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初中语文 | 中考文学常识真题精选

中考文学常识真题精选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一书是战国时期庄子的著作,《富贵不能淫》就选

中考文学常识真题精选

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一书是战国时期庄子的著作,《富贵不能淫》就选自其中。

B.桑梓,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来指代家乡。

C.杨绛,作家、翻译家。有代表作品《流浪地球》、译作《堂吉诃德》。

D.海伦·凯勒,英国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代表作有《变色龙》。

【答案】B

【解析】

A.《庄子》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富贵不能淫》选自《孟子》;

C.《流浪地球》是刘慈欣的科幻文学代表作;

D.海伦·凯勒是美国女作家,其代表作是《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变色龙》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的作品;

故选B。

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郭沫若,原名郭开贞,作家、诗人、历史学家。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历史剧《屈原》《棠棣之花》等。

B.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欧阳文忠公集》传世。

C《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宋代把它与《中庸》《孟子》《礼记》合称为“四书”。

D《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创作的科普巨著,他根据观察获得第一手材料,生动地描写了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习性。

【答案】C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宋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B.萧红,原名张迺莹,黑龙江呼兰(今属哈尔滨)人,代表作有小说《呼兰河传》《社戏》等。 C.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 D.《海燕》是苏联作家茨威格写的短篇小说“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

【答案】C 【解析】 A.有误,韩愈是唐朝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B.有误,《社戏》是鲁迅的作品; D.有误,《海燕》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的作品; 故选C。

4.下列关于文学及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道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戴圣编纂的。

B.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分。赠序,即离别赠言,这类文体在赠人以言的同时,往往不抒发作者的情志或心怀。

C.古人尚礼。席地而坐,离席站立,“避席”表敬意;“长跪”则是把腰挺直,以示敬意。

D.莫泊桑,英国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

【答案】C

【解析】

A.《礼记》是儒家著作,而不是道家著作;

B.赠序一般是在送朋友远行时所作,内容多是一些安慰,勉励的话;“往往不抒发作者的情志或心怀”有误;

D.莫泊桑是法国作家;

故选C。

5.进入园中,志愿者递过来一道题,完成后方可继续游园。请选出正确的一项( )

A.《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史事。

B.冰雪雕技艺是黑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称为“减法的艺术”。

C.“久仰”“尊君”“寒舍”等都是古代常见敬辞:“拙作”“赐教”“家君”等都是古代常见的谦辞。

D.老舍被誉为“人民艺术家”。他的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茶馆》,话剧《四世同堂》《龙须沟》等。

【答案】B

【解析】

A.《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并非“纪传体”:

C.“寒舍”是谦辞,指自己的家,“赐教”是敬辞,意为请求对方给予指教:

D.《茶馆》是老舍的话剧,《四世同堂》是小说;

故选B。

6.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这句话出自《白杨礼赞》,作者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代表作有小说《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 B.序是一种文体,一般分为书序和赠序。书序,类似于今天的“引言”“前言”;赠序,即临别赠言,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就是一篇劝勉激励马生的赠序。 C.《诗经》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李白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我们学过他的《渡荆门送别》《春夜洛城闻笛》《送友人》《峨眉山月歌》《行路难》等。 D.“自非亭午夜分”中的“亭午”指正午;“是日更定矣”中的“更定”指晚上八时左右,“薄暮冥冥”中的“薄暮”指傍晚。

【答案】C

【解析】 C项提到《诗经》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这是不准确的。《诗经》实际上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而屈原的《离骚》等作品则被认为是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此外,虽然李白是唐代的浪漫主义诗人,但《渡荆门送别》《春夜洛城闻笛》《送友人》《峨眉山月歌》等诗并不都是他的浪漫主义作品。因此,C项错误。 综上所述,不正确的选项是C。

7.下列对有关文化和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出自《周易》,意思是天道运行,刚健有力,永无止息;君子处世,刚毅坚韧,努力奋进。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古有祖逖闻鸡起舞,今有邓稼先呕心沥血研制核弹,都体现了君子自强不息的精神。

B.《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写给中学生看的书,是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阅读此书;如果对古代文学感兴趣,可以先读《诗第十二》《文第十三》两篇;如果对历史感兴趣,则可以从《〈战国策〉第八》《〈史记〉〈汉书〉第九》读起。

C.《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一则消息,消息最大的特点是时效性强和真实客观。消息正文的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增的原则安排的,即所谓“倒金字塔结构”。

D.雨果,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他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一文中,描摹赞叹了圆明园之美,辛辣嘲讽了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

【答案】C

【详解】

C.消息正文的结构通常是将重要的内容放在前面,将不太重要的内容放在后面,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安排的,本项的“重要性递增”说法不当;

故选C。

8.小语同学积累的文学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感想,如《爱莲说》;“表”是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如《出师表》。

B.《史记》是一部纪传体史书,由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撰写而成;《战国策》是一部编年体史书,由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而成。

C.古人称谓通常有谦称与尊称的区分,例如“敝人”“家慈”“愚兄”是谦称,“令尊”“贤弟”“大兄”是尊称。

D.从“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筵开听颂椒”中可以看到除夕放爆竹、守岁的习俗;从“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中可以看到端午节包粽子、插艾草的习俗。

