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核试验多米诺:特朗普推倒第一块,普京紧随其后?

克里姆林宫内,普京一面重申遵守核试验条约,一面下令研究准备核试验的可行性——这种看似矛盾的举动,正是当前核态势的微妙写照

克里姆林宫内,普京一面重申遵守核试验条约,一面下令研究准备核试验的可行性——这种看似矛盾的举动,正是当前核态势的微妙写照。

01 核禁忌动摇

俄罗斯国防部长别洛乌索夫在安全会议上直言不讳:“我认为应该立即开始准备进行全面核试验。”

他的急切来自于对美国动向的警觉——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一周内三次宣称要重启核试验。

特朗普甚至毫无根据地指责:“俄罗斯将要进行核试验,其他国家也在搞核试验。”

面对这种指控,CBS主持人诺拉·奥唐纳不得不在采访中当场纠正——中俄目前并没有进行核试验。

但真相似乎已经无关紧要,核禁忌的闸门正在松动。

02 核试验牌局

特朗普的核试验言论引发了全球性担忧。英国《金融时报》直接评价:“特朗普承诺重启核试验,引发全球恐慌。”

特朗普的逻辑似乎是基于一种“对等原则”,他在社交媒体上宣布,已命令五角大楼立即在“对等基础上”开始测试美国核武器。

但美国军备控制协会执行董事达里尔·金博尔一针见血地指出:

“在技术、军事或政治方面,美国都没有恢复核爆炸试验的理由。”

特朗普的决定可能是华盛顿鹰派人士长期以来的要求,背后还牵扯一项耗资上万亿美元、为期10年的核武现代化计划。

03 俄方谨慎回应

面对特朗普的挑衅,克里姆林宫的反应颇为精妙。

普京在安全会议上表明,俄罗斯将继续遵守其在《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中的义务。但他同时指出,若美国进行核试验,俄罗斯将采取适当反制措施。

随后,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急忙澄清:“我想强调,普京没有下令开始准备核试验。普京指示的是研究这种准备的可行性。”

这种语义上的微妙差别揭示了克里姆林宫的真正策略——保持选项开放,但不主动打破现状。

用佩斯科夫的话说,分析将持续“必要长的时间”,以了解美国的意图。

04 全球担忧

国际社会对这场核试验风波反应强烈。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明确表示,中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恪守“暂停核试验”的承诺。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的副发言人法尔汉·哈克则重申:“我们不应忘记过去80年来进行的2000多次核试验造成的灾难性后果。”

伊朗外交部长在社交媒体上抨击美国:“一个拥有核武器的恶霸,将其‘国防部’更名为‘战争部’,并正在恢复核武器试验。”

与此同时,Pugwash会议在广岛发布的《广岛宣言》断言,真正的和平不能建立在核威慑政策之上。

这份宣言恰逢广岛原子弹爆炸80周年,提醒着世界核武器的真实代价。

05 核武现代化迷思

在核试验辩论的背后,隐藏着一个更深层次的趋势——核武器现代化竞赛。

美国能源部长赖特试图为特朗普的言论降温,称核试验不会涉及实际核爆炸,只是为了“系统测试”和验证“核武器部件”。

但美国《大西洋月刊》指出,特朗普可能仍沉浸在冷战思维中,试图通过恢复核试验来展现自己的强硬姿态。

俄罗斯也不甘示弱,普京近期夸耀了“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和“波塞冬”水下无人机的测试。

不过,佩斯科夫特别强调——“海燕”试验“无论如何不是核试验”。

 06 重回冷战?

这场核试验风波发生的时机颇为微妙。

《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于1996年在联合国大会获得通过,但美国至今尚未批准。

如今,随着特朗普表态重启核试验,以及普京命令研究核试验准备,国际社会担忧新一轮核军备竞赛的可能。

俄罗斯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警告,准备核试验可能需要“几个月到几年”。

他表示:“如果我们现在不采取适当措施,我们将错过及时回应美国行动的时机。”

但同时,Pugwash会议呼吁核武器国家采取不首先使用政策,并强调科学家有责任引导领导者基于科学证据和伦理判断行事。

核武器的逻辑从未改变——正如1955年的《罗素-爱因斯坦宣言》所言,人类面临的选择是:结束战争,还是结束人类自己?

如今,在广岛原子弹爆炸80年后,我们似乎又一次站在了这个十字路口。

当特朗普和普京互相指责对方准备核试验时,广岛的声音提醒我们——在核战争中,没有胜利者,只有幸存者。

核试验可能重启,但人类承受不起第三次核爆炸——无论是在广岛、长崎,还是在任何其他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