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州消费者王先生的遭遇并非个例:短视频平台看到16元祛痘广告,体验后不仅支付2万元,还被强制背上4.6万元“悦己管家”贷款。记者暗访蕾特恩祛痘港区沃金店发现,10元护肤广告实为诱饵,工作人员先推销5000元年卡,再以“分期”为名诱导扫码,实则跳转贷款平台。更令人警惕的是,工作人员会趁消费者做项目时,擅自拿取手机下载支付宝、登录贷款平台,甚至索要身份证照片,全程规避消费者主观意愿。此类“低价吸引—强制推销—暗设贷款”的连环套路,已严重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
三大陷阱拆解,认清消费骗局
低价诱饵陷阱:以“10元体验”“16元祛痘”等超低价广告引流,实际到店后声称“基础项目无效”,强制推销高价套餐;
贷款伪装陷阱:将贷款包装为“分期支付”“公司补贴”,诱导消费者扫描不明二维码,跳转非正规小额贷款平台;
强制操作陷阱:趁消费者接受服务时,擅自拿取手机下载APP、删除记录、登录贷款平台,甚至索要身份证信息,剥夺消费者选择权。
消费防范建议,守护财产安全
理性看待低价广告:对“超低价体验”“免费护肤”等宣传保持警惕,仔细核实商家资质,避免盲目到店;
明确消费细节:到店前确认服务内容、收费标准,拒绝商家强制推销的高价项目,签订书面协议明确权责;
保管个人物品:接受服务时切勿将手机、身份证等交给他人,不随意扫描陌生二维码,不泄露支付密码、验证码;
拒绝不明贷款:遇到“分期支付”“免息贷款”等提议,务必核实贷款机构合法性,坚决拒绝非自愿的贷款行为。
消费安全无小事,美容护肤需谨慎。山西省消费者权益保护联合会再次提醒广大消费者,面对各类低价美容广告务必保持清醒,坚守“不贪低价、不随意授权、不泄露隐私”的原则,主动规避消费陷阱。
案例来源:逐浪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