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三角经济带的版图上,江苏正以独特的产业逻辑重塑中国航空航天版图。当全国多地争相布局商业航天赛道时,江苏凭借700余家企业构成的完整产业链、超千亿元的产业规模,悄然跻身全国航空制造强省之列,对航空航天类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激增。
从就业结构看,无人机形成了多元化的人才需求,硬件研发、飞行操作、数据应用方面形成了核心岗位群。其中,兼具技术实操与行业解决方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最受欢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也成为了热门选择。

小编将以该校的王牌——飞行器适航技术专业为例来进行说明,揭秘该校为何成为众多优质考生的第一选择。
据悉,南航航空航天类专业在2025年的招生分数线仍旧领跑全国,以浙江省为例,这类专业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659分,在全省7061的位次。与东南大学、武汉大学等综合实力强劲的985高校处于同一分段。
这也意味着,在选择南航学生的心目中,该校能够带来的发展前景可与985高校争辉。飞行器适航专业还是该校每年从入校新生中选拔30名优秀学生组建,更是优中之优。
事实同样如此,在2025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专业中,南航飞行器适航技术专业斩获了A+评分,排名仅次于航空行业领域的龙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值得注意的是,南航在该专业评价的五个维度中获得了全A评价,专业就业更是以A+的优势赶超北航的B+。

广阔的就业市场给了考生和家长选择该校的底气,从人才培养的各个维度来看,南航也的确为学生提供了坚实的教育基础和多元的发展选择。
飞行器适航技术专业依托国防特色学科—航空适航技术,采取“3+1+2.5”三阶段“本硕连读”、跨学院、跨专业联合培养模式,第一阶段为本科前三学年,同该校各个相关专业进行联合培养,让学生们分别学习专业知识;第二阶段为本科第四学年,学生集中在民航学院学习适航专门知识。

在特色化、个性化的培养机制下,学生们的专业能力得到了很大的保障,本硕贯通的机制,则让学生无惧行业对高学历层次、丰富项目经验的要求——中国航天、中国航发、中航工业等主流航空航天企业最低学历要求均为硕士,民营领域的无人机企业,虽对学历略有放宽,但相对更青睐“即插即用”的人才。
除了满足行业需求外,作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该专业学生在本科阶段就能够在南航-上飞院“立足适航 聚焦电控”校企协同育人平台等实践基地实习实践,参与校内导师与上飞院行业导师提出的课题,提升了他们自身的创新能力与实践水平,与同类研究生相比,更显竞争力。
因此,也有部分学生得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985高校的青睐,在“交通运输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安全科学与工程”等相关学科方向继续深造。

航空航天在促进社会整体发展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尤其是其中的低空经济也被列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引擎,涵盖智能技术研发、物流、文旅、应急救援等多个领域。作为低空经济的关键组成部分,无人机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作为以无人机为优势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社会认可度也随之水涨船高。该校的飞行器航空器适航技术专业实力强劲,水平直逼 985 高校,不仅能有效保障学生就业发展,在省内也占据明显优势。因此,省内排名靠前的考生,可对这所高校多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