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是天地间最灵动的诗行,春山含翠,秋水凝蓝,每一寸峰峦、每一脉溪流,都藏着自然的私语。而唐诗中的五言绝句,恰似一柄精巧的刻刀,以二十字便将山水之美凝于笔端 —— 或是江潮漫卷的壮阔,或是月下浣纱的清幽,或是寒江独钓的寂寥。读这些诗句,便似亲手拂过山河画卷,让每一缕墨色里的美景,都在心头缓缓流淌,惊艳岁月。
《早春野望》
唐・王勃
江旷春潮白,山长晓岫青。
他乡临睨极,花柳映边亭。
王勃年少时曾漫游江南,春日登高远望,见江山水色,遂作此诗寄寓思乡之情。江面辽阔无垠,春日的潮水泛着莹白的波光,一波接一波涌向远方;连绵的山峰在晨光中舒展,褪去冬日的萧瑟,染上层层叠叠的青绿。独自站在他乡的高处极目远眺,江边的红花绿柳掩映着戍边的亭台,春光正好,却难掩心中的归思。诗中以 “白” 写潮、以 “青” 写山,色彩明丽却不张扬,将早春山水的清新与游子的怅惘相融,二十字间,尽是山河与心事的交织。
《白石滩》
唐・王维
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
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
王维晚年隐居辋川,经营别业,此诗便是《辋川集》中描绘辋川景致的名篇。白石滩的溪水清澈见底,水底的白石清晰可见,岸边的绿蒲长势繁茂,叶片鲜嫩得仿佛一握便能盈满手心。居住在溪水东西两岸的女子,趁着皎洁的月色来到滩边浣纱,月光洒在水面,与女子的身影、飘动的纱巾相映,静谧而美好。诗中没有华丽的辞藻,只用 “清浅”“绿蒲”“明月” 勾勒画面,却让辋川的山水多了几分人间烟火气,清新可喜,耐人寻味。
《华子冈》
唐・裴迪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裴迪与王维交好,常伴王维漫游辋川,华子冈是辋川的一处胜景,此诗便是他傍晚归家时的所见所感。夕阳西沉,余晖为松林镀上金边,晚风穿过林间,带来阵阵松涛;漫步归家的路上,青草上的露珠已在暮色中渐渐消散。天边的云霞映照着脚下的足迹,仿佛要将影子染成绚烂的色彩;山间的苍翠气息萦绕周身,轻柔得似在拂拭衣衫。全诗以动写静,“松风”“云光”“山翠” 皆有灵韵,将华子冈的傍晚写得空灵雅致,让人读罢,仿佛也随诗人一同走在这青山暮色里。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漫游吴越时,曾夜宿建德江边,秋日的江景触动了他的羁旅情怀。将小船停泊在烟雾缭绕的沙洲旁,暮色四合,新的愁绪又悄然涌上心头。原野辽阔无边,远处的天空仿佛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矮;江水清澈见底,天上的明月倒映水中,仿佛离人更近了些。诗中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一句,以极简的笔触写尽秋江暮色的辽阔与清幽,天地的空旷与明月的亲近形成对比,将羁旅的寂寞与山水的慰藉巧妙融合,成为千古传诵的写景名句。

《山行》
清・施闰章
野寺分晴树,山亭过晚霞。
春深无客到,一路落松花。
施闰章曾隐居山中,春日里漫步山间,见山野清幽,遂作此诗。山野中的寺庙将晴朗天空下的树林分开,山亭仿佛从绚烂的晚霞中穿过,与天地相融。春日已深,山中却少有游客到来,一路走来,只有纷纷飘落的松花,铺满小径。诗中没有刻意描绘山水的奇绝,却以 “野寺”“山亭”“松花” 勾勒出一幅宁静的春日山居图,那份无人惊扰的清幽,让人心生向往,仿佛能闻到空气中松针与落花的清香。
《柳桥晚眺》
宋・陆游
小浦闻鱼跃,横林待鹤归。
闲云不成雨,故傍碧山飞。
陆游晚年隐居山阴,春日的傍晚,他在柳桥远眺,见水乡景致,心生闲适。小溪边传来鱼儿跃出水面的声响,纵横交错的树林静静等候着晚归的白鹤。天上的闲云悠悠飘荡,终究没能汇聚成雨,于是便贴着碧绿的山腰缓缓飞过。全诗动静结合,“鱼跃” 是动,“待鹤” 是静,“闲云” 飘飞为画面添了灵韵,将水乡黄昏的清新明丽写得活灵活现,字里行间满是诗人对山水的喜爱与对闲适生活的满足。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被贬永州期间,心境孤寂,冬日里见江雪景致,遂作此诗。连绵的群山不见一只飞鸟的踪迹,纵横的道路也没有行人的脚印,天地间只剩下一片纯白的寂静。江面上,一叶孤舟漂泊,舟上的老渔翁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独自在寒冷的江雪中垂钓。诗中以 “绝”“灭” 写尽天地的空旷寂寥,又以 “孤舟”“独钓” 凸显渔翁的坚守,二十字间,既有山水的壮阔,又有心境的深邃,将寒江雪景写得超凡脱俗,成为山水诗中的经典。

《绝句二首・其一》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晚年在成都草堂定居,生活暂得安宁,春日里见草堂周围的山水景致,心生欢喜。春日的阳光温暖和煦,山河沐浴在春光中,显得格外秀丽;春风拂面,带来花草的芬芳,沁人心脾。冻土融化,泥土变得湿润松软,燕子忙着衔泥筑巢,在空中飞舞;沙滩被阳光晒得暖融融的,鸳鸯悠闲地卧在上面,安然入睡。诗中 “飞燕子” 与 “睡鸳鸯” 一动一静,将春日山水的生机与闲适完美融合,字里行间满是对生活的热爱,让人读罢,也能感受到那份春日里的美好。
《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王维《辋川集》中的这首诗,描写了鹿柴傍晚的幽静景致。空旷的山谷里看不见人的踪迹,却能听到远处传来的人语声,声音在山谷中回荡,更显山林的寂静。夕阳的余晖穿透茂密的树林,洒在幽深的林间,又映照在地上的青苔上,形成斑驳的光影。诗中以 “人语响” 反衬 “空山” 的静,以 “返景”“青苔” 勾勒画面的幽,将山林的静谧与光影的灵动结合,二十字间,满是禅意,让人仿佛置身于这清幽的山林中,忘却尘世的喧嚣。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贾岛曾前往山中寻访隐者,却未能相见,遂作此诗记录寻访过程。在松树下询问隐者的童子,童子回答说师父上山采药去了。“师父就在这座山里,只是山中云雾浓重,不知道具体在哪个地方。” 诗中没有直接描绘山水,却通过 “松下”“山中”“云深” 等意象,勾勒出一幅云雾缭绕的山林图景,隐者的飘逸与山水的清幽相融,虽未遇隐者,却让人感受到山林的空灵与神秘,余味悠长。
山水五言绝句,是诗人以心为笔,蘸取山河之色写就的诗篇。二十字的篇幅,却能装下江潮、松风、明月、青苔,装下人间的欢喜与怅惘。这些诗句,历经千年仍未褪色,每当我们轻声吟哦,便似与古人并肩站在山水之间,看春潮漫卷,听松涛阵阵,赏明月清风。愿这些藏在诗中的山水美景,能常伴我们左右,在平凡的日子里,为我们带来一份来自天地自然的慰藉与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