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高校的26届保研率陆续出炉。
保研率反映了一个学校/专业能提供多少推免名额,也决定了你上岸的难度,如果不知道本校保研率,不了解外校的录取情况,就无从制定合理的计划。
根据近些年的保研情况来看,最难上岸的其实是来自头部985,但所学设计专业属于学校边缘位置的同学,以及大部分211同学。
接下来,我们就从最新的保研数据出发,分析各大保研高校战况,以及那些难上岸的同学该如何应对——
#126届保研率一览部分高校保研率如下
↓↓↓

※数据为人工统计,如有出入欢迎指出讨论
整体上看,大众认知中的“好学校”保研率普遍>30%,如北大、上交、复旦、同济、浙大等,10%~30%的以985/211为主,比如华东师范、华东理工、湖南大学等;绝大多数双非<10%。

可见学校整体实力越强,提供的保研名额越多,学生获得推免资格的机会也就越大;同时大部分高校的保研率都呈上升趋势。这些变化说明现在保研上岸的机会增多,留给考研人的机会变少。
但值得注意的保研率最高的中国科学院大学,从头衔上看它仅是一所双非,但保研率高达72.47%,超过所有已公开数据的头部985院校。
这所代表国家科研最高水平的顶尖大学,艺术设计方向的保研名额极为稀缺,录取难度堪比顶尖985。汉艺W同学今年成功保研中国科学院大学的人居设计与技术硕士。

再来看看新增院校的保研情况:
新获得推免资格院校的名额设置得通常比较保守,绝大多数院校的保研率不足2%,远低于其他院校。
艺术生更加关注的四川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等艺术类院校,本身招生规模就不如传统的综合类大学,所以保研率低。
但从长远角度看,保研名额通常会向学科优势突出、专业强的学校倾斜,而在设计领域,美院具有较强的学科优势和认可度,随着推免机制的成熟,保研机会也会越来越多。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设计生也会选择保研新增院校,这也反过来倒逼学校开设更多新专业、引进更多师资、增加更多校企合作资源,整体提升教学质量。
所以对未来计划保研的同学而言,提前关注目标院校的推免政策,尽早规划保研节奏,才是占据主动权、弥补院校背景差距的关键。
#2不同背景的学生有不同的难关要闯头部985院校的同学想要保研成功:
这类高校推免名额相对充裕,但问题也随之而来,你的竞争对手和你背景相似,大家都有学校光环和高绩点,真正拉开差距的是你能否展示软实力,比如含金量更高的竞赛奖项、名企/高校实验室的实习经历等。
而头部985背景的学生在外保时确实拥有更多优势,目标院校对这些学生的认可度也更高,同学们可以在作品集中展示跨学科能力,甚至针对目标院校/导师方向准备对应的项目。
汉艺Z同学来自国内某985,专门根据同济关注的领域做了一个项目,体现出在AIGC方向的能力,最后成功保研保研同济大学的人工智能与数据设计,还拿下三星实习。

汉艺国际教育24届学员Z同学 成功保研 同济大学 人工智能与数据设计 成功入职 三星 Lifestyle lab工业设计师 实习

双非院校的同学想要保研成功:今年很多双非院校的学生在预推免前几天突然获得了推免资格,但根本来不及准备材料,错失良机。
双非院校的保研名额非常少,只有第一名或者第二名才有机会,但第一名永远只有一个,很多有明确升学意向但成绩难以达标的同学,更早的选择了留学赛道,退出了保研名额的争夺,这也让愿意全力以赴争取保研的同学更能把握机会。
这些院校的同学要是想和985背景的同学拉到同一起跑线,不仅要在竞赛、实习经历、作品集等材料上对齐,最关键的在于打破信息差。

汉艺W同学成功保研清华
汉艺C同学来自某211,成功跨级、跨校、跨专业保研至上海交通大学MoDi。她很早就知道她们专业只有1个外校的保研名额,所以从大一开始就在卷绩点,一直保持全系第一的成绩,最后顺利拿下唯一一个外校保研资格。
同时,她还手握A'Design、Core77、NCDA、伦敦设计、米兰设计周等10项国内外知名大奖。

