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天才如爱因斯坦,也只能苦恼于 宇宙是永恒存在,还是从0到1

爱因斯坦曾说:“探索奥妙对于人类而言,是最为美妙的事情。”宇宙是怎样产生的,这是一个困扰了人类千百年的谜题。哪怕身处21

爱因斯坦曾说:“探索奥妙对于人类而言,是最为美妙的事情。”

宇宙是怎样产生的,这是一个困扰了人类千百年的谜题。

哪怕身处21世纪,所谓的Ai智能 如泉涌出,但关于宇宙的成因,仍是众说纷纭,处在假说阶段。

以下内容我们将系统了解主要的宇宙产生理论。

观点1: 宇宙大爆炸理论:

目前最被主流认可的宇宙产生理论。

一,首次提出:

1927年,比利时天文学家和宇宙学家勒梅特首次提出了宇宙大爆炸假说。

他认为宇宙最初是一个“原始原子”并通过膨胀演化而来,这被视为大爆炸理论的雏形。

二,证实理论:

1929年,美国天文学家哈勃观测宇宙提出:遥远星系的远离速度(红移量)与距离成正比,证实了宇宙随着时间正在膨胀。

(这里便引出了一个问题?何为红移量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光的颜色由频率决定。

在特定介质中,C=λf关联(C为介质中的光速,波长(λ)与频率(f))

即波长和频率呈反比

哈勃 通过分析星系光谱线的位移,推断天体的运动状态。

当星系远离地球时,其发射的光波波长被拉长(红移量),反之则缩短(蓝移量)。

三,理论被真正确认:

1946年,由美国天体物理学家加莫夫和弗里德曼提出来的宇宙大爆炸假说,是目前得到众多科学家认同的一种观点。

这一假说认为:宇宙是由一个奇点(极高温、高密度状态)于137亿年前在一次大爆炸后膨胀形成的。

大约在200亿年前,天空中没有恒星和星系,只是充满了辐射。那时,构成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天体的物质都集中在一个“原始火球”中,即奇点,这个火球的密度和温度极高。

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原始火球发生了大爆炸,爆炸产生数百亿高温,物质纷飞散至四面八方,随后冷却,在物质冷却的过程中产生了质子和中子;质子和中子又合并成原子核。

早期宇宙因高温处于电离状态(电子与原子核分离),冷却了大约38万年后温度降至约3000摄氏度,电子与原子核结合形成中性原子,便产生了氢原子和氦原子。

在这些年间,散落在空间的各种物质通过组合、演化,逐步形成星系。

可能被质疑点:

理论中的“奇点”是什么样的状态?这堆如此巨大的能量和物质又是如何产生的?

我认为其本质上就是要解决”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无论奇点是鸡是蛋,总有让它存在的存在,即总有它的“母亲”存在,那么它的母亲又是什么呢?

我想 如果以后有个天纵奇才解决了物质从何而来,大概就能解答了!

观点2-1:暴涨宇宙论—基于宇宙大爆炸理论

1980年,由美国物理学家阿兰·固斯于在麻省理工学院首次提出,用于解释 标准大爆炸模型无法解决的视界问题、平坦性问题和磁单极子问题。

该理论描述宇宙在大爆炸后约10^-36秒至10^-32秒期间发生的指数级膨胀过程,空间尺度增长超过10^78倍,并通过真空能量驱动使宇宙趋向均匀与平坦。

和宇宙大爆炸理论的区别:

大爆炸理论描述的是138亿年来的持续膨胀,而暴涨理论仅发生在大爆炸后10^-35至10^-34秒的瞬间,膨胀速度远超光速。

大爆炸理论的证据来自宏观(如星系退行、CMB),而暴涨理论的证据间接体现于CMB的微小各向异性及引力波预测。

可能被质疑点:

保罗·斯泰恩哈特等批评者认为,暴胀模型过于灵活(数百种变体),难以通过单一观测证伪。

观点2-2: 暴涨宇宙论 衍生—泡泡宇宙假说

1983年,苏联物理学家安德烈·林德修正暴涨模型时提出,其核心观点认为早期宇宙的暴涨过程可能生成多个独立的“泡泡宇宙”。这也是多元宇宙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

他指出高能场的量子涨落可能导致不同时空区域形成独立的膨胀“泡泡”,安德烈·林德认为,每个泡泡拥有不同的物理常数和维度结构,而人类仅能观测到自身所在的泡泡宇宙。

可能被质疑点:

无法观测验证:

