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卦山书院’前,仰头看这株‘龙爪柏’——枝桠分作九杈,竟暗合‘乾卦九爻’;转身望那株‘牛头柏’,双干对生如牛角,又像‘坤卦’的厚德载物。”11月初,北京师范大学易学专业研究生小林在卦山发出惊叹。这座藏在吕梁交城山中的“卦象博物馆”,以“天下第一柏海”“易学活态传承地”的标签,成为今年秋冬山西文旅的“文化新宠”——国庆假期游客量同比增长65%,其中35%为高校历史系学生、传统文化爱好者。近日,记者实地探访,为您揭开这座“藏在松柏里的易学密码”。
从“卦象得名”到“柏海成诗”:卦山的千年文化基因卦山的故事,始于一场“天地对话”。
“卦山原名‘狐岐山’,因山形如八卦而更名。”交城县文旅局文博研究员张宏介绍,“《交城县志》记载,东汉时期,易学家京房在此结庐观象,见山体九峰环列,状若《周易》六十四卦中的‘乾、坤、震、巽’等卦象,遂命名为‘卦山’。此后,历代学者、高僧在此讲经论道,卦山渐成‘北方易学重镇’。”
更令人称奇的是,卦山的“卦象”不仅在山形,更在“柏海”——全山现存古柏2000余株,树龄超千年者30余株。这些古柏随山势生长,枝桠交错竟暗合八卦方位:天宁寺前的“龙爪柏”对应“乾卦”,卦山书院旁的“牛头柏”呼应“坤卦”,水母庙后的“龟背柏”则像极了“坎卦”。“古人种柏非随意,而是依卦象布局,让自然与易理‘对话’。”张宏指着“龙爪柏”说,“你看这九根主枝,每根代表一爻,合起来就是‘乾卦’的刚健;再看枝桠角度,暗含‘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深意。”
“卦山最动人的,是‘活的易学’。”72岁的卦山书院守护人郭师傅说,“过去文人来此,边赏柏边论卦;现在游客走累了,在柏树下坐会儿,听我们讲‘柏与卦’的故事,自然就懂了‘天人合一’的道理。”
核心体验:从“看柏”到“悟易”,在松涛间触摸文化根脉卦山的魅力,在于它把“自然的鬼斧神工”与“人文的哲思智慧”编织成了一张网。以下五大玩法,带您深度感知“柏海里的中国哲学”。
1. 古柏群:2000株“会说话的树”“这是卦山的‘柏柏博物馆’!”沿着青石阶登山,迎面而来的是“卦山古柏群”——树龄牌上标注着“唐柏”“宋柏”“明柏”,形态各异的古柏组成天然“易象图”:
龙爪柏(唐柏):主干扭曲如游龙,九根主枝如龙爪抓向天空,对应“乾卦”九爻;
牛头柏(宋柏):双干并立如牛头,枝桠低垂似牛角,暗合“坤卦”的包容;
龟背柏(明柏):树皮斑驳如龟甲,树冠圆润似龟背,象征“坎卦”的智慧;
孔雀柏(清柏):枝桠展开如孔雀开屏,羽翅对称如“离卦”的阴阳平衡。

“这里不仅是寺庙,更是易学讲堂。”始建于唐贞观六年的天宁寺,是卦山核心建筑群。寺内大雄宝殿的“八卦藻井”、钟鼓楼的“阴阳碑刻”、藏经阁的“卦象藏书”,处处可见易理渗透。
“最绝的是‘卦象影壁’!”小吴指向山门后的照壁——青砖上刻着六十四卦象,每卦旁配一句《易经》原文,地面用鹅卵石铺成太极图。“信众绕壁而行,脚步自然走出‘S’形,就是在‘走太极’,寓意‘阴阳调和’。”
寺内还保存着清代易学家范镐鼎的手稿《卦山易说》,泛黄的纸页上,他用朱笔标注着“柏影映卦,天人相契”。“每年冬至,寺里会举办‘柏下论卦’活动,学者、游客围坐古柏旁,一边赏柏一边解卦。”天宁寺住持释延空说。
3. 卦山书院:重启的“易学课堂”“这是北方少有的‘活态书院’!”重建的卦山书院依山而建,院内古柏参天,廊下挂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书法。书院定期开设“易学入门课”“古柏与卦象”研学营,吸引高校学生、亲子家庭参与。
“上周带儿子来上‘柏与卦’体验课!”太原的刘女士说,“老师让孩子观察‘牛头柏’的枝桠,再在纸上画出‘坤卦’,孩子边画边说‘原来妈妈总说的‘包容’,在树里也有!’”
书院还推出“卦象拓印”活动——用宣纸拓印古柏枝桠的轮廓,再对照《周易》解读,成品可带走作纪念(费用38元/人)。
4. 四季赏柏:不同时间的“柏海美学”卦山的古柏,四季皆有不同的哲学意境:
春:新芽初绽,古柏抽枝,像极了“屯卦”的“万物始生”;
夏:浓荫蔽日,柏香沁人,暗合“豫卦”的“天地和畅”;
秋:叶色转黄,柏籽落地,呼应“剥卦”的“厚积薄发”;
冬:雪落柏枝,黑白分明,恰似“否极泰来”的静美。
“最推荐清晨!”郭师傅说,“山雾未散时,古柏若隐若现,像在云里画卦;太阳出来后,光影透过枝桠洒在地上,形成天然的‘卦象图’,拍照特别出片。”
5. 隐藏玩法:寻“卦象密码”与“红色记忆”数“卦象石”:山路上散落着12块“卦象石”,每块刻着一卦,找齐可兑换书院手作书签;
访“卦山抗战遗址”:山顶有处保存完好的抗日哨所,是1941年八路军在此观察敌情的据点,洞内有当年的望远镜残件;

