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别光看画!王振鹏《五云楼阁图》边上那几行字,藏着写行草的全部秘密

你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博物馆或者画册里看到一幅古代书法,感觉挺好看,但就是说不出它到底好在哪里?尤其是那些写在画作

你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博物馆或者画册里看到一幅古代书法,感觉挺好看,但就是说不出它到底好在哪里?尤其是那些写在画作边上的题字,龙飞凤舞的,好像懂了,又好像没完全懂。今天,咱们就来聊一幅特别有代表性的作品——明代书法家周天球在王振鹏的《五云楼阁图》上题写的那段行草书。我们不谈画,也不聊他们俩是谁,就纯粹从一个“练家子”的角度,掰开揉碎了讲讲,这段字到底妙在何处,我们能从里面学到哪些实实在在的写字技巧。

一提到行草书,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快”和“连”。但周天球这段题跋给我们上的第一课,恰恰是“慢”。你别看它整体气势连贯,但仔细瞧每一个字的起笔和收笔,都非常讲究,一点儿不马虎。这就像打太极拳,外表看起来行云流水,内在的每一个劲道都十足。在书法上,这叫“点画精到”。比如说,他的横画起笔,常常会有一个细微的、向下的“顿挫”动作,像轻轻坐下一样,把笔锋调整到最佳状态再行笔,这样写出来的线条就不是滑溜溜的,而是沉稳有力的。这种对起笔和收笔的严格控制,是写好行草书的基本功,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很多朋友写行草,一味求快,结果笔画虚浮,像飘在纸面上一样。你看周天球的字,是不是感觉每个笔画都“扎”进了纸里?这就是功力。所以,想学好行草,先别急着飞起来,得学会稳稳地走,把每一个笔画的“头尾”都交代清楚。

光有稳健的笔画还不够,行草书的灵魂在于它的节奏和布局,也就是“行气”。周天球这段题跋,在这方面堪称教科书级别。他处理字与字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两个绝活。第一是“虚实相生”。你看这一行字,并不是每个字都同样大小、同样粗细地排排坐。有的字写得重些、大些,像乐章里的重音;有的字则写得轻灵、小巧,像是过渡的音符。这种大小、轻重的交替变化,就形成了视觉上的节奏感,让整篇字“活”了起来。第二个绝活是“轴线摆动”。每一行的中轴线并不是一条笔直的竖线,而是像风中杨柳,有轻微的左右摆动。这种摆动不是乱晃,而是随着字势和情感自然生发的。它打破了呆板的排列,让整行字在动态中保持了平衡,充满了音乐般的韵律感。我们平时写字,总怕写歪,把一行字排得像尺子量过一样,反而显得死板。学学周天球,大胆地让字势动起来,只要重心稳,稍微的摇摆会让你的字更有味道。

我们再来深入聊聊周天球用笔的“核心技术”。他的线条,有一种独特的“立体感”和“韧性”,这主要得益于他对中锋用笔的极致追求。所谓“中锋”,就是行笔时让笔尖的主毫始终在笔画的中心线运行,这样写出的线条圆润、饱满,像钢丝一样有弹性,所谓“锥画沙”、“屋漏痕”的感觉,就是这么来的。你可能会问,怎么才能做到中锋用笔呢?一个关键技巧是“提按”。周天球在书写过程中,不是在“拖”着笔走,而是在不断地“提”起笔锋和“按”下笔锋。在转折的地方,他尤其注重“提按”,通过轻提笔锋,巧妙地调整方向,再按下继续行笔,这样就能完美地保持中锋状态,避免出现扁、薄的侧锋。反观我们很多人写字,尤其是转折处,习惯性地用蛮力“硬拐”,或者刷子一样“扫”过去,线条就单薄无力了。记住,笔要提得起,才按得下,这个“提按”的微动作,是决定线条质量的生命线。

分析了这么多,最后我们落到实际操作上。如果你被周天球的字打动,想从中汲取营养,该怎么入手呢?我建议,千万别一上来就通篇临摹,那会眼花缭乱,无从下手。最好的办法是“拆解练习”。第一步,单字突破。从这段题跋里选出五到十个你认为最精彩、结构最有特点的字,反复临写。重点观察他笔画的起收、结构的疏密安排,比如“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对比关系。第二步,字组攻关。找两三个连在一起的字作为一组,专门练习它们之间的呼应关系,看看笔势是怎么从前一个字带到后一个字的,是实连(有牵丝)还是虚连(笔断意连)。第三步,局部成行。选择完整的一行字进行临摹,用心体会他如何控制整行的行气和轴线摆动。通过这样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方式,你才能真正把周天球的技法精华吃透,化为你自己的东西。书法进步没有捷径,就是这样一点一滴地“啃”下来的,你觉得呢?

#书法#‍

评论列表

泼墨
泼墨 3
2025-11-05 08:25
[点赞]

墨海书画 回复 11-05 09:02
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