泡泡宇宙之间被暴涨空间隔离,理论上无法通过任何信号交互或观测其他泡泡宇宙。霍金虽支持该理论,但也承认其“无法验证”的本质。

批评者指出,该假说通过假设“无限泡泡”来解释宇宙的平直性和均匀性,本质上是用未观测现象解释观测现象。

冷点证据存疑: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MB)中的“冷点”曾被推测为泡泡宇宙碰撞痕迹,但后续研究表明可能是统计噪声或局部效应。

观点3: 恒稳状态学 假说

1948年,由英国天体物理学家 弗雷德·霍伊尔和赫尔曼·邦迪、托马斯·戈尔德提出。

该理论主张:宇宙在膨胀过程中持续创造新物质以维持密度恒定,无需大爆炸作为起点。

观测证据的否定:

20世纪60年代 射电天文学观测显示,微弱射电源的分布密度 随时间变化,与稳恒态理论“宇宙永恒不变”的假设矛盾。

射电源计数显示,遥远天体(对应更早宇宙时期)的分布密度显著高于近邻宇宙,这与稳恒态理论要求的“物质密度时空均匀”完全矛盾。

若宇宙永恒不变,射电源密度应随观测距离均匀分布,但实际数据呈现明显的演化特征。

观点4: 宇宙层次(等级宇宙模型) 假说

19世纪,法国天文学家沃库勒等人提出的“宇宙层次”假说(又称等级宇宙模型):认为 宇宙结构具有层级性,由恒星、星系、星系团等逐级成团构成。

可能被质疑点:

分层论隐含了宇宙结构“有限可分”的前提,但若宇宙无限,则层级划分失去意义。

而且最终分层到底,便会有一个不再能被切分的层次,那么这个层次又是如何形成的呢?依然没做回答。

观点5: 亚稳状态 宇宙论

1999年,由印度天文学家纳尔利卡尔等人提出的宇宙起源理论。

该理论认为,宇宙在原始的时候是一个巨大的能量库,被称为“创物场”。

在这个能量库中,不断地发生爆炸,逐渐形成了宇宙的雏形;后来,宇宙中又发生了数次小规模的爆炸,导致局部空间膨胀,最后便成为整个宇宙的膨胀。

这种机制类似于量子场论中的“伪真空衰变”概念——宇宙可能处于亚稳态(伪真空),存在向更低能量状态跃迁的可能性。

可能被质疑点:

未提供可被独立验证的实验方案或观测标准,该理论目前更多依赖理论推演。

观点6: 弥漫说

20世纪40年代,德国物理学家 卡尔·弗里德里希·冯·魏茨泽克 等人在提出。

该假说认为 宇宙最初由均匀分布的稀薄物质(气体或尘埃)组成,通过引力作用逐渐聚集形成恒星、星系等结构。

局限性质:

无法解释什么是稀薄物质。

未考虑宇宙膨胀现象(哈勃定律发现后,该理论被质疑)。

观点7: 宇宙回归论(循环宇宙模型)

宇宙回归论的起源:

宇宙回归论的核心思想源于法国数学家亨利·庞加莱在1890年提出庞加莱回归定理。该理论最初应用于力学系统,后被引申为宇宙循环模型的数学基础。

什么是宇宙回归论?

若宇宙是封闭且有限的系统,根据庞加莱定理,宇宙膨胀到极限后可能因引力收缩,最终回归高密度奇点状态并重启新一轮大爆炸,形成循环宇宙模型。

可能被质疑点:

将宇宙作为一个封闭且有限的系统,以目前对宇宙的了解来看是非常不可取的。

观点8: 量子宇宙论

1981年,英国理论物理学家霍金于首次提出量子宇宙论,旨在通过量子力学解释宇宙的起源问题。

他认为,宇宙从四维欧氏空间的量子态自发创生,通过量子跃迁进入洛伦兹时空,消除了传统大爆炸理论中的奇点难题。

可能被质疑点:

质疑一:

理论中提到的“量子跃迁”更像数学描述,而非具体物理过程。

目前缺乏实验或观测证据支持这种时空相变如何发生,也未有统一理论解释量子引力如何驱动这一转变。

质疑二:

四维欧氏空间是一个数学抽象概念,其物理对应物尚不明确。

批评者质疑:为何是四维而非其他维度?为何选择球面而非其他拓扑结构?这些问题尚无共识。

以上就是目前主要的宇宙如何来源的理论,其他 例如白洞理论,弦理论,全息宇宙论 等等,由于太过玄乎,未将其收纳于主流宇宙起源理论!

关注未知探究社,后续给予您更多精彩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