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俄罗斯赚得盆满钵满却后悔了,称不该把苏30卖给中国,如今亏大了

上世纪90年代,中国空军面临着主力战机青黄不接的困境。与此同时,刚刚经历苏联解体的俄罗斯,手握先进的军事技术,却囊中羞涩

上世纪90年代,中国空军面临着主力战机青黄不接的困境。与此同时,刚刚经历苏联解体的俄罗斯,手握先进的军事技术,却囊中羞涩。一笔各取所需的交易就此达成:中国引进了当时俄军现役的顶级多用途战斗机——苏-30。

这笔军售在当时看来是双赢,俄罗斯拿到了急需的外汇,中国获得了梦寐以求的“空中利刃”。然而,时过境迁,如今不少俄专家却频频发声,懊悔地表示“这笔买卖亏大了”。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回顾当年,这笔交易对俄罗斯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苏-30是苏霍伊设计局的杰作,具备强大的对空、对地攻击能力,航程远、载弹量大,是名副其实的“空中堡垒”。对中国而言,这款战机极大地提升了对周边海域的制空权和威慑力,迅速弥补了当时的国防短板。

交易之初,俄罗斯方面是相当满意的。他们不仅赚取了数十亿美元的巨额外汇,还通过出口生产线和技术资料,获得了持续的利润。在当时看来,这只是一次成功的军火外销,既巩固了中俄战略关系,又盘活了自家的军工企业,可谓稳赚不赔。

让俄罗斯始料未及的是,中国航空工业的“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如此之强。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中国买了苏-30,而在于中国对苏-30做了什么。

中国并没有简单地“拿来就用”,而是对苏-30的设计理念、气动布局、发动机技术等进行了彻底的剖析和研究。这相当于请了一位世界顶级的“家庭教师”,手把手地教了一遍如何设计和制造一款先进的重型多用途战斗机。

在完全吃透苏-30技术的基础上,中国航空工业开启了飞跃。最典型的成果就是国产的歼-16战斗机。

歼-16不仅全面继承了苏-30强大的多用途能力和大航程优势,更关键的是,它换装了国产有源相控阵雷达、先进的航空电子系统和国产“太行”发动机,综合性能尤其是信息化作战能力,已经全面超越了早期的苏-30。

俄罗斯的“后悔”,归根结底源于两方面实实在在的“损失”。

一是失去了一个巨大的市场:在过去,中国是俄罗斯重型战斗机的重要买家。但随着歼-16及其后续型号的大规模量产和服役,中国空军已经基本不再需要从俄罗斯进口同类战机了。这个损失,远不是当年那笔售款能弥补的。

二是技术优势的荡然无存:军火贸易不仅是生意,更是战略影响力的延伸。当俄罗斯的战机不再具备绝对的技术领先优势时,它在双边军事合作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自然会下降。

中国通过苏-30这个“跳板”,成功实现了在重型战斗机领域的独立自主,这是用钱都买不来的战略价值。

俄罗斯当年的出售决策,从短期看是成功的商业行为;但从长远看,却是一次深刻的战略误判。他们低估了中国航空工业的学习和创新能力,亲手为自己培养了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

评论列表

文人墨客
文人墨客 31
2025-11-19 16:41
俄罗斯不该后悔,该高兴才对,不要忘了,世界如果🈶国家的战机能与美国匹敌,就可以极大减轻俄罗斯的压力…如果俄罗斯战机不如美国,你再让别的国家战机更不如俄罗斯…它受的压力会更大,只有与中国相互学习,生产更好了战机,才能使俄罗斯的技术更能提高…

用户10xxx27 回复 11-19 16:50
说的没错![点赞]

用户35xxx74
用户35xxx74 3
2025-11-20 07:06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长江后浪推前浪
马儿
马儿 3
2025-11-20 02:40
你的意思是当年不买给中国苏30,以后就能一直买苏30给中国赚的盆满钵满[笑着哭]
蓝色
蓝色 1
2025-11-19 17:46
钱花完了后悔了,想美事呢