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穿透云雾,洒在天脊山348米落差的瀑布群上,映出七彩虹霓。今年"十一"黄金周,平顺天脊山景区创下日均接待1.1万人次的新纪录,截至10月底年接待量首次突破百万人次大关。这个曾因交通闭塞而"养在深闺"的太行秘境,如今凭借其独特的地质奇观和生态魅力,成为山西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样本。
从地质遗珠到旅游热土:一座山的绿色崛起"天脊山的价值,在于它是一部打开的'地质教科书'。"山西省地质调查院专家张建军指着岩壁上的褶皱构造介绍。这里拥有华北地区最典型的碳酸盐岩峰丛地貌、34级梯级瀑布群和完整的古地震遗迹,2019年被列入国家地质公园名录。
转折发生在太行旅游板块的建设浪潮中。平顺县投资5.2亿元实施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新建50公里旅游公路,打造8公里生态步道,建成华北最长的悬空玻璃观景台。更关键的是,景区创新采用"低干扰开发"模式——栈道全部架空设计,建筑选用本地材料,实现"景在林中隐,路自自然生"的生态理念。
在天脊山地质博物馆,一群小学生正通过VR设备"穿越"到寒武纪海洋。馆长李敏说:"我们每月举办'地球奥秘'公开课,让孩子们在游玩中学习地质知识。"
景区与山西大学合作开发的沉浸式体验项目成为新亮点:AR技术还原古生物化石,智能语音讲解系统讲述"石头记",地震体验馆模拟地壳运动......"科普+旅游"的模式,让天脊山获评"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今年已接待研学团队超3万人。
山下虹梯关乡的农家乐"云上小院"里,老板王海军忙着接待客人:"今年假期天天满房,纯收入超过20万元。"他原来在外打工,看到家乡旅游兴起便回乡创业,将老宅改造成精品民宿。
"我们正构建'景区带村、能人带户'的共赢模式。"平顺县委书记连树斌说,县里设立乡村旅游扶持基金,提供装修补贴、技能培训,让群众共享旅游发展红利。
夕阳西下,瀑布映出七彩霓虹。郑州游客林女士在观景台拍照留念:"这里既有惊险刺激的绝壁栈道,又有科普趣味的地质奇观,不虚此行。"天脊山的崛起,正为山西全域旅游发展提供新的解题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