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曾感到,人生像一场永无止境的攀岩?
目标永远在头顶,脚步不敢停歇。生怕一松懈,就会坠入谷底。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这句古训,像基因一样刻在我们骨子里。
求学、晋升、买房、鸡娃……我们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推着,不断向上,再向上。
直到最近,看了胡歌主演的短片《胡长的树》。
片中,他带着一棵被精心修剪、符合一切“栋梁之材”标准,却失去活力的盆栽树,走入荒野。
当那棵树终于在适合自己的自然土壤里,“胡长”开来,展现出不拘一格的蓬勃生命力时,我瞬间被击中了。
我忽然明白:人生,不是只有“往高处走”这一条垂直赛道。
它更是一片旷野,允许我们,甚至鼓励我们,“往四处走走”。
01、单一的“向上”,可能是生命力的牢笼
我们太熟悉这种叙事了。
从小就被教育要“争当人上人”。
职场里,“晋升”是衡量成功的几乎唯一标尺。生活中,“比别人过得好”成了隐秘的追求。
心理学家卡伦·霍妮曾说:“现代人的焦虑,并非源于欲望受挫,而是源于迷失了真正的自我。”
我们都成了那棵被过度修剪的盆栽。姿态标准,却失去了野蛮生长的可能。
我的朋友小敏,就是这样。
她在一家知名企业,五年连升三级,是旁人眼中的“人生赢家”。
但只有我知道,她深夜的朋友圈充满了疲惫。
她说:“我好像爬上了一架很高的梯子,却发现自己靠错了墙。”
她的生活被KPI和汇报填满,放弃了热爱的绘画,疏远了至亲好友。
她拥有了“高度”,却失去了生命的“广度”和“温度”。
这就像那个著名的“管道视野”效应。
当我们只盯着顶端的光亮,就会忽略两旁可能更广阔的风景,甚至忘记了自己为何出发。
向上的路,固然值得尊敬。但若它是唯一的路,便成了困住我们的井。
02、横向探索,是发现生命更多维度的钥匙
那么,“往四处走走”意味着什么?
它不是放弃努力,而是从单一的纵向比较中跳出来,去拓展生命的宽度、深度和温度。
(1)拓宽认知的“宽度”:跳出惯性轨道
《胡长的树》里,那棵盆栽只有离开花盆,融入山林,才找到了真正的生机。
人亦然。
我认识一位35岁的工程师李哥。
去年,他做了一个让所有人吃惊的决定:利用年假,去云南一个小山村做短期义工,教孩子们基础的编程。
起初,同事笑他“不务正业”。
但回来后,他整个人都变了。不再是那个只关心代码的“沉闷”工程师,眼神里有了光。
他说,那段经历让他看到了世界的另一面,解决工作难题时,竟也有了前所未有的创意。
作家毕淑敏说过:“你必得一个人和日月星辰对话,和江河湖海晤谈,才能顿悟宇宙之大、生命之微。”
横向的行走,看似“无用”,实则是对内心疆域的拓土开疆。
它打破了思维的墙,让我们的人生剧本,不止“奋斗”这一种写法。
(2)夯实关系的“深度”:滋养情感的根系
我们总以为,给家人更好的物质条件,就是爱的终极表达。
于是拼命工作,却错过了孩子的家长会,缺席了伴侣的生日餐。
社会学家的一项研究发现,影响人晚年幸福感的最关键因素,并非财富或地位,而是与亲友之间建立的深厚、温暖的关系。
这让我想起影帝梁家辉。
在事业巅峰期,他每年都会刻意减少工作,留出大量时间陪伴家人。
他曾说:“戏可以明年再拍,但孩子的成长,错过了就再也补不回来了。”
他的“横向”选择,是走向家庭,深耕情感的沃土。
这份深度,远比多拿一个影帝奖杯,更能滋养他的生命。
往高处走,是社会的期待;往四处走走,是内心的呼唤。后者,为我们提供了不可替代的情感支撑。
(3)追寻心灵的“温度”:找到真正的热爱
“往四处走走”,更是一场面向内心的探索。
它允许你去尝试那些“不产生直接效益”却让你心跳加速的事。
知名博主“浅葱喵”的故事,或许能给你启发。
她曾是一个普通的上班族,按部就班地生活。
后来,她开始尝试做手工、拍Vlog、记录生活。这些“不务正业”的探索,让她发现了自己对创作的热爱。
如今,她的视频温暖了无数人,她也活成了自己最喜欢的样子。
这不是躺平,而是更积极地与生活互动。
在横向的体验中,我们触摸到世界的质感,感知到内心的火花。
高度,决定你被多少人看见;而广度与温度,决定你如何看见自己。
03、如何实践“横向人生”?给你3个建议
也许你会说,生活压力巨大,哪有资格“四处走走”?
别误会,这不是鼓励你立刻辞职去流浪。
“横向发展”是一种心态,可以在日常中微调。
(1)给生活留白:每周留出几小时,完全属于自己。
可以是读一本闲书,学一道新菜,或只是去公园发呆。
允许自己“浪费”时间,灵感往往在不经意间降临。
(2)培养一个“无用”的爱好。
它不为了考证、赚钱,只为你纯粹的快乐。
书法、园艺、徒步……在专注中,你会忘却垂直世界的压力。
(3)进行“轻度社交”。
主动结识不同领域、不同活法的朋友。他们的视角,会为你打开一扇扇新的窗户。
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在《未选择的路》中写道:“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你不必离开现有的路。只需在行走时,偶尔抬头,看看旁边的风景。
结语
回到《胡长的树》。
最动人的,不是树最终长得多高,而是它终于挣脱了束缚,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舒展、充满惊喜地生长。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棵渴望“胡长”的树。
往高处走,是生存的智慧;往四处走走,是生活的艺术。
人生这片旷野,丰盛远超想象。别让你的世界,只剩下头顶那一方狭窄的天空。
愿你,在攀登之余,亦有闲心漫步。
愿你,既拥有向上的荣耀,也不错过四处的风景。
愿你的生命,如旷野之风,自由、宽广、生生不息。
——END——
作者简介:
每天一卷书,深耕心理学与个人成长领域,擅长用温暖犀利的文字解读人性,帮助读者摆脱精神内耗,活出清醒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