰花里的铬元素能帮着控糖,但医学界对铬的作用一直有争议。中医眼里,西兰花性平味甘,主要功效是“健脾益胃、疏肝理气”,能改善消化功能。
消渴病的核心病机是“枢机不利、脏腑失调”,脾胃功能好了,对控制血糖确实有帮助,但这是整体调理的效果,不是西兰花能直接“降糖”。要是指望吃西兰花就能把血糖压下去,那可就耽误病情了。
三
秋葵
秋葵里的秋葵胶是可溶性纤维,能延缓葡萄糖吸收,让餐后血糖平稳点,这点中西医看法差不多。
中医认为秋葵性凉味甘,有“清热利湿、润肠通便”的作用,适合消渴病伴有便秘、湿热重的人吃。
但关于秋葵胶降糖的研究特别少,而且它的作用是“稳糖”不是“降糖”,跟药物的效果差远了。要是本身是“阳虚体质”,吃多了秋葵还可能加重怕冷、腹泻的症状,得不偿失。
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都明确一点:没有哪种食物能代替降糖药。消渴病是“本虚标实”的慢性病,本虚是气虚、阴虚,标实是燥热、血瘀,得饮食、药物、调理多管齐下,单靠某一种蔬菜根本没用。
第
3
点
—The Third—
教你“吃对饭”控糖其实没那么难
中医治消渴病,特别讲究“食养为先”,吃对了不仅能辅助控糖,还能减少并发症。
1.选对食物
控糖得优先选低GI的食材,还要兼顾“健脾益肾、清热生津”。
主食别光吃精米白面,换成糙米、藜麦、燕麦这些杂粮,它们在中医里多是“性平”的,能健脾养胃,升糖还慢。
蔬菜可以多吃冬瓜、黄瓜、芹菜这些“清热利湿”的,还有菠菜、油菜这些绿叶菜,能补充维生素还不升糖。水果要选苹果、梨、柚子这些低GI的,而且得在两餐之间吃,一次别超过拳头大。
2.进餐顺序
老辈人常说“吃饭要有顺序”,这话在控糖上特别管用。正确的顺序是先吃蔬菜,再吃肉类,最后吃主食,最好一口饭配一口菜。
蔬菜能“清热泻火”,先吃点蔬菜能中和主食的“温燥之气”;肉类能“补益气血”,中间吃可以增强脾胃运化能力;最后吃主食,能减少葡萄糖的吸收速度。
这样的顺序符合“脾主运化”的原理,能让脾胃慢慢消化,避免血糖一下子窜上去。而且吃饭得慢,一口饭嚼15~20下,给脾胃足够的时间工作,这也是中医“食养”的精髓。
3. 烹饪方式
“饮食宜清淡”,烹饪方式对控糖影响特别大。最好多用水蒸、水煮、清炖这些方式,少用油炸、红烧、烧烤。
油炸的食物容易生“湿热”,红烧的糖和油太多,都会加重身体负担,让血糖失控。
像炒饭、拌面这些做法,食材吸了不少油,升糖速度特别快,最好少吃。可以多做些杂粮粥、清蒸鱼、焯水蔬菜,这些菜“性味平和”,容易消化吸收,还能帮着稳住血糖。

可别轻信“食疗能替代药物”的谣言,也别觉得没症状就不用管。
血糖这东西就像个“隐形杀手”,等出现眼睛模糊、手脚麻木这些并发症,就太晚了。
赶紧把这些知识转给家人朋友,要是有相关症状,明天就去看医生,早调理早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