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版《寻秦记》电视剧可以说是不少人的集体回忆,也是开了古代穿越剧的先河。
主演古天乐对原著作者黄易的崇拜及对该剧的情意结,令他买下版权,并亲自邀请原班人马开拍电影版,可是电影版《寻秦记》拍完6年还未上映,每年都有传言要上映了,多少有点让人有点狼来了的感觉。而在今年终于放出了最新的宣传片,让大家有了更多的期待,从2001年到现在2025年,很多人直接开玩笑秦朝都没能持续那么多年。
按照预告片的内容猜测,有现代人再次穿越到过去想要刺杀秦王嬴政改变历史而展开,《寻秦记》小说故事发生在公元前251年~前238年这十四年间,而电影版则是将场景设置在电视剧结局后的19年,也就是公元前220年左右,嬴政统一中国后的那一年,这一年嬴政遭遇了荆轲的好友高渐离的刺杀——为荆轲、太子丹和燕国复仇。
秦始皇是继荆轲刺秦后第二次遭遇刺杀,我们把目光从《寻秦记》回到荆轲刺秦,老互联网人应该还记得一个经典的段子——荆轲刺秦王,两条毛腿肩上扛。虽然说这个段子多少带点色情和讽刺的意味,可千百年来“荆轲刺秦”的故事一直都带着反抗精神而被传颂,“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更是成为慷慨就义的临行必备名句。
荆轲刺秦同时还衍生了一个著名的成语——图穷匕见,虽然故事不这么合理——竟然没有“安检”?更奇怪的是既然是要割地的话,秦王没有自己的地图?肯定是要以自家的标准为准才对,怎么会让燕国这么一个小国拿出自己的地图来展示。另一方面,为什么太子丹会依赖随机因素那么多的刺杀行动?难道刺杀成功就能抵挡秦军。荆轲刺秦在历史上留下的谜团实在太多,可能性也太多。
最近李开元就在《刺秦:重新认识秦王朝》一书上跟大家分享和解答这一系列的疑问。
李开元从历史考证的视角,解读《史记》名篇“荆轲刺秦王”的真伪虚实,邀请读者一道做一番历史侦探破案的尝试,将事件涉及的多位历史人物、种种历史事件抽取出来,结合新的素材,重新描绘一幅荆轲刺秦王的历史画卷。
在此基础上,李开元教授做出打破常规的延伸,引领读者体验宛若科幻世界的神游,尝试历史假设的可能,进而对李斯其人及其名篇《谏逐客书》的历史地位,乃至秦朝的速亡,提出全新的历史学阐释。
和大象前面提到的疑问不一样,李开元更多是注重一些“技术”细节,比如他就考究了秦王被刺的时候,腰间的剑不好拔出的问题。
既有实践级别的日本剑道师的实操,也有孙机这样的专业领域大神的分析,让我们能够更好还原荆轲刺秦的现场实况,让书中的考据内容更可信。
在考据之外,李开元也展开了“平行宇宙”的叙述方式——假设荆轲刺死了秦王,华夏大地的历史到底会有怎样的走向。
在大象看来,按照一般的历史上的说法,秦始皇的时代大一统的思想其实还不成熟,秦始皇也没有彻底消灭各国的残余贵族,这为后来的秦覆灭以及汉朝的分封制埋下隐患与基础。但是我们从另外一方面看,秦始皇的先辈们一直都致力于吞并周边土地,歼灭六国是一个必然过程,就算不是秦始皇也可能是其他帝王的梦想之路,只说说如果荆轲成功了,只是给了太子丹和燕国续命的时间。从实际上的骚操作来看,太子丹到最后也是被其他王杀死的命。
书的最后李开元也节选了一些史料,方便读者直接阅读,不需要再去寻找,同时也做了详细的注释,真的好贴心。
对秦代的历史感兴趣的可以看看李开元之前的经典作品《秦谜:重新发现秦始皇》。
这本书基于田野调查、出土文物和考古发现,糅合史学、考古学、医学以及法学等多元学科视角,运用吊线跟踪、混合洗牌等刑侦手法,大胆推测、小心求证,穿越千年迷雾,侦察你所好奇的有关秦始皇的一切。复活被严重误读的秦国历史,还原被历史妖魔化的秦始皇,对秦始皇及其周围的人物身世、背景、立场、政治活动和秦代宫廷政治网络做了全面的勾勒,从而使得如谜的秦朝历史,有趣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最后还是那句话,跟大象一起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