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人最舒服的活法:松弛

正所谓绷紧的弦易断,做人还是张弛要有度。人这辈子,若是活得太紧,便满身是累。但是,活得太松,又容易没了人形。所以最舒服的

正所谓绷紧的弦易断,做人还是张弛要有度。

人这辈子,若是活得太紧,便满身是累。

但是,活得太松,又容易没了人形。

所以最舒服的活法,是找到那份恰到好处的松弛。

就像呼吸一样,有深有浅,有急有缓,但总归是顺畅的,自在的。

松弛,是允许一切发生

其实,松弛的状态,才是最为完美的。

但是人的生活里,本就充满变数,你越是想掌控所有,就越会被焦虑绑架。

东晋名士谢安隐居期间,朝廷多次下令征召他回去做官,但是他每一次都不急不躁。

直到自己到了四十多岁,觉得时机合适了,才从容出山。

后来在决定国运的淝水之战前线里,他依然能和客人安静下棋,没有慌乱。

就算前线捷报传来,他也只是淡淡看了一眼,继续落子。

靠这份“允许一切发生”的底气,以及松弛的状态,使得他能胜任大事。

其实,松弛的自信感、自在感,真的比任何精心计算都更强大。

真正的松弛,是接受生活的不可控,然后在自己的能力圈内,稳稳地站着。

松弛,是放下完美执念

人的痛苦,几乎源自于执念。

若是自己总能轻易就放下,那么面对人生的得失成败,是非恩怨,又怎能轻易伤得了你?

所以,别被执念害得太深,就像事事求圆满,往往最先累垮自己。

宋代大文豪苏轼,可谓是一生坎坷,问题不断,但是他却能越活越通透。

当时他被贬到惠州时,也没有自我放弃,倒是写下“日啖荔枝三百颗”的自在和从容。

后来哪怕被流放到海南,他也还能鼓足干劲,稳住心态,在当地积极办学教书,传播文化。

因为他不再执着于“必须怎样”,而是“现在能怎样就怎样”。

于是豁达的心态,松弛的姿态,使得他可以在《定风波》里这样写道:“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看透了,也就放下了,放下了,那么执念就只能如同云雾一样散开。

可以说,人若是喜欢追求完美,那么完美就会成为枷锁,不断地把你困在狭隘的空间里。

然后,不断地挤压你,伤害你,可实际上,瑕疵才是生活的本来面目。

那些真正活得通透的人,其实更能过上一种松弛且自在的人生。

松弛,是懂得适时休息

持续的快,不一定是真快。反倒是那些懂得慢下来的人,往往走得更远。

实际上,人若是喜欢追求速度,那么操作就容易变形。

操作变形了,那么事情也就无法得到好的结果。

最终,自己搞得越来越被动,越来越焦虑。

现代物理学奠基人之一尼尔斯·玻尔,他有个特别的习惯:就是在他遇到棘手的难题时,立马会放下纸笔,然后就去实验室旁边的球场踢足球。

然后,在奔跑和协作之中,松弛的自在感,轻松感就来了。

最终,他不仅放松了自己紧绷的神经,许多灵感也往往在此时迸发。

所以说,他那些不少却又关键的思路,都是在球场上“踢”出来的。

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有句话说得好:“休息的工夫,便是工作的工夫。”

暂时的停顿,如同弓弦的回拉,是为了下一次更有力地发射。

说到底,松弛不是懒散,而是一种内在的自信,一种远见的智慧。

于是,相信自己即使慢一点,也能到达终点,即使自己不完美,也值得被爱。

最后,当你学会给自己的生命留白,给心灵松绑了。

那么,那些最美好的事物,反而会不期而至,甚至常常带来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