C同学所获奖项展示
但无论是什么背景的同学,作品集中最好也展示出跨学科能力,汉艺很多保研至清华、同济、浙大的同学都集中体现了设计+技术。
比如汉艺Z同学,本科就读清美信息系(造型方向),在保研本校的作品集中,她其中一个项目结合产品设计+APP+串口通信技术,展示了在设计、编程、代码、电路连接等方面的能力。

汉艺学员Z同学成功保研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信息设计(交叉学科)
#3这两类学生最难上岸:● 院校保研率在10~30%之间,主要是211背景的同学;
● 来自头部985院校,但设计专业属于学校边缘学科。
他们的共同困境是难以突破学校/专业背景的局限,这类同学都想保到比自己学校更好的985院校,但越是好学校,留给外校的保研名额越少,比如今年同济设创拿到优营的62名学生中,本校生占了约40%。

汉艺自行整理:同济设创夏令营优营学生背景情况
但这并不意味着毫无机会,像江南大学这种设计实力突出的211高校,或是传统美院出身的同学,虽然没有985的光环,但同样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让名校导师高看一眼。
而那些院校背景不够突出,或者虽在头部985,但所学设计专业是边缘学科的同学而言,向上保研的难度无疑会更大。
这些同学更要体现综合实力,绩点高的前提下通过竞赛、实习、科研等方式丰富背景,今年汉艺W同学,她本科是某头部985,但设计专业属于学校的边缘学科,最终她跨专业、跨院校保研至清华大学科普设计。

W同学不仅专业排名在全系数一数二,作品集中也展示出了建筑+VR等跨学科能力,还手握Muse、伦敦设计、CADA、G-cross、米兰设计周等多项大奖,以及清华未来课题组、快手的实习经历。
但有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就是各高校对国内竞赛的分级各异,比如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在北京交通大学属于A类学科竞赛,但到了上海交通大学就被划分为了B级。这种情况下同学们无法明确所参加竞赛的定位,也就无法明确自己到底加了多少分。
所以同学们应尽可能选择那些在各大院校都评级较高的奖项,像红点奖、iF奖、IDEA等国际大奖等。
同时科研能力也是同学们必须要展示出的能力,比如专利、期刊等,很多同学以为专利很难申,但其实完全可以直接把成熟且完整性高的作品集项目拿去申请专利,汉艺不少同学凭借一个项目同时拿下iF职业组大奖和专利,同时展示竞赛与科研上的能力。
S同学&H同学&Z同学&M同学&S同学
获 iF职业组大奖+外观设计专利X3

与此同时,由于国内外教育体系不同,很多同学不确定自己更适合哪种,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同时准备保研和留学。两者在准备材料上有很高的重合度,比如项目经历、作品集、研究计划、推荐信等,而且保研结束后刚好进入留学申请季。
这种双线并行的策略可以帮助你根据自身发展意愿做出选择,汉艺每年都有很多保研留学一起申请的案例。汉艺某985背景的W同学,放弃保研本校后,成功拿到UCL、爱大、港理、皇艺等一众名校的offer。

汉艺学员W同学 获 伦敦大学学院 爱丁堡大学 香港理工大学 等 offer
另一位Z同学放弃保研,拿下留学大满贯和CSC国家公派留学奖学金,最后前往新国立学习整合设计。

汉艺学员Z同学 获 CSC国奖留学基金委员会奖学金 新加坡国立大学 整合设计 MDes
今天我们讨论的保研率只是一个数字,决定最终结果的更是保研过程中的规划:打破信息差选择更好上岸的专业、充分了解目标院校的研究方向与重点,准备更能突出自身优势的申请材料等。
在这一过程中努力很重要,但有策略的保研规划更能让你事半功倍,把精力放在真正能为你加分的项目上,愿每一位同学都能如愿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