【答案】B

【解析】

B.“《战国策》是一部编年体史书”有误,应为:《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故选B。

9.探究活动中,同学们分享了文学文化常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剧本是戏剧演出的文字依据,剧本主要由剧中人物的对话、旁白、独白和舞台说明组成。 B.新闻广义上包括消息、通讯、新闻特写等,狭义专指消息。消息的正文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 C.“飞来峰上千寻塔”之“寻”是古代长度单位,“一食或尽粟一石”之“石”是古代容量单位,“是日更定矣”之“更”是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 D.史书有不同体例,《史记》是纪传体通史,《资治通鉴》是编年体通史,《战国策》属于国别体。

【答案】B

【解析】

B选项中:消息的正文一般包括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标题不属于消息的正文部分。故选B。

10.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共33篇。《唐雎不辱使命》和《邹忌讽齐王纳谏》均出自《战国策》。 B.“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划线句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 C.词原是配合音乐歌唱的歌词,句式长短不一,又称“长短句”,风格多样,讲究韵律,常见的词牌名有《如梦令》《念奴娇》《天净沙》等。 D.契诃夫,法国作家、戏剧家,和欧·亨利、莫泊桑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主要作品有小说《第六病室》《装在套子里的人》《变色龙》。【答案】A

11.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广义的新闻包含消息、新闻特写、通讯、新闻评论等。新闻特写一般展示新闻事件的纵剖面,来龙去脉比较完整;通讯主要展示新闻事件的某一横剖面,着重描写精彩瞬间。

B.戏剧就是指剧本。剧本的主体一般是指台词。台词也就是戏剧中人物的对话,它是推进剧情、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主要手段。

C.在古代文化中,有不少别称:桑梓代指家乡;鸿雁代指书信;巾帼代指女子;社稷代指国家……

D.寓言一般比较短小,常常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故事的主人公只可以是人格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答案】C

【解析】

A.通讯一般展示新闻事件的纵剖面,来龙去脉比较完整;新闻特写主要展示新闻事件的某一横剖面,着重描写精彩瞬间。故A说法错误;

B.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故B说法错误;

D.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格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也可以是人。故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1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

B.《小石潭记》的作者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C.莫泊桑,英国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变色龙》等。

D.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

【答案】C

【解析】

C.说法不正确。莫泊桑,法国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变色龙》是俄国作家契诃夫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

故选C。

13.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资治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是我国古代纪传体通史的鸿篇巨制。 B.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布衣”“汗青”“婵娟”“青鸟”“簪缨”常用来代指平民、历史、月亮、信使、达官显贵。 C.春节,是中华民族的第一大节,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由三大环节构成:辞别旧年、团年守岁、迎接新年。 D.《老山界》叙述了红军克服饥饿、疲劳、路途艰险等困难,成功翻越老山界的故事,表现了红军坚强的意志和英勇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答案】A

【解析】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编年体通史的鸿篇巨制。

14.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舞台说明是剧作者根据演出需要,提供给导演和演员的说明性文字。它交代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的语言,所需的道具、布景,提示人物的表情、动作等。

B.初冬时节,雪花翩然而至,我们相邀更定时分赏雪游玩。“更定”在古代是晚上十时左右。

C.端午节有很多风俗:吃粽子呀、喝雄黄酒呀、挂艾草呀、赛龙舟呀……其中赛龙舟最受人们喜爱。这句话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D.“冰丝带”“冰立方”“冰之帆”等场馆不仅圆满完成了北京冬奥会所有使命,而且向世界传递出中国式的浪漫。这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复句。

【答案】D

【解析】

A.有误,舞台说明交代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的服装,所需的道具、布景,提示人物的表情、动作等,没有“人物的语言”,“人物的语言”是剧本的主体——台词;

B.有误,“更定”在古代是晚上八时左右,不是十时左右;

C.有误,“吃粽子呀”“喝雄黄酒呀”“挂艾草呀”“赛龙舟呀”属于短句之间的停顿,应该用逗号,不能用顿号。

15.下列各项中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军民鱼水一家亲。《驿路梨花》展示雷锋精神在祖国边疆军民生活中生根、开花、发扬光大的动人情景。

B.人生需修身养德。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

C.黄河,代表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壶口瀑布》一文中对枯水季的描写,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描写了水和石,展现壶口瀑布的多种形态。

D.性格决定成败。《智取生辰纲》中精明能干、处处小心的杨志因蛮横暴躁、急功近利导致生辰纲押送失败。

【答案】C

【解析】ABD.正确;

C.有误,《壶口瀑布》一文中对枯水季的描写,作者采用定点换景的写法,立足点是“河心”,先写水,后写石,视角反复转换。此项“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有误。

16.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 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B. 《苏州园林》的作者是叶圣陶,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

C. 莫泊桑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作品有《项链》《羊脂球》等。

D. “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丝竹”泛指音乐,如《陋室铭》中的“无丝竹之乱耳”。

【答案】C

【解析】

C.有误,莫泊桑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而非英国;

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