地址:吕梁市交城县岭底乡香源沟村(距太原市区80公里,距吕梁市区50公里);
开放时间:8:00-18:00(17:00停止入场,全年无休);
门票:60元/人(含古柏导览手册、书院体验券);
优惠:学生、60-69岁老人半价(30元);70岁以上、军人、残疾人免票;
导览服务:
免费:微信公众号“卦山旅游”提供语音导览,入口可领纸质《卦山易柏志》手册;
付费:“易学深度游”(含专家讲解卦象与古柏关联,120元/场,8人内)。
交通指南自驾:导航“卦山景区”,景区有免费停车场(车位200个,节假日需排队15分钟);
公交:太原东客站乘坐“交城旅游专线”至“卦山站”下车即达;
高铁/飞机:
高铁至“太原南站”:乘地铁2号线至“太原东客站”,转乘旅游专线(约1.5小时);
飞机至“太原武宿机场”:乘机场大巴至“太原东客站”,转乘旅游专线(约2小时)。
一日精华路线(适合文化/自然游)上午(9:00-12:00):
入口→古柏群(重点打卡“龙爪柏”“牛头柏”,听讲解员讲“柏与卦”)→天宁寺(看八卦藻井、听“柏下论卦”故事)→卦山书院(体验“拓印卦象”活动)。
中午(12:00-13:30):
在“山脚下农家乐”用餐(推荐交城特色:碗托、炒莜面、柏籽羊肉,人均45元)。
下午(13:30-16:30):
登山至山顶(约1小时)→赏“龟背柏”“孔雀柏”→参观抗战哨所→返回途中逛“卦象石”收集游戏。
傍晚(16:30-17:30):

古柏区禁止攀爬、刻划,拍照勿用无人机(保护鸟类);
山路部分路段较陡,建议穿防滑鞋,老年人可乘观光车(10元/人);
冬季山顶气温低,需备防风外套;夏季注意防晒,携带驱蚊液;
书院活动需提前1天在公众号预约(节假日名额有限)。
游客故事:在这里,读懂“中国人的浪漫”“我是做景观设计的!”28岁的上海设计师陈先生说,“以前总觉得‘自然与人文结合’很抽象,现在站在卦山,看古柏按卦象生长,才明白古人早把‘天人合一’刻进了土地里——这不是设计,是‘道法自然’的智慧。”
“带孩子来补‘文化课’!”运城的张女士指着“龙爪柏”说,“以前讲《易经》,他只觉得难;现在他盯着柏树的枝桠说‘妈妈,这像不像乾卦的九爻?’,我才懂‘最好的教育在自然里’。”
“我们是易学社团!”山东大学的学子们围坐在“牛头柏”下,“卦山的古柏是最好的教材——不用死记硬背卦辞,看树、摸枝,就能理解‘阴阳’‘刚柔’的含义。”
结语:卦山,是一片林,更是一本“自然之书”从东汉的“狐岐山”到今天的“易学圣境”,卦山用1800余年光阴证明:最好的传承,是让“老卦象”继续生长在“新柏海”里,让“老智慧”继续流淌在“新故事”中。
正如张宏研究员所说:“卦山的价值,不在‘最古’的噱头,而在它是‘中国人的自然哲学馆’——每一株柏都是‘活的卦象’,每一次驻足都是与古人的‘跨时空对话’。”
这个周末,不妨走进卦山。在松涛间触摸古柏的纹路,在书院里聆听易理的低语,你会发现:所谓“卦山”,不过是天地递给我们的一本“自然之书”,用来解读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天人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