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晋元牺牲,妻子求蒋介石被搪塞,自己独当一面为八百孤军谋生路......
"巧英吾妻爱鉴:日内即将率部进入沪松参战,特修寸笺以慰远念。我神州半壁河山,日遭蚕食,亡国灭种之祸,发之他人,操之在我,一不留心,子孙无噍类矣。为国杀敌,是革命军人素志也;而军人不宜有家室,我今既有之,且复门哀祚薄,亲者丁稀,我心非铁石,能无眷然乎!但职责所在,为国当不能顾家也。老亲之慰奉,儿女之教养,家务之一切措施,劳卿担负全责,庶免旅人之分心也......”
这是一封丈夫写给妻子的家书,虽寥寥数字,但是包含了太多的无奈也包含了太多的坚定。
这封信来自于爱国将领谢晋元,写信时间是在1937年8月,此时的他即将去往上海参加战斗,这场战斗也是我们熟知的淞沪会战,而谢晋元便是最近为人熟知的电影《八佰》里面,坚守四行仓库的最高长官。
1936年6月,日军加快了侵华的步伐,谢晋元为了能安心抗战,将自己的妻儿送往了广东老家,临走的时候他对妻子说:等抗战胜利到来时,我将亲自迎接你们母子返沪”。
谢晋元将孩子和正在怀孕的妻子亲自送回了广东蕉岭老家。
谢晋元和凌维诚是在一场婚礼上认识的,那一年是在1927年,谢晋元22岁,凌维诚20岁,在朋友婚礼上认识之后,二人很快熟悉起来,交往一年以后,便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
这对恋人用后来谢晋元儿子的话说是富家女和“凤凰男”的爱情。
凌维诚生于上海,父母在上海开了一家店,家境还算说得过去,虽然父亲去世得早,但是这家小店在母亲的经营下,生活还算富裕。
凌维诚毕业于上海的一所大学的音乐系,钢琴,风琴,小提琴样样拿手,而谢晋元出生在广东蕉岭的一个小山村里,一家人以务农为生,因为谢晋元成绩比较优秀,所以考到了广东大学,后来受到了革命思想的影响,进入黄埔军校学习,毕业后便参加了北伐和抗日战争。
1928年,谢晋元在北伐时受伤,因伤势严重,所以转到汉口的医院,在此期间,凌维诚多次去探望,痊愈的时候,他对凌维诚求婚。
在很多人看来,这个婚事是才子佳人,十分般配,但是谢晋元作为一个军人,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尤其是安全问题,自己都不能保障,怎么能保障妻儿的未来,所以,遭到了凌维诚母亲的反对。
但是再反对也拧不过凌维诚的坚持,1929年,他们结婚了。
生于乱世,生活总归不像想象当中那么安稳。
将妻子送回广东老家以后,1937年8月13日,日本人进攻上海,淞沪会战爆发,日本人也放出话,要三天攻下上海。此时上海的局势岌岌可危。
为了打破日本人的幻想,国共两党从全国调集部队,前往上海支援,双方激战几个月,打破了日本的企图,日本人也伤亡惨重。
10月26日晚,时任国民革命军88师262旅524团副团长的谢晋元拿着88师长的命令:524团一营死守上海最后一块阵地,掩护大军撤退。这“上海的最后一块阵地”就是四行仓库。
此时四行仓库西北两面已经被日军占领,东边是英美两国租界,南边苏州河紧邻着居民区。所以和在电影中一样,四行仓库那场战斗,正是在众目睽睽之下进行的,英美租借聚集了记者,居民区也聚集了民众。谢晋元知道这个地方的重要性,自己也早就下了决心,宁愿赴死也要守住这最后的阵地。
谢晋元带领战士们在四行仓库镇守四个昼夜,终于取得了胜利,在众目睽睽之下,中国军队也打出了应该有的雄风。
谢晋元也因这场战役受到嘉奖,被升为上校团长。
四行仓库战士一直坚守到10月31日晚上,公共租界的人致电中国政府,为了“保护战士安全”让战士们退守租界,然后归队。
当撤出战斗的时候,租界的人却缴了四行仓库战士的械,并以为了租界安全为由,对他们进行羁押,“八百壮士”瞬间成为了俘虏,并且在租界被俘虏了三年之久。
战斗了四天的四百将士,成为了孤军,而且,这一下就是将近四年。
虽然是在租借,但仍旧是身在敌营,前面有狼,后面有虎,一边是日本人虎视眈眈,另一边是汪伪政府试图劝降,另一边还是租借英美政府的欺凌,在这里,凶险万分。
虽然是一支孤军,但是作为团长的谢晋元在这里仍旧严格要求自己和将士们,在共同抵御凶险,保持日常练兵的同时,他还会接受采访,鼓舞士气。作为中国军人,誓死和敌人战斗到底。
直到1939年9月18日,不知道是自己早就预料到了,还是深思许久,谢晋元写下了遗书。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