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时代洪流,奔涌不息;艺术星河,光华璀璨。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中,一代代艺术工作者以拳拳之心投身创作,以作品刻写时代,其个人奋斗的“光辉历程”,共同编织出中国艺术最为璀璨的华章。
他们,是技艺的锤炼者,于方寸画布间勾勒万里山河,在音符律动中奏响时代强音,以丹青妙笔、绕梁音律、灵动舞姿,凝聚成震撼心灵的力量。他们,是文化的守护者与开拓者,根植于五千年文明的深厚土壤,承百代之流,会当今之变,在守正创新中赋予传统以新的生命力,让中国艺术独特的气韵与风采,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这条“光辉历程”,由无数个坚守理想、精益求精的日夜连接而成。它印记着艺术家们对真、善、美不懈追求的身影,闪耀着他们以作品立言、以德性立身的崇高品格。他们的杰作,不仅是个人才华的结晶,更是镌刻时代精神、展现民族自信的丰碑。
本期系列人物专题报道,旨在记录与呈现这些杰出艺术家的卓越风采。让我们一同走近他们,欣赏其作品的深邃之美,探寻其中永恒的价值与时代印记,感悟他们深邃博大的精神世界,并从中汲取那份不断前行的、坚韧而温暖的力量。


李振海,结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高级研修班,清华美院客座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山水授教于朱令,郭公达,张夫也,邱才桢,郭石夫等,书法师从肖文飞,陈忠康等。现系文化部《中国老年书画艺术》编辑部理事,红旗飘飘书画院顺义分院副院长等。其作品荣登中央党校出版社《红旗飘飘丰碑颂优秀作品集》《中国书画传世大典》《中国书画名家四屏集锦》等,以其突出贡献被授予《中华文华传承人》中央电视台《德艺双馨艺术家》光荣称号,并出席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的隆重颁奖仪式,多幅作品被作为礼品赠送外宾。


墨韵流转承古意 笔锋遒劲写新章
——记著名书画家李振海
在当代中国艺坛纷繁多元的格局中,传统书画艺术如何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成为诸多艺术家探索的重要命题。在这一背景下,李振海先生以其深厚的学养和独特的艺术语言,在承续千年文脉的同时,开辟出属于这个时代的笔墨境界。作为清华美院客座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他不仅得名师真传,更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创作理念,其作品入选多部重要典籍,彰显了其在当代书画界的重要地位。

李振海先生的书法艺术堪称"师古而不泥古"的典范。师从肖文飞、陈忠康等名家的经历,使他的书法深植于传统沃土,二王的秀逸、颜柳的雄强、米黄的神韵,皆在其笔端自然流露。然而他并未止步于形似,而是在深入传统的基础上,注入当代审美意识与个人生命体验。其行书作品尤其见功力,点画之间既有古法可循,又见个性张扬,线条的提拔转折处处可见其对笔墨的精准把控,形成了一种清健俊朗、含蓄蕴藉的独特书风。他的楷书作品则展现出端庄肃穆的气象,结构严谨而不失灵动,笔力遒劲而富有变化,在规矩中见性情,在平正中寓奇崛。这种既承古意又出新意的书风,使他的书法艺术在当代书坛独树一帜。

在山水画创作领域,李振海先生同样成就卓著。得益于朱令、郭公达、张夫也等多位名师的悉心指导,他的山水画融汇南北宗之长,既得北派山水的雄浑苍劲,又具南宗水墨的清润秀雅。观其山水作品,构图大气磅礴而不失精微,笔墨老辣酣畅而富有变化,尤其善于运用虚实相生的手法,在层峦叠嶂间留出云气流动的空间,使画面产生"可游可居"的审美效果。李振海先生的艺术实践生动诠释了"书画同源"的艺术真谛,其作品在笔墨语言、章法布局等方面都展现出书法与绘画的内在统一,彰显出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独特魅力。

中国艺术向来崇尚"人品即画品"的至高境界,这一千古不易的艺理在李振海先生身上得到了生动体现。尽管身兼多职、成就斐然,他始终保持着艺术家的本真与学者的谦和。在艺术创作中,他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初心,每一幅作品都经过反复推敲、精益求精;在艺术教育领域,他甘为人梯,悉心指导后学,将多年积累的艺术心得无私相授;在社会活动中,他淡泊名利,始终以推广中国传统书画艺术为己任。这种"德艺双馨"的品格,正是其作品能够打动人心、传之久远的内在原因。

墨韵流转承古意,笔锋遒劲写新章。纵观李振海先生的艺术人生,我们看到的是一位传统书画的守护者与创新者。他的作品不仅被作为国礼赠送外宾,更以其卓越成就荣获"中华文化传承人""德艺双馨艺术家"等荣誉称号。这些成就的背后,是他数十年如一日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切热爱与自觉担当。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点上,李振海先生以他的艺术实践为我们展示了中国书画艺术的永恒魅力与无限可能,他的艺术人生,恰如他那遒劲的笔墨,在时代的宣纸上书写着浓墨重彩的华章。
著名书画艺术评论家 田继学
2025年11月5日书于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