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减肥的过程中,随着相关经验的积累,就会知道,在瘦下来的过程中,如何减掉脂肪并留住肌肉才是最重要的,留住肌肉不仅意味着身材会变好,更意味着基础代谢的稳定,意味着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持减脂的效果,等等好处。但是,在实际的减肥人群当中,多数人都会因为方法的不当而导致肌肉的流失,从而使得代谢受损,甚至陷入“越减越肥”的恶性循环。

那么,在减脂过程中,有哪些错误的方法会导致肌肉的流失、摧毁我们的代谢呢?想要做到减脂不减脂又要怎么做呢?
第一:摧毁代谢的五大错误减脂法简单说,错误的减脂之法之所以会摧毁代谢,是因为你的减脂行为不能满足于身体所需,从而导致身体启动自我保护机制来对抗你的努力,那么这些错误的减脂法是什么呢?

1.极端低热量饮食的代谢陷阱
当每日摄入低于基础代谢的30%时,身体会启动"饥荒模式",基础代谢率可下降达40%。《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研究显示,连续两周每日摄入低于800大卡的受试者,肌肉流失量占总减重比例的52%。更严重的是,这种代谢损伤可能持续数年,这也是很多人恢复正常饮食后迅速反弹的根本原因。

2.过度依赖有氧运动的失衡
每天超过90分钟的中低强度有氧会促使皮质醇水平持续升高,这种"压力激素"会分解肌肉蛋白供能。专业运动员的监测数据显示,马拉松训练期间若不配合抗阻训练,运动员的瘦体重每月可能减少0.5-1公斤。普通健身者进行大量有氧时,肌肉流失速度可能更快。

3.完全断碳水所导致的激素紊乱
碳水化合物不足会导致甲状腺激素T3水平下降28%-50%,直接影响脂肪代谢效率。生酮饮食初期看似有效的减重,其实包含大量水分和肌肉流失。临床观察发现,持续生酮三个月以上的健身者,深蹲最大重量平均下降15%,印证了肌肉功能的衰退。

4.忽视微量营养素的隐形伤害
严格控制饮食时容易缺乏维生素D、镁、锌等参与肌肉合成的微量元素。一项针对健身人群的调查显示,62%的减脂者存在维生素D不足(<30ng/ml),这与肌肉蛋白质合成率下降直接相关。

5.睡眠不足的代谢代价
睡眠时间少于6小时时,生长激素分泌量减少60%,而皮质醇水平上升45%。这种激素环境会优先分解肌肉而非脂肪。追踪研究表明,在相同饮食运动条件下,睡眠不足组比正常组多流失31%的肌肉量。
第二:如何科学减脂,做到减脂不减肌?如上所述,不正确的减脂方法会导致肌肉的流失,从而摧毁你的代谢,这不仅让减脂变得困难,还会增加反弹的风险,那么,如何才能正确减脂,在减掉脂肪的同时留住肌肉呢?
1.合理的热量缺口
建议每日制造300-500大卡的热量缺口,采用"阶梯式减量法":每减重5%体重后,维持2周热量平衡,让代谢系统适应。研究显示这种方法可使肌肉保留率提高40%。

2.吃够基础代谢的量,把热量缺口交给运动
计算好自己的基础代谢,然后以这个数值为依据来安排自己的饮食,比如你的基础代谢为1200大卡,那么每天所要摄入的热量就是1200大卡,把这些热量以5:3:2的比例分配给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 然后把热量缺口交给运动,比如每周3-5次,每次45分钟左右的运动,在此基础上,保持平均每天8000步,主动做家务,定时起来活动身体,等等。

3.重视并坚持力量训练
每周进行3-4次力量训练,以五大基础动作(深蹲、硬拉、卧推、划船、推举)为主,使用8-12RM的重量,来刺激肌肉,为肌肉的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把每次训练时间控制在60分钟以内,来避免过度消耗。

4.有氧运动的优化组合
采用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与传统有氧7:3的比例,例如每周2次HIIT(20分钟/次)加1次低强度稳态有氧(45分钟)。代谢研究显示,这种组合的脂肪氧化效率比单纯有氧高40%,同时能更好地保留肌肉。
第三:不要忽视营养的重要性饮食是减脂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但是即使是控制饮食也要保证营养足够且全面,这样才能为肌肉的生长创造良好的营养条件。
1.碳水循环的实践方案
训练日摄入每公斤体重3-4g碳水,休息日降至1.5-2g。这种波动性能维持肌糖原储备,避免肌肉分解。对比研究指出,碳水循环组比持续低碳组多减脂21%,同时多保留2.3%的肌肉量。

2.蛋白质的分配
每日每公斤体重摄入1.2-2.2g蛋白质,分4-5次补充,其中训练后30分钟内补充20-40g乳清蛋白效果最佳。实验数据表明,这种分配方式能使肌肉蛋白质合成率提升35%。睡前补充酪蛋白可抑制夜间肌肉分解,相关研究显示此举能减少58%的夜间肌肉蛋白降解。

3.水分与电解质管理
每公斤体重每天饮水35ml,训练中每15分钟补充150ml含电解质饮料。脱水3%就会导致力量下降10%,恰当的水合状态能维持肌肉饱满度。
第四:突破平台期的手段在减脂过程中,随着代谢适应的发生与体重的下降,平台期的到来也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此时,我们首先要正确认识平台期,除了给身体一点时间来适应这个阶段以外,还可以通过对以下几个方面的调整来突破平台期。

1.代谢重置
每6-8周安排5-7天的饮食突破期,每日摄入维持热量的110%。研究发现这种短期热量提升能使瘦素水平回升28%,甲状腺功能改善,后续减脂效率提高33%。

2.训练变量的周期性调整
每3周改变一次训练变量,例如:
第1-3周:增加重量5%,减少组间休息15秒第4-6周:引入超级组,改变动作顺序第7-9周:采用离心收缩训练法等等。
3.关注身体组成的变化
在平台期不要只关注体重,而是要关注身体成分的变化,每两周测量一次身体成分,关注三个关键指标:
骨骼肌质量变化不超过±0.5kg体脂率周下降0.5%-1%腰臀比持续改善
第五:不同人群的个性化方案从表现看,与减脂相关的或许只有饮食与运动,但是,对于不同的人群来讲,还要区别对待,要不同人群的个性化特点,比如:
1.女性减脂
女性在 luteal phase(黄体期)对碳水耐受性下降15%,应适当提高脂肪比例。研究显示经期前一周采用40%脂肪、30%蛋白、30%碳水的比例,能更好控制水肿和食欲波动。

2. 40岁以上人群
在不进行干预的情况下,肌肉就会在30岁左右开始流失,到了40岁以后会更加明显,每年自然肌肉流失率约1%-2%,此时就要特别重视蛋白质的的摄入,除此之外,哈佛医学院研究证实,配合维生素D3(5000IU/天)可使50岁以上人群的肌肉保留效果提升60%。

3.新手福利期
前3个月应重点学习动作模式而非追求重量,采用15-20次/组的训练方式建立神经肌肉控制。运动科学数据显示,这种入门方式能使后续肌肉增长潜力提高35%。所以,对于新手而言,要特别重视这个阶段。
总结:在减脂过程中,热量摄入与消耗之间的关系会影响到肌肉量的变化,由于热量缺口的出现,肌肉流失的风险本身就比较高,而肌肉的流失就会导致基础代谢的下降,所以在减脂过程中,如何留住肌肉就是我们一定要关注的事情,因为这不仅关系到减脂后身材的好坏,还关系到减脂之后如何更容易地保持住你的成果。
作者:十月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