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欧盟主席放狠威胁中国:若谈不拢,必要时将动用所有可用手段

当地时间2025年10月25日,在德国柏林全球对话会议现场,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谈及中国稀土出口管制措施时,先是称“

当地时间2025年10月25日,在德国柏林全球对话会议现场,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谈及中国稀土出口管制措施时,先是称“正致力于与中方共同寻求解决方案”,但随即抛出强硬威胁:“若有需要,布鲁塞尔已准备好动用工具箱中的所有工具,必要时将与七国集团伙伴协调应对。”这一表态,将中欧在关键原材料领域的贸易摩擦推向台前。

冯德莱恩的威胁并非空穴来风。据其透露,欧洲90%以上的稀土磁铁依赖中国进口,汽车、国防、航空航天、人工智能芯片及数据中心等战略产业均受波及。以德国汽车业为例,一辆电动汽车需使用约2公斤稀土磁铁,而欧洲本土产能几乎为零。这种“命脉外握”的脆弱性,在美方因稀土受限而丑态百出后,更令欧盟如坐针毡。

美媒解读称,冯德莱恩的狠话暗指欧盟可能启用《反胁迫工具法案》(ACI)。这一被布鲁塞尔称为“贸易火箭炮”的法案,允许限制贸易、削减知识产权、限制外资及公共采购准入,自2023年底生效以来从未启用。此前法国总统马克龙曾在欧盟峰会上挑唆动用该法案,但因德、意等国担忧激化对华矛盾而未获支持。

面对谈判僵局,欧盟转而寻求“自救”。冯德莱恩透露,欧委会将推出“RESourceEU”计划,模式参照2022年“REPowerEU”能源转型计划,通过回收、联合采购、储备及投资降低对华依赖。她举例称,部分欧洲企业已能回收95%的电池关键原材料,但业内人士指出,回收产业规模有限,短期内难以替代中国进口。

同时,欧盟加速与乌克兰、澳大利亚、加拿大等10国建立关键原材料伙伴关系。然而,这些国家的稀土产量合计不足全球10%,且开采周期长、成本高昂。哈萨克斯坦某矿企负责人坦言:“与欧洲合作需数年基础设施投入,远水解不了近渴。”

这场稀土博弈,实则是多极化世界中规则主导权的争夺。美国通过长臂管辖和金融霸权打压他国,欧盟试图以“贸易武器化”维护话语权,而中国则以法治化和市场化手段捍卫自身利益。联合国贸发会议秘书长格林斯潘警告:“将经济工具政治化,最终会摧毁全球产业链,所有国家都将付出代价。”

下周,中欧将举行出口管制问题会议。这场对话不仅是技术层面的磋商,更是两种治理理念的碰撞——是继续沉迷于“制裁-反制”的零和博弈,还是构建基于规则的多边合作?答案将决定未来十年全球贸易的走向。

截至发稿,欧盟委员会仍在拟定贸易措施清单,而中国稀土企业已收到更多欧盟客户的长期合作意向。在这场博弈中,理性与克制或许比威胁与对抗更能赢得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