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西安刘先生的事情,我也想起身边朋友的类似经历。他家房子空置两年,暖气阀早就关了,但每年冬天还是会收到那笔“基础热费”。用他的话说,“钱不多,但总觉得哪里不太对劲”。
刘先生的情况在西安不是个例。他2019年就隔断了供暖管道,明确不再使用暖气,可每年仍需缴纳一千多元的费用。他希望能办理彻底的断网手续,但热力公司和物业都没有同意。

关于这笔费用的争议,其实两边都有自己的角度。
从规定来看,《西安市集中供热条例》确实提到,停止用热的用户需要交纳基本热费。这也是物业和热力公司收费的依据。
而支持收费的一方主要提出两个理由:一是集中供暖的用户家中会有部分热量传递到不用暖的邻居家;二是供热系统前期投入大,需要相对稳定的收入来维持运行,这关系到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转。

不过对居民来说,这些解释似乎不太容易接受。比如“户间传热”,很多人觉得这种热量微乎其微,而且很难实际测量。刘先生就提到,他第一年使用暖气时效果就不太理想,现在完全不用了,却还要因为“可能蹭到邻居一点热量”而付费,确实让人难以理解。
关于供热成本的问题,也有人提出,如果是为了保障企业运行,是否可以通过政府补贴等方式来解决,而不是让不使用的用户来承担这部分费用。
我查了查其他城市的做法,发现确实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比如石家庄从2020年开始,对无人居住的空置房不再收取采暖费,供热企业的成本缺口由政府给予适当补贴。这种差异也让一些居民对收费产生了更多疑问。
其实换个角度看,这个问题背后还藏着另一个关键:如果供暖效果能让人满意,可能就不会有这么多人选择停暖了。有数据显示,西安供暖投诉中很多都提到“室温达标但体感冷”的问题。官方解释这与供热成本上涨有关,在控制成本的同时,温度标准也有所调整。
这就形成了一个循环:暖气不够热,有人想停用;停用还要交费,居民觉得不合理;而停用的用户越多,供热企业可能越难维持。如何平衡各方需求,确实需要更多考量。
说到底,供暖是项重要的民生服务。如何在保障系统正常运行的同时,也能让费用分摊更合理,可能需要各方一起寻找更好的解决办法。毕竟,大家都希望冬天既能过得温暖,也能觉得公平。
不知道你所在的城市对空置房的供暖费是怎么规定的?如果你也遇到过类似情况,欢迎分享你的